APP下载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2018-03-18李元聪谭劲文倩罗茫唐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方选软腭香附

李元聪 谭劲 文倩 罗茫 唐颖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加以传承和发扬。为规范中医药对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口腔临床工作者,中药研发以及科技人员提供理论依据,李元聪湖南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经过多年的观察、收集和整理,并参改相关著作、论文,拟撰了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供同道们参改,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1]。因为有癌变的可能,故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和关注。1953 年,国外学者首先报道了OSF,我国台湾地区于1954 年首次报道OSF,大陆地区在1984 年由原湖南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首次发现OSF,并予以了报道[2]。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表现属于中医“血瘀”、“积聚”等范畴[3]。

1 中医病因病机

1.1 气滞血瘀

血液的正常运行,依赖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依赖气的推动以及与寒热等其他内外环境密切相关。如长时间咀嚼槟榔、过食辛辣等刺激食物,致毒邪郁积于局部,引起局部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气血失和,瘀血滞留,导致本病[45]。

1.2 痰毒蕴结

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毒”泛指一切对口腔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6]。槟榔性温燥热,在咀嚼过程中不断与口内黏膜接触,并使其受到刺激,日久则邪毒蕴结不散,生痰生毒,肌膜失养,导致本病[7-9]。

1.3 气血亏虚

素体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气血亏虚。加之邪毒侵袭,如槟榔、烟草、辛辣以及局部慢性理化刺激等,致气血亏虚加重,肌膜失于濡养[10]。正如中医谓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 中医诊断(辨证分型要点)

2.1 气滞血瘀证

口腔黏膜苍白或灰白,扪及条索状,甚者呈板状或皮革样,黏膜质地变硬,舌运动受限,伸舌困难,张口受限。情绪不畅,口苦咽干。舌下静脉曲张,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涩。

2.2 痰毒蕴结证

口腔黏膜灰白色,扪及条索状,黏膜质地稍硬,张口受限,口内黏膜反复起小水疱,尤以软腭明显,局部胀痛,疱破后症状减轻。咽部不适,咳嗽痰多。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

2.3 气血亏虚证

口腔黏膜红白相间颜色,条索状程度低,舌乳头萎缩,味觉减退,口咽部空旷,吞咽不便,无张口受限。面色无华,口干咽燥。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3 中医治疗

3.1 气滞血瘀证

治疗原则:理气活血,化瘀软坚。

基本方药: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味。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丹参、昆布、海藻、夏枯球、制香附、郁金、三棱、莪术、穿山甲等。

病例1:患者张某,男性,40 岁。初诊时间:2009年4月15日。诉张口不适,张口不开半年余,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给予口服丹参片和口腔局部封闭(药物不详)治疗一月,未见明显好转,特前来要求中医药治疗。患者平时有咀嚼槟榔习惯。专科检查:颌面对称,张口受限,仅一指半;双侧颊黏膜、翼下颌韧带及软腭黏膜呈灰白色改变,扪及弹性差,质地稍硬,有条索样感觉,伴伸舌不便,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气滞血瘀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治宜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0 g,红花10 g,生地黄15 g,当归10 g,赤芍10 g,丹参20 g,川芎10 g,昆布10 g,海藻10 g,夏枯球15 g,制香附10 g。日一剂,每日2 次,水煎服,共21 剂。方中以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为主;生地黄、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和血;赤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昆布、海藻、夏枯球软坚散结;制香附理气散郁。2009-05-06 二诊: 服药后口内紧张感较前明显缓解,检查见张口已有二指,舌运动较前灵活,口腔黏膜灰白色有明显改善。原方去昆布、海藻,加浙贝母10 g,牡蛎10 g,甘草5 g,日一剂,21剂续服之。2009-05-27 三诊:患者诉经治后口腔已无明显不适,检查张口已达2指半,口腔黏膜泛红,予原方加石斛10 g,麦冬10 g,日一剂,21剂续服,随访8 年,病情稳定。

3.2 痰毒蕴结证

治疗原则: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基本方药:方选二陈汤加味。常用药物有法半夏、陈皮、茯苓、浙贝母、夏枯草、桔梗、制香附、青皮、郁金、瓜蒌、僵蚕、昆布、海藻、牡蛎等。

病例2:患者谢某,男性,38 岁。初诊时间: 2011-07-04。诉口腔内反复起疱年余,近3个月症状加重,尤进食明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溃疡,给予消炎药(药物不详)和维生素口服,未见明显效果。患者平日有咀嚼槟榔习惯。检查见,颌面对称,张口度约2指,双侧颊及软腭黏膜呈灰白色条索状改变,扪及弹性差,软腭黏膜见多个散在的小水疱,色黄,咽后壁充血,舌红苔白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痰毒蕴结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治宜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方选二陈汤加味:法半夏10 g,陈皮10 g,土茯苓15 g,薏苡仁10 g,甘草5 g,浙贝母10 g,制香附10 g,桔梗10 g,牡丹皮10 g,黄芩10 g,金银花15 g,竹叶10 g,夏枯球15 g。日一剂,2 次/日,水煎服,共15期剂。方中法半夏、陈皮、浙贝母燥湿理气化痰;薏苡仁、甘草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制香附、牡丹皮理气和血散瘀;桔梗、夏枯球祛痰化浊,软坚散结,黄芩、金银花、土茯苓、竹叶清热解毒。2011-07-20 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软腭水疱体积缩小,个数也减少,现仅2 个粟粒大小水疱。原方去土茯苓、竹叶,加生地黄15 g,麦冬15 g,日一剂,15 剂续服之。服药后口腔内水疱消失,嘱其口服补中益气丸和参苓白术丸以调理善后,随诊5 年未见复发。

3.3 气血亏虚证

治疗原则:补益气血,调和营卫。

基本方药:方选八珍汤加味。常用药物有熟地黄、生地黄、黄芪、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丹参、天冬、麦冬、沙参、玉竹参、石斛、太子参、西洋参等。

病例3:患者孙某,男性,44 岁。初诊时间:2013-09-13。诉自觉口干不适,辛辣食物刺激黏膜疼痛1 年余。患者1 年多前自觉口干不适,且进食辛辣等时黏膜疼痛,未经特殊治疗,曾自行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效果不佳。患者有咀嚼槟榔史。查体:颜面对称,面色泛白无华,疲惫面容,无明显张口受限,双颊黏膜及软腭黏膜发白,可扪及条索状结构,双侧舌乳头萎缩,呈灰白色,口咽部空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中医诊断:气血亏虚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治宜补气益血,调和营卫。方选八珍汤加减:熟地黄15 g,白术10 g,当归10 g,白芍10 g,茯苓10 g,炙甘草5 g,生地黄15 g,玄参10 g,丹参20 g,石斛10 g,大枣10 g。日一剂,一日两次,水煎服,30剂。方中熟地黄益气养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当归、芍药养血和营,助熟地黄滋养心肝;炙甘草益气和中;玄参、丹参、石斛养阴清热;煎加大枣调养脾胃,以助生化气血。2013-10-14 二诊:诉服药后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辛辣刺激不适感较前明显缓解。查:原白色病损区域黏膜泛红,双舌侧缘可见新生乳头。原方加薏苡仁15 g,天冬10 g,麦冬10 g,日一剂,续服30 剂。2013-11-13 三诊:诉服药后已无口干及其他不适感,饮食恢复正常,嘱其口服知柏地黄丸二月调理善后。随诊4年,病情稳定。

猜你喜欢

方选软腭香附
犬软腭过长矫正术初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软腭形态的动态磁共振研究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治胃寒痛
胎儿软腭超声三切面在产前超声筛查单纯软腭裂中的价值
腭裂整复术中肌肉功能性重建的研究进展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治疗产后便秘26例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