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3-17周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财经类安徽

周慧

[提要]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内财经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财经类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地方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对以区域需求为导向的地方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区域需求;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12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重任的财经类高校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我国财经类高校数量达到近60所,其中有4所财经类大学跻身中国大学排行榜百强。安徽财经大学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一本招生的财经类高校,是以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为主的地方性大学。当前,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内财经类人才需求增加,财经类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安徽财经大学如何依托国家中部崛起和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抓住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的发展契机,主动适应、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实现学校建成“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深入分析安徽财经大学人才培养现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财经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工作,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结合安徽财经大学具体实践,对地方性财经类高校服务地区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区域发展需求推动地方性高校发展,安徽与上海、江苏、浙江的经济社会文化往来联系密切,如图1所示。纵观安徽财经大学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地区流向发现,一方面毕业生就业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近3年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人数占比均在50%左右;另一方面上海、江苏、浙江也较受学校毕业生青睐,2017年三地毕业生总占比达到近30%。因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反映了安徽财经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目标,也符合当前学校的发展实际,而对以区域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1,数据来源: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一、地方性財经类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长期以来,家长和社会都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同时,结合社会需要,培养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地方性财经类高校发展规划中,人才培养目标常常忽视社会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现实,致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无法切合实际。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性,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化,构建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立适应相关行业实际需求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建立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实地授课与课堂授课结合,充分发挥实践基地作用大量使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广泛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形成课程体系理论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模式单一,个性发展不足。目前,高校教学仍然以课堂“填鸭式”的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相对匮乏和单一。教师按照讲义从头讲到尾,学生上课的重要内容是听课和记笔记,这种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更谈不上个性化发展。

应通过增加开设短而精的课程和模块化课程,探索课程教学在线开放、提供学生个别化的学习咨询、开展各类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加强教学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课程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

(四)“师生双向”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体系有利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产生正反馈机制。建立以教学督导为主、学生评教为辅的学生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教师和相关部门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和追踪整改工作,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考核中,应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的特点确定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遵循严格课程考核的原则,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加强考核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通过考核促进研究生积极学习。目前,地方性财经高校尚未建立起科学的“师生双向”研究生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生间”正反馈机制的产生。

二、安徽财经大学服务地方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安徽财经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紧密结合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财经类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综合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走特色发展道路。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精英教育理念是财经类高校的必然选择,需要指出的是,精英教育并非要求所有学生最终都成为精英,精英教育的理念在于,高校应当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学科专业设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综合教育、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发展,使学生具备成为社会精英的潜质;另一方面大众教育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众教育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地方性高校不仅要把精英教育作为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努力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氛围,还要与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走特色发展道路。

(二)全面增强学生素质,走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出现了“高科技与低素质”的矛盾。财经类高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重任,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地方性财经类院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深远,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区域竞争及国际挑战。与此同时,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发展要求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高学历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财经类专业就业多涉及企业管理、财务会计、投资金融、国际贸易等行业,其日常业务需要从业者较为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要求高,因此财经类人才的学历要求相较于一般技术型人才要高。安徽财经大学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省内重点财经类高校,财经类研究生培养相对省内其他高校具有明显优势,加强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是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重要内容。

(四)密切联系企业,实现校企对接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企业与市场需求,从而不断完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学生实践学习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企业也能够相应获得符合企业发展和要求的人才。

实践基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实践模式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提升学生实践素养的有效模式。创新基地建设制度,多层面多群体达成共识并协作的利益联盟,使学校、企事业单位各利益主体建立相互认同的协作模式,实现人才资源和成果资源溢出,实现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无缝连接,调动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使企事业单位始终保持对学生教育、培养的热情,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走进企事业单位实践基地,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使学生有参与产品开发和项目管理的机会。

(五)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有效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的知识领域以及能力和素质是各行业对实际工作需要的总结和凝练,将这些具体要求融入学生培养过程中,用职业资格要求来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标准,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使学生能尽快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六)搭建多元化平台,助力人才培养与就业

1、实践育人平台。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应当承担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通过学分制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认证,从而有效推动在校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安徽财经大学开通了“假期社会实践团队网上招募平台”,学生在招募平台统一申報,全校师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团,实现了资源、学科、专业的有效整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人数得到显著提升。

2、创新创业平台。为了响应中央关于鼓励创新创业的号召,各高校纷纷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而学校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平台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网课教育的开展有效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极大满足学生对名校名家课程的学习渴求。

3、升学深造服务平台。学校通过设置考研奖励、组建考研导师团、开设考研辅导、考研沙龙等做法,不断加强对毕业生考研的引导,积极为学生考研创造条件和提供专业辅导,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和输出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朱砚.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财经类安徽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改善商品包装的若干思考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