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欣苑的“变”与“化”

2018-03-16潘尚

党员生活 2018年3期
关键词:居民村民社区

潘尚

2016年7月1日,作为湖北省社区党组织的唯一代表,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江欣苑社区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作为“撤村建居”的成功典型,江欣苑社区成功实现了“逆袭”,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转变成为文明富裕的新社区。

从2007年第一批失地农民入住至今,十年时间见证了江欣苑的变迁,村湾变社区,农民变市民。

在城镇化进程中,江欣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破解了“村转社区”过程中拆迁难、安置难、就业难、稳定收入难等诸多问题,走出了一条“村转社区”的成功之路。

江欣苑之“变”有目共睹,江欣苑之“化”就是答案。

以情化心:村湾变社区

江欣苑过去叫渔业村,村民主要以打渔为生,经济并不富裕,人多地少,鱼塘和土地只能满足20%村民的生活,大家只能轮流承包。

2004年开始,村里的池塘、住宅、土地相继被征用,拆迁让村民首先感受到的是恐慌,生活本就贫困,现在更是一无所有,陷入失地、失房、失业、失收的境地。

为了稳住村民的心,渔业村支部书记胡明荣入户做调查工作,带头拆了自家的房子,并承诺一定带大家过上好日子。

书记的承诺也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当时只有一纸凭证,能抓住的就剩书记。”社区居民张高运回想起拆迁时的情景,大家全凭对书记的信任。

拆迁的两年时间里,村民生活非常艰难,只能打零工,在外租房住,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无所依靠。村支部坚持“拆迁不能拆组织、拆村不能拆服务、拆房不能拆人心”的理念,每月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始终与党员和村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告知他们各种信息,将党员群众牢牢团结在一起。

搬入楼房以后,人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以前走家串户的熟人变成了隔壁的陌生人。社区“两委”成员运用“六点半晨步法”,每天早上到小区里人多的地方去转一转,和居民拉拉家常,居民有情况就当场反映。慢慢地,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的关系又亲密起来。

“伸手不打笑脸人,社区‘两委一班人的努力让居民的情感有了变化,对很多工作也从不支持变为支持。”老党员肖诗龙笑着说。

以理化利:农民变股民

2004年,渔业村的土地被征用,村里获得1700多万元的补偿款。有了钱,村民都想分了,胡明荣和村“两委”班子坚决不同意,很多村民不理解。

“以前的渔业村,村民以养鱼为生,文化程度不高,出去找工作并没有竞争力。”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宝珍说。把钱分了,无异于杀鸡取卵。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胡明荣和“两委”成员召开了村民大会,讨论补偿款的用途,最终成立了龙洲置业有限公司,承接保洁、绿化、安保等工作。

公司现在与附近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合作,承接物业、安保等业务,有展会就有工作,居民上班时间灵活、离家也近。龙洲公司成立了子公司江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国际博览中心的展会做广告营销,公司里很多大学生就是在社区长大的,现在下楼就能工作。

如今的龙洲公司涉及房地产、文化产业、物业管理、园林绿化、建筑装饰等多个行业,跻身全区村级公司“第一方阵”。

社区的居民成了股民,每月能领到生活费,每年能拿到四五万元的分红。社区还为股民们办了社保、医保,除了天热有降温费、天冷有采暖费,连居民子女的学费都全包了。

当年一心想分得3万元拆迁补偿款的陈满桥家,如今一年就能拿到四五万元的分红。陈满桥的妻子感激地说:“多亏胡书记当年的劝阻啊!”

胡明荣常说的一句话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只有自己坚持原则,树立一身正气,保证公开、公正、公平,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居民也常说:“社区好,是因为党委班子好、班长好。”

以文化行:管理变治理

刚搬进社区,很多居民还保留着原来的生活习惯,不仅带来了渔网、锄头等生产工具,还带来了鸡、鸭、看家的狗,甚至是耕地的牛,有的居民装修时直接从楼上扔垃圾。

居住环境虽然变了,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却没有变。居民生活虽然富裕起来了,但是精神却没有富裕。

社区党委开始着手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化素质的工作。社区先后成立了40多个社会组织,京剧团、楚剧团、汉剧团、歌舞会、书法协会,各种协会把居民凝聚起来,每周都有京剧、楚剧、汉剧表演,居民有活动了,打麻将的就少了。

高龙,是汉阳区特有的一种舞龙活动。江欣苑社区党委充分挖掘这个文化资源,把它打造成为一个文化品牌,扎制、剪纸、表演,每一项都有专人研究。

2012年,江欣苑社区建成全国首个社区非遗传承园——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邀请了汉绣、剪纸、泥人、漆器制作等各类非遗文化传承人入驻。只要居民感兴趣,就可以找老师学习,完成的作品还可以卖钱。

居民郑秀华参加了汉绣学习,技术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充实,现在整天呆在工作室,俨然成为了一个汉绣大师。

社区还启动了楼道文化提档升级工程,把党史文化、廉政文化、婦联文化、工会文化等内容张贴在楼道,让居民在出入之间也能耳濡目染,提升素质。

江欣苑的十年,农村变成了社区,村民变成了股民,管理变成了治理,这背后是社区党委在用情感感化居民的心,用道理化解利益纠纷,用文化教化居民的行为,打造出村改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居民村民社区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