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讨论教学法在环境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8-03-18张庆乐朱延美张丽青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专题讨论幻灯片任课教师

张庆乐,董 建,朱延美,张丽青,李 静

(泰山医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生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1-2]。要想在未来职场上赢得胜利,一方面,本科生需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也要主动转变角色,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充分利用网络的独特优势来帮助自己答疑解惑。

专题讨论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团队协作、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3-4]。目前,该教学法已在生命科学概论、公共管理学、护理学和分析化学等课程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3-7],但仍存在学生的全员参与程度不高、课程效果评价方式单一、损害学生积极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提高本科生的综合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选择环境化学第六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式”教学改革的尝试,对教学设计方法和成绩评定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选择。

一般而言,专题讨论的内容既要与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相匹配,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便于学生查找素材,激发其参与讨论的热情。在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中,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和效应”是对前五章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较适宜进行“专题讨论式”教学改革的尝试。

(二)专题讨论分组。

将第六章内容划分为六个专题模块:汞、镉、铬和砷、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将2014级环境工程本科的37名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人数为6-7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专题模块进行讨论准备。在讨论课的前三周将任务布置给每位小组,由组长督促组员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一份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的精美幻灯片。

任课教师担任讨论式教学的主持人,控制课堂教学的进度,及时解决各种突发情况。本次讨论式教学出现的突发状况有:(1)幻灯片格式与教室的电脑软件版本存在冲突而无法打开。(2)承担讲授幻灯片任务的学生突然生病没来上课,替补成员对课件内容不熟悉,影响讲课效果。(3)学生不知道如何播放和切换幻灯片页面。对于这些突发状况,任课教师应事先提醒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并储存WPS软件在U盘里准备应急格式转换。

(三)幻灯片讲授。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介绍,讲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每组讲完后,任课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问题应控制在五个以内。每组代表如果无法回答,可先求助本组其他学生,最后选择求助任课教师。第一小组讲完后,依据抽签顺序进行下一小组的讲授,直至最后一个小组讲完。

二、教学效果评价

(一)成绩评定。

为保证评价分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由任课教师和每组组长组成评审委员会,根据幻灯片制作质量、讲授和回答问题情况为每个代表的表现进行打分。待全部讲授完后,对分数进行统计,由任课教师现场公布最终分数。具体如下(见表1、附图)。

表1 讨论分组和评分

结果可知,6个小组的平均得分较为一致,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4组(97.4)>6组(97.3)>5组(96.9)>2组(96.7)>1组(96.5)>3组(96.4)。其中,第2组讲授和回答问题得分(97.2)高于幻灯片质量得分(96.3),第6组讲授和回答问题得分与幻灯片质量得分分值均为97.3,反映两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为全面,能较好地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其他4组讲授和回答问题得分均低于幻灯片质量得分,表明4组学生在制作幻灯片方面花费了较多时间,但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附图 分组讨论得分

(二)问卷调查。

为详细了解本次专题讨论教学法中学生事前准备情况和实际授课效果,在课后一周内对2014级全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包括8个问题。回收调查表37份,具体统计分析如下:(1)有18名学生认为制作幻灯片花费4-8小时,占总人数的48.6%,选C和D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8.9%和13.5%,这些学生或许在查阅资料方面花费的时间较长。(2)有18名学生参与制作的幻灯片修改了3-4次,占总人数的48.6%,选C和D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18.9%和21.6%。(3)37名学生均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占总人数的100%,少数学生也利用专业期刊、电视新闻和专业书籍作为查阅资料的辅助手段。(4)有19名学生认为幻灯片是由6-7人共同完成的,小组全体成员均参与了幻灯片的制作,占总人数的51.35%。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认为个别组员在幻灯片制作中没有贡献。(5)对本组的幻灯片满意或很满意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5.7%,其他学生认为本组幻灯片质量一般。(6)认为专题讨论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较好或很好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1.1%,其他学生认为专题讨论教学法效果一般。(7)认为一学期开展1次、2次和3次专题讨论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1.6%、43.3%和35.1%,由结果看出,专题讨论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较好。(8)学生参与专题讨论活动的主要收获包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透彻;锻炼了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查阅资料和制作幻灯片的能力。改进建议主要包括:教师应简明扼要的进行归纳总结,突出重点;每组人数不宜超过3-4人,防止个别学生偷懒。讨论时间应适当提前,期末易与英语四六级冲突。具体如下(见表2)。

表2 “专题讨论教学法”调查问卷

三、结论及建议

专题讨论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制作幻灯片、团队协作、口头表达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但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从环境化学课程的授课实践和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认可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今后应从讨论时间、学生的全员参与和教师对课堂的有效掌控等方面逐步改进,进一步增强该方法的授课效果。

猜你喜欢

专题讨论幻灯片任课教师
CBL联合专题讨论教学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第10届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国际专题讨论会
——未来:残留物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水幕幻灯片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顾客价值专题讨论的实施与应用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