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队激励管理思考

2018-03-17张俊申伟张宇贝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运动员

张俊+申伟+张宇贝

[提要] 在运动队管理中,针对运动员的激励行为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竞技比赛中有充分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运动队以及运动员期望的目标。本文介绍激励理论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运动队管理与运动员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激励运动员的模式与原则。

关键词:运动队管理;运动员;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2月20日

近几年,我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推动我国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可以较为直观的体现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人们常说,培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三分靠训练、七分在管理”。所谓管理,其根本目的在于调动运动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今体育事业的发展,正逐步向对运动员心理和生理功能进行极限开发的方向发展,与之相矛盾的是运动员的“黄金时期”相对短暂。因此,运动员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要付出超常的代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入研究针对运动员的激励理论,不仅具有现实的直接意义,而且也是大势所趋。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的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柯艺高认为:激励是以足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前提,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章凯认为:激励作为一项自我管理或群体管理的职能,它属于管理行为的范畴,这种管理行为要获得成功,必须以调动个体内在的动机力量为前提。激励是激发和培养人的工作动机,促使人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增强行为努力的过程。所谓优秀运动员激励就是激发他们的竞技需求欲望,其本质是通过对优秀运动员需求体系和动机过程的激发、调节,不断提高他们训练和比赛积极性,挖掘及巩固、发挥他们的竞技潜力。因此,对运动员的激励,实质是把运动员的需要和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需要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正确有效地引导运动员,使运动员能够积极地参加训练,从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本文主要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法律法规三个方面对运动员激励进行讨论。

一、物质激励

物质奖励的主要形式包括:工资、奖金、奖品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等。在对优秀运动员实施奖励时,奖励的形式应具有多元化,在考虑运动员比赛成绩和名次为基本奖励依据的情况下,需要增加以下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一)成绩和努力程度相结合。韩春利认为,奖励应以奖牌和努力程度相结合,目前二者的比例约8∶2为好。以努力程度为依据进行奖励,应将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的规律性作为依据,确定每项运动成绩提高幅度的档次所对应的奖励内容和奖励量,但是进行奖励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以半年一次为宜,根据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形成一定的周期规律。除了给予一次性奖励外,阶段性奖励应以每月固定补助的形式发放,从而使受奖的优秀运动员经常感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和鼓励。

(二)一次性奖励和终身奖励相结合。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实行一次性奖励、阶段性奖励和终身奖励相结合的奖励方式,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在我國也可采用,从而避免之前发生的“冠军变卖奖牌度日”的事件发生,使运动员对运动生涯结束之后的生活保障上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训练、充分发掘运动员潜力。

(三)制定特殊津贴与特殊补助。我国对运动员的培养与训练较早,从而使运动员在较小的年龄就能得到比较好的成绩。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在国内被认为已经过了运动生涯的高峰期,但是出国后又能表现出比较高的水平,甚至超过以往的水平。所以制定特殊的津贴与补助去鼓励年龄较大的运动员继续参加训练,使整个队伍的年龄梯队更加合理,也能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

(四)对成绩有大幅度进步的运动员给予奖励。针对一些我国竞技水平处于劣势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经过艰苦的训练,仍然不能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如果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的成绩与以往我国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有大幅进步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五)组建主次地位清晰的奖励主体。实践证明:主体地位不明确、层次关系不清晰,奖励的作用就难以发挥。所以,组建主次地位清晰的奖励主体对于建立我国优秀运动员的长效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确立国家政府在奖励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不允许下级政府奖励高于国家奖励;其次,严格执行依照比赛级别和成绩奖励的有关规定,不允许低层次比赛奖励超过高层次的;最后,规范各级各类非政府的奖励行为,使他们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对运动员进行积极性的奖励。对运动员的商业行为不应“一刀切”的全盘否定,应该看到这些商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员从事的运动职业的道路更加坚定。国家应制定相应的针对运动员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准则,对运动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发生类似“林丹羽超事件”、“宁泽涛事件”的发生。

二、精神激励

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是在高强度和高压力的环境下进行的,尤其是大型重要赛事(世锦赛、奥运会等)中,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除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应得到充分重视。

俞继英提到,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进行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紧密结合的激励模式。张忠秋认为,单从形式上看,激励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奖惩激励法、目标激励法、竞争激励法、风险激励法。但从内容上看,一切激励都不外乎有形的物质奖励和无形的精神奖励两种。骆郁廷提出精神动力:“就是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

对运动员的精神激励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集体荣辱观与为国争光的意识。

2、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从而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同时也会为运动员带来愉悦的心情,是运动员在艰苦而枯燥的日常训练中有效的调和剂。endprint

3、对在大型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基础上,国家与地方相关部门对运动员进行公开表彰,并颁发证书和奖状。

4、建立好运动员与教练员、运动员与部门管理人员的和谐关系,使日常训练更加人性化,比赛期间相关领導要关心、看望运动员,多与运动员交流打气,缓解运动员心理压力。

5、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同时,培养运动员的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的培养。

三、正确认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

张忠秋提出,精神根本性原则和物质激励同步辅助性原则,前者是指在对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激励中,应以精神激励作为贯穿始终的根本性鼓励。后者是指在坚持精神激励为高水平优秀运动员根本性激励的前提下,同步地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辅助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精神激励的重要性,但在重视精神激励的同时不能忽略物质激励的积极作用。吕万刚认为,激励机制类型主要有物质型激励和精神型激励,单一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都难以产生最佳的激励效果,必须把两种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被激励者产生深刻有效的激励作用。所以,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激励,首先应认识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是针对满足运动员不同层次的需要。处于越低层次需要的运动员,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越有效;处于高层次需要的运动员,精神上的激励则更为有效。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物质诱惑对人们的影响变得愈发严重,人们往往在物质的诱惑下而迷失自己的方向与正确的世界观,从而走向极端。所以,在对运动员的激励过程中,要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

四、完善法律法规与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

(一)重视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张林等曾对上海、福建、辽宁三省的97名优秀运动员和92名教练员进行了“影响优秀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主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退役分配问题是影响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比赛中取得奖牌的运动员更能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认可,并且能够为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生活带来积极的作用:在接受继续教育进修上、在工作上都能给运动带来便利。但是,对于大多数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仍然没有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的退役运动员则面临很大的生活压力。所以,国家应与社会各界共同做好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

(二)完善运动员保险制度。运动员职业生涯必定伴随着许多伤病,甚至一些成绩优秀的运动员由于伤病问题被迫提前结束职业生涯。制定运动员的保险制度势在必行,随着保险制度的完善,会进一步强化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运动队对运动员受伤之后对运动员的经济支持上的压力,使运动员与运动队都没有后顾之忧。这同样是运动员激励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激励机制的不足愈发明显,及时完善对我国运动员的激励机制变得尤为重要。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付出自己的青少年时光,专心进行训练、参加比赛,但是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是其中的极少数。面向大多数运动员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这不仅能够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而且能够促使运动员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进而使我国向着体育强国的目标奋力前进。

主要参考文献:

[1]柯艺高.组织行为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章凯.激励理论新解[J].科学管理研究,2003.2.

[3]杨年松.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特性及其激励制度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

[4]王维芳,付秋玲,潘书波.职业运动员激励的基本理念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2.

[5]韩春利.我国奥运争光计划激励机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运动员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少了几号运动员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激励机制在推拿手法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