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气价格弹性对天然气汽车需求影响分析

2018-03-17徐永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7期

徐永辉

[提要] 随着天然气技术的蓬勃发展,天然气汽车的使用率也上升了。然而,油气价格的变化与四川省汽车的发展呈现出负相关,汽车在油价下降、气价上升的条件下,价格优势不明显,推广存在困难。高油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汽车消费方面,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压力。那么,如何减少油价波动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根据四川省油气价格及汽车保有量数据,构建油、气价格变动对天然气汽车需求量影响的需求函数模型,运用Eview软件计算理论模型相关参数,并对其进行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天然气汽车;价格弹性;低油价;价格联动;油气价格比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22日

引言

由于全球油价呈现出下降形势,我国油价也不断下调。这必然会使得车用天然气的价格面临上涨的趋势。在油价下调、气价上升的形势下,天然气汽车除了环保效益外最吸引人使用的价格优势也愈发不明显,特别是天然气汽车的推广,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然而,四川省的能源结构在于汽量储备丰富而油量较低,这为四川省天然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该省也成为全国天然气汽车(以及整个天然气汽车)应用推广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其在推广天然气汽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现有关于四川省天然气汽车推广的研究主要基于两个角度:(1)从环保角度,天然气汽车较常规汽油汽车有更好的理化性质,推广天然气汽车能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2)从经济技术角度,四川省已有多年推广天然气汽车的经验,技术和能源上的保障使得推广天然气汽车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上述研究对四川省推广天然气汽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仍不能有效解决当前天然气汽车推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建立结构方程,选取合适的解释变量,收集恰当的样本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车用天然气和汽油、柴油价格变动对四川省天然气汽车需求量的影响,以期为天然气汽车的应用推广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理论模型的构建及样本数据的收集

(一)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一步,选择模型解释变量。笔者主要研究的是车用天然气和车用燃油价格变化对天然气汽车需求量的影响,因此选择车用天然气的价格为商品的价格,选择车用燃油的价格为相关产品的价格。影响天然气汽车需求量的因素除了传统的燃油汽车的数量外,虽然现在还有新能源汽车,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很小,因此只考虑燃油汽车。考虑到油价变动的关联性和采集数据的连贯性,本文采用国四标准的90号汽油作为相关产品的代表,反映相关产品的价格。结合相关文献,笔者选择天然气汽车的需求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车用天然气的价格、90号汽油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

第二步,建立模型。联系经济学理论,结合所学的各需求函数模型的适用条件并进行了模型比對,论文拟采用具有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的价格弹性、经常被用到经济学分析中的多对数模型: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1、选择样本。本文的样本数据包括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3种。车用燃气的价格和燃料油的价格都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本人决定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2、选择样本实例。数据来源于查阅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的相关资料,以及四川省车辆管理所的信息,得到近12年的相关数据。天然气汽车的需求量是按保有量进行了推算,作为理论的研究,受限于相关数据的采集,文中采取了近似的替代;气价和油价则是按某一价格在一年中持续的天数进行加权。

二、模型参数的估计及检验

笔者采用Eviews软件来进行本案例的回归分析,得出四川省2004~2016年天然气汽车需求量变化图,并将样本数据进行拟合。

进而可得到回归方程:

lnQ=24.65-2.46lnG+1.84lnP气+4.73lnP油

(2.55) (-1.84) (0.96) (2.70)

回归方程中可决系数R2=0.639,可调整的可决系数R=0.519,F为方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

(一)整体的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R2)统计量63.99%虽然不是太高但超过50%,整个模型依然有效,原因在于:(1)参数方程所用的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所以拟合的可决系数普遍偏低;(2)本文的数据来自权威机构的发布,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拟合结果也较符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对天然气汽车需求量的影响因素中,还有一些因素未列出,例如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未来的预期,只是这些指标难以用时间序列数据表示,因此未将其作为解释变量。

调整的可决系数统计量(R)是增加样本容量后对拟合结果的一种修正。通过资料查询得到自2013年以来,持续高气价与持续低油价的双重叠加效应,进一步削弱了天然气汽车的经济性优势。此外,电动汽车的激烈竞争,国家对天然气汽车的热度降温致使其需求量大福下降,如此下去,天然气汽车的需求量会更少。

(二)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显著性(F)是检验方程总体显著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拟合结果检验得出的概率为0.021<0.05,表明模型总体的线性显著水平达到95%。

t检验是检测变量显著性的重要方法。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下,lnP油的参数的t检验概率为0.024,小于0.05,说明车用燃油的线性显著水平达到95%,即车用燃油价格对天然气汽车的需求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影响。

同理可知,四川省人均GDP的线性显著水平达到90%,车用天然气的线性显著水平达到60%。这也表明四川省人均GDP和车用天然气的价格对天然气汽车需求量的影响不及车用燃料油价格显著。endprint

三、参数分析

(一)β1的分析说明。通过Eviews拟合结果,人均GDP对天然气汽车的需求弹性β1=-2.46可知,这看上去显然不符合需求的一般规律。但是经过分析此结果符合目前四川省的实际:(1)四川省的天然气汽车主要是天然气公交车、天然气出租车、政府公务用车、环卫用车等。在政府主导下,公用事业用车几近饱和,加之国家实行公车改革;(2)2013年以来的油价持续走低导致天然气汽车经济性减弱,需求量下降;(3)人们对传统汽油汽车的高度认可以及大多数的汽车生产商还没开发出多种天然气汽车来充实市场,因而人们普遍将传统汽油汽车纳入购买的首选,故天然气汽车需求量与人均GDP呈现逆向变动。

(二)β2的分析说明。通过Eviews拟合结果燃料气的价格对天然气汽车的影响β2=1.84,即燃料气的价格每下降1%,天然气汽车的需求量相应地减少1.84%。通过经济学需求定理可知,这个结果与定理相矛盾,但深入分析后可知原因是:(1)四川省天然气丰富而汽油疲乏的能源结构格局有助于其天然气汽车的推广,一时间内其出现了刚性需求;(2)气价的增长趋势不及天然气汽车刚性需求增长的趋势,这就造就了天然气价格和天然气汽车需求量呈同向变动的矛盾趋势。

(三)β3的分析说明。根据Eviews拟合结果β3=4.73,即车用燃油的价格对天然气汽车需求量的交叉价格弹性为4.73。即燃料油的价格每上升1%,天然气汽车的需求量增加4.73%。

四、结论及建议

目前,我国油气调价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2)政府对价格设定不合理;(3)国内油价紧追国际变化,忽视国内需求;(4)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政府定价异化,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所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相当重要的;(5)在油价完全市场化之前,市场投机行为会一直存在。

(一)研究表明,燃气价格、燃油价格、人均GDP等影响需求量的直接因素占四川省天然气汽车需求量影响因素的63.99%,这也间接表明政策等相关因素会对天然气汽车的需求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天然气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结合近年来持续严重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强化舆论宣传,促使用户形成对天然气汽车的消费偏好,激发和释放其对天然气汽车未来的消费预期。同时,政府要加强产业引导,扩大天然气汽车应用推广面,促进天然气汽车使用由公用向民用拓展,破解天然气汽车特别是天然气汽车推广的瓶颈。

(二)燃油价格变动给天然气汽车需求量带来的影响比人均GDP、燃气价格变动更为显著。2013年以来,持续高气价与持续低油价的双重叠加效应,进一步削弱了天然气汽车的经济性优势,同时由油气交叉弹性系数可知,燃气和燃油的替代效应非常强。

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价格特别是非居民用油气价格的改革,建议有关部门实行油气价格联动,降低天然气价格,将油气(柴油和天然气)价比控制在1∶0.3(根据油气交叉价格弹性系数此值应为0.22,考虑到研究在做回归分析时,由于数据原因未能将电动汽车等部分新能源汽车考虑在内,结合实际情况取0.3),将天然气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确保四川省天然气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定价部门根据企业资金规模、天然气加工量、节能减排指标等筛选出部分符合一定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统一对外询价,组织天然气进口,以降低进口成本。而放宽民营天然气进口权,并不需要一步到位,在拥有进口非国营贸易原油的企业中有中国化工、中海油等国有企业,可以先以它们为试点,使这些企业进口的非国营贸易原油直接投入使用者进行贸易,然后再推广到一般的条件较好的民营企业中,这样会对整个石化行业产生“鲢鱼效应”。

(三)新能源車补贴在生产领域,人们普遍感觉补贴不透明,不利于促进销售,有负补贴新能源车购买者的初衷。同时,新能源汽车补贴仅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层面,没有对使用环节进行适当补贴。能 “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车凤毛麟角,尽管地方政府具有补贴,一两年内做大市场的难度很高。所以,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不仅要体现在生产领域,更要加强在消费领域的补贴,还要完善补贴的车型,这样会极大地促进新能源车的发展,减少能源使用压力。

(四)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鼓励人们减少购买传统能源汽车。随着油价上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对现有用户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也符合国家倡导节能和环境保护的大环境。根据以往文献显示,53.6%的现有用户表示油价上涨会影响其现有车辆的使用频率;从另一角度看来,城市交通压力与节能环保将会有所改善。剩下的8.7%的现有用户则表示不会因油价上涨而影响对现有车辆的使用。而有20.3%的决定换购小排量汽车,目光再次投入小排量车。与此同时,14.5%的人准备改变驾驶习惯,加强节油意识。

改变用车观念。对于现有传统能源私家车消费者来说,油价上涨可能改变私家车的使用行为,主要集中在汽车使用频率方面。如果油价持续上涨,一部分消费者会选择更换车型或停止使用,一般来说更换车型会选择天然气的车型,而停止使用私家车的消费者则转投公共交通。

(五)对于当前调价的滞后性所引起的投机套利问题,缩短调价周期和缩小涨跌幅是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法。我国油价完全市场化还需要时间,但调整调价周期和减小调价幅度,或许会让我们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更合理的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R/OL].2015.2.26.

[2]何太碧,黄海波,林秀兰,李良君.中国LNG汽车及加气站技术应用分析及推广建议[J].天然气工业,2010.30.9.

[3]张立超,刘怡君.低碳交通视角下的LNG汽车产业现状与前景预测[J].中国软科学,2014.5.

[4]葛颖恩,吕杰.理论、方法、数据:交通流模型成功三要素[J].交通工程,1997.2.

[5]李泽强,司景萍.LNG汽车的应用分析及推广建议[J].公路与汽运,2015.3.

[6]温永刚,陈运文,樊栓狮,安成名,徐文东.LNG汽车技术发展及其推广应用前景[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3.42.3.

[7]王惠明,梁政.LNG汽车产业发展可行性的模糊分析[J].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6.

[8]何太碧,杨炜程,晏启鹏.油气价格与LNG汽车市场需求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5.35.11.

[9]温馨,王惠明,郭凯,孙维.四川省LNG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及推广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5.9.4.

[10]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2]王乃静,李国峰.基于Eviews软件的计量经济学建模检验案例解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8.10.

[13]陈向怀,路霞.我国成品油价格变动对汽车消费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1.32.10.

[14]曹静,谢阳.1999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人均柴油需求弹性[J].清华大学学报,2011.2.

[15]尹音频,张莹,孟莹莹.成品油消费税改革的供求效益[J].税务研究,2015.4.

[16]何辉.我国消费税的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