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瀑布沟高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2018-03-17吴伟雄何文社王军玺

东北水利水电 2018年3期
关键词:邓肯堆石坝心墙

吴伟雄,何文社,王军玺,李 琼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近些年,有很多专家学者对瀑布沟堆石坝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但都基于二维有限元分析和邓肯张E-μ模型[1-5],本文基于邓肯张E-B模型建立瀑布沟堆石坝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施工期和蓄水期应力和变形情况,其中施工期分10个荷载步分级加荷。

1 工程概况

瀑布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汉源和甘洛两县交界处,水库正常蓄水位850.00 m,死水位790.00 m,水库总库容53.37亿 m3,装机总容量3 600 MW。枢纽工程拦河坝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856.00 m,最大坝高186 m,坝顶长540.5 m,上游坝坡1∶2和1∶2.25,下游坝坡1∶1.8,坝顶宽度14 m。坝体断面主要分为砾石土心墙、反滤层、过渡层和堆石区4个区。砾石土心墙顶高程854.00 m,顶宽4 m,上、下游侧坡度均为1∶0.25,底高程670.00 m,底宽96.0 m。心墙上游和下游侧各设两层反滤层,上游反滤层为4.0 m,下游反滤层为6.0 m。坝基防渗墙下游设厚度各1 m的两层反滤料与心墙下游反滤料连接。坝壳堆石和反滤层之间设过渡层,过渡层与坝壳堆石接触面坡度为1∶0.4。心墙底部廊道和防渗墙周围填筑宽24.32 m、高20 m的高塑性黏土,另外心墙与两岸基岩接触面上铺设水平厚3 m的高塑性黏土。河床覆盖层厚度一般为40~60 m,厚处70~80 m。采用2道混凝土防渗墙全封闭防渗墙,墙厚1.2 m,中心间距14 m。上游防渗墙高程670.0 m,最深76.85 m,顶部插入心墙10 m;下游防渗墙高程670.0 m,最大深度75.55 m。

2 有限元模型及参数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时对该工程做了一定的简化。模型取顺河流方向为x轴正向,右岸指向左岸为y轴正向,沿坝高竖直向上为z轴正向。左岸岸坡取37°,右岸岸坡取41°,y轴方向全长取670 m,左右岸高度取400 m,x轴正向全长取1 000 m河谷坝体底部顺y轴取30 m,建基面以下覆盖层取72 m,弱风化层取60 m,微风化层取40 m,按照建立的三维模型和坝体材料分区以及施工顺序,划出了相应的三维有限元网格,整个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包含64 212个单元和15 172个节点,三维模型和有限元计算模型见图1,2。

文献[9]通过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分析,总结了切线模量相关的5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和坝体不同结构的取值规律,根据文献[11]坝体材料和覆盖层的三轴实验数据,结合文献[9]和文献[10]对模型参数的总结,该工程邓肯张E-B模型参数取值汇总见表1。

图1 瀑布沟堆石坝三维模型

图2 瀑布沟堆石坝三维有限元模型

表1 瀑布沟堆石坝坝体本构模型参数表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坝体变形分析

竣工期与蓄水期坝体的变形与应力极值见表2。竣工期坝体向上游最大水平位移为29.6 cm,位于上游堆石高程680 m附近;向下游的最大水平位移为38 cm,位于下游主堆石高程690 m附近,见图3;坝体最大竖向位移为224.7 cm,发生在高程730 m附近的心墙部位。水库蓄水后,坝体向上游最大水平位移为55.6 cm,位于上游堆石内高程690 m附近;向下游位移增大到69.4 cm,位于高程700 m附近的心墙内;最大竖向位移为248.5 cm,发生在心墙高程740 m附近,蓄水期最大竖向位移占坝高的1.36%。

图3 施工期水平位移云图

图4 蓄水期水平位移云图

3.2 坝体应力分析

施工期坝体第一主应力、第三主应力、竖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最后一个荷载步,即竣工期;坝体第一主应力为3.56 MPa,第三主应力为1.85 MPa,竖向应力为3.41 MPa。蓄水期第一主应力为3.69 MPa,第三主应力为1.69 MPa,竖向应力为3.61 MPa,位置与竣工期基本相同;在坝体和心墙上游接触面附近出现了较高的应力,其原因是心墙和坝体堆石料变形模量相差较大,因此,在该区域出现了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较大的剪切变形。

3.3 心墙拱效应分析

由于心墙料和坝壳料之间的变形模量相差较大,心墙料的变形模量比坝壳料的变形模量小,因此心墙和坝壳之间存在不均匀沉降,心墙与坝壳相比,压缩性较大,心墙的沉降大于坝壳的沉降且受到两侧坝壳的约束,心墙的应力存在向坝壳传递的现象,产生拱效应,从而引起坝壳应以大于心墙的应力。文献[6-8]用拱效应系数R=σz/γh表示心墙拱效应强弱,R越小,拱效应越强,其中γ为土的重度,h为土柱厚度。由竖向应力云图可以看出:心墙拱效应现象最强烈的位置大约在1/3坝高坝轴线附近,存在拱效应的部位心墙应力呈驼峰状分布,且坝轴线附近土压力最小,拱效应在坝体顶部很小,拱效应最大发生在心墙与高塑性黏土接触部位。

图5 蓄水期坝体竖向应力云图

4 邓肯张E-B模型和邓肯张E-μ模型对比分析

用邓肯张E-B模型对瀑布沟堆石坝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分析了瀑布沟堆石坝施工期和蓄水期坝体变形和应力,并和邓肯张E-μ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见表2所示,水平位移计算结果略小于文献[5]计算结果,坝体沉降和坝体应力略大于文献[5]计算结果,邓肯张E-B模型和邓肯张E-μ模型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坝体沉降和应力符合一般规律。

表2 坝体变形和应力表

5 结论

1)坝体变形基本合理,坝体最大沉降发生在蓄水期,最大沉降为248.5 cm,蓄水期最大竖向位移占坝高的1.36%,最大水平位移69.4 cm。

2)在坝体和心墙上游接触面附近出现了较高的应力,其原因是心墙和坝体堆石料变形模量差别较大,因此在该区域出现了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较大的剪切变形,反映了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的固有特点。

3)心墙拱效应现象最强烈的位置大约在1/3坝高坝轴线附近,存在拱效应的部位心墙应力呈驼峰状分布,且坝轴线附近土压力最小,拱效应在坝体顶部很小,拱效应最大发生在心墙与高塑性黏土接触部位。

4)邓肯张E-B模型和邓肯张E-μ模型对比分析可知,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坝体变形和应力符合一般规律。

[1]吕洪旭,陈科文,邓建辉.瀑布沟大坝防渗墙应力分布特性及机理探讨[J].人民长江,2011,42(10):39-43.

[2]杨荣.瀑布沟高土石坝三维非线性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5,3(3):260-267.

[3]卢廷浩,汪荣大.瀑布沟土石坝防渗墙应力变形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1998,26(2):41-44.

[4]王永明,尚波,王登银.瀑布沟心墙坝有效应力算法和总应力算法的对比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9,31(1):13-17.

[5]郭德全,严军,杨兴国,等.瀑布沟高土石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人民黄河,2014,36(5):93-95.

[6]陈向浩,邓建辉,陈科文,等.高堆石坝砾石土心墙施工期应力监测与分析[J].岩土力学,2011,32(4):1083-1088.

[7]丁艳辉,袁会娜,张丙印,等.超高心墙应力变形特点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3,32(4):153-158.

[8]高昂,苏怀智,刘春高.超高心墙堆石坝拱效应分析[J].水利发电学报,2015,34(9):138-145.

[9]刘娜.土石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防渗墙应力状态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

[10]杨玉生,刘小生,赵剑明,等.邓肯张E-B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11(2):81-86.

[11]邱祖林,陈杰.深厚覆盖层上混凝土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72-76.

猜你喜欢

邓肯堆石坝心墙
300 m级超高直心墙和斜心墙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高面板堆石坝变形控制技术分析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二)“邓肯号”远航
水利工程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现代舞之母”邓肯的爱情传奇
软岩作为面板堆石坝填筑料的探讨
过渡层与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相互作用研究
组合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初探
蒂姆·邓肯里程碑
ABH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应力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