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立科学有效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新机制

2018-03-15岳晓英

时代金融 2017年33期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新机制监督管理

岳晓英

[摘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还能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的作用以及优势,更好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因此,文章通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及建设性的监督管理机制,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 监督管理 新机制

一、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确定环节,欠缺完善的监督体系

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就是专门运用在某一项目或是工程当中的资金。对该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明确,需要通过非常周密的规划,并按相关要求来进行;同时,也要有详细的评估预测报告来进行监督使用。可是在实际的项目实施当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不完善问题。其中,就包括人力方面问题以及分项目工程方面等环节。一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导致监督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另一方面,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只是单纯的注重项目手续文件上,而在该项目是否合理以及预决算是否精确等方面,并没有进行合理的监督,以上种种导致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与管理体系不完善。

(二)无法对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与使用进行监督

当前的财政专项資金的拨付属于计划拨款形式,以拨代支形式为主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无法在事中发挥监督的作用。而且,在具体实施中,资金是根据计划进行拨付的,可是,在实施过程中管理层会出现计划变更或是取消的现象,这使得该计划资金无法有效支出,最终导致资金滞留的现象,甚至这一部分的资金很有可能会被管理部门私挪私用。

(三)缺乏对财政专项资金拨出后的跟踪监督

财政专项资金完成项目并编制决算进行上报后,由于各单位不能按照标准来执行工作,从而各施工单位编制内容出现失真的现象,这会直接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出现失真问题。而且,财政专项资金拨出之后,如果事前监督以及事中监督不能有效的实施,那么在事后监督中,监督工作更是无法有效开展,最终也无法发挥监督工作的优势与作用。

二、科学有效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机制的建立策略

(一)建设健全的专项资金管理创新体系

首先,政府专项资金应建立专门的账户体系,而不同项目要有专门的资金账户,不能将不同项目的资金全部放在一个账户当中进行管理,以此来保障资金管理的清晰性;其次,加强项目报账管理,在开展项目时,应由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如果出现验收不合格的现象,就不能给予专项资金,只有在合格后,施工单位凭借票据,到财政专门账户进行申请,才能获得相应的专项资金;第三,建立责任到人的制度体系。在项目开展中,要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布置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负责监督,应对每一环节进行检查和验收,保障工作的完善性;第四,由政府统一购买项目施工中所用到的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到的材料、设备以及仪器等,都要由政府统一进行采购,以此来避免施工单位浪费采购资金的现象;最后,国家重点项目,要科学处理,在相关项目的具体实施前,应通过招投标制度选择施工方或施工方案。政府应公平公正的向社会发布招投标信息内容,并根据科学合理的形式来进行招投标,以此来为项目选择更加优质的施工方及更为合理的施工方案。

(二)正确认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转变传统思想。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为了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需要转变传统的守旧思想观念,从以往的重分配、轻管理的形式转变为两者相互统一的管理形式,通过相互协调来保障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发挥项目专项资金管理监督体系的优势。在财政监督工作中,应结合整体的财政管理工作以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三方面的内容,建立起以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为主,以非专职机构监督为辅的管理模式,统一协调财政监督的机制,进而保障监督工作的良好开展。同时,在日常工作当中要高度重视“共同监督”意识的强化,从而更好的发挥财政监督检查专职机构的作用,充分调动其他非专职机构实施监督工作的积极性,达到全方位、高效率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工作的目的。

(三)突出财政专职监督机构职能作用。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

首先,在实际中,必须要及时的参与到实际的监督项目审查以及资金应用的预算编制工作工作中。监督部门应根据内部监督来对项目审批进行完善的程序合规性监督以及管理;还要通过资金使用预算的方式进行相关审核工作,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进行测算评价,进而提升其整体质量与效果,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提升监督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工作的合理性。强化相关资金使用单位的集中检查与管理,对各项财政投入资金以及经费进行系统的检查,明确其管理措施是否为年度预算体系、在实际中是否基于监督拨付财政资金、是否基于既定的文件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必须要保障监督预算调整合法性等。最后,合理参与到专项资金决算的审核以及后续的检查工程中。在项目完工后,应督促资金应用单位及时进行财政资金的决算,并对决算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提升其决算的准确性,进而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自身的作用。

(四)建设健全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监督体系,增强资金使用率

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资金使用率,从而更好的发挥专项资金作用与优势。此项工作中,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相关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监督系统及统一规范,强化对施工项目资金支出的分析和评判,最后来对其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进而保障后期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实际中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运用相应的项目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指标对项目施工阶段进行系统的考核,明确其是否按照当初预期标准和预期的收益要求来开展工作,提升工作的时效性,分析了解一些影响完成的因素与问题,及时检查项目施工前既定预期目标的合理性,进而保障专项资金的有效应用,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提升资金使用率。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策略,制定责任制工作内容

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必须要制定合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在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时,应将财政监督制度引入其中,必须要通过专门的制度以及要求对其进行管理,进而保障监督部门审查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成功的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和价值,为施工项目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财政专项资金新机制监督管理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解决新机制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重在建立新机制
新机制 新格局
构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