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研究

2018-03-15王洪千

时代金融 2017年33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

王洪千

[摘要]中小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成为了热门话题,其在经济体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经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从劳动、技术增长和技术改进这三方面,从微观层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劳动增长 资本增长 技术进步

一、引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同时,中小企业作为现代经济主要成分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此次改革使经过发展的中小企业成为了我国经济中最活跃的一类主体,其资本保有量、市场规模较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辽阔的土地使大型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辐射程度较低,反而使中小企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分部广,种类多的中小企业的对解决地区就业问题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深入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政策性建议,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理论综述

顾名思义,中小企业主要包括规模相对较小的小型及中型企业,还包括部分家庭作坊式企业和部分规模较小的个体工商户。在2011年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依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等变量共同确定。从数据角度出发,规定中小企业的范围,其范围根据行业差异都有不同。

目前,多数外学者认为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无可否认,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胡东升认为,现代小企业在区域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想要推动区域经济自然发展,我们可以采取推进经济结构、改进生产技术、创造就业岗位这三个方面人手。吕永斌则利用OLS分析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之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城镇化水平、研究投资率等诸多变量,用实证证明了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全面促进的作用。此外,还有许多理论通过就业率和人力成本等角度进行对比论证。

三、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机理分析

类似于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增长理论,我们可以研究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机理。通过凯恩斯的投资乘数模型我们可知,区性民众收入的稳健增长可以由投资增加造成。于此同时,在原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之上,增加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这两个因素。近年,技术创新成为罗默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又一重要因素。总之,从劳动增长,资本增长和技术改进这三方面,从微观层面分析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机理。

(一)劳动增长

促进就业即为劳动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的增加会拓宽就业面,这将意味着有更多就业者在各公司中创造价值,而经济增长就是这些价值的统合。经济稳速增长并不容易,中小企业为保持增长态势,就必须让更多劳动力参与就业。而中小企业相对于各类大企业来说,投资金额少,资本的有效构成相对较低,从而使用劳动力的数量相比下较多。假定在固定范围内,企业内部、外部投资总量维持不变,中小企业起到了维持了就业市场的活力的作用,如果只注重大众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中小企业,这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失业问题。而最主要原因是,若资本只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将出现大量的失业问题。因为这将会造成大企业的资本有效构成过高,从而使技术改进对劳动力市场有过高的挤出效应,最后大量的劳动力涌进中小企业劳动力市场,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尚有不足,以至于中小企业本来能够吸收的劳动力也无法完成就业。

(二)资本增长

投资增加即为资本增长。一般而言,在衡量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是否健康时,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否发展协调是一个重要标准。两者的协调关系是中小企业稳步发展的大前提,根据微观经济学中出现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公式,观察投资、储蓄是否相等是衡量两者协调关系的基本方法。若投资小于储蓄,会造成社会的经济低迷,因为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经济产品超额供给。若投资大于储蓄,会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产品供不应求。在国内的大市场背景下,投资渠道可大致分为资本市场融资、政府主导投资、银行贷款和个人投资等几个方面。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个人投资的增加,尽管资金流和资金来源较为分散,但优点是总量大,程序比较简单,十分符合中小企业的用钱特点。私人储蓄可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来源,而中小企业也可以成为私人投资者提供资金流向,尽管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存在一定隐患,但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从而使得总体的前景稳步提升。

(三)技术改进

从古至今,科学技术都是作为第一生产力。旧时的计划经济时代,是在政府主导生产力层面下的技术创新,通过下放到企业来实施。但是历史证明,计划经济体的技术创新力远不及市场经济体。

我国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传统的大企业有较多遗留非生产性问题,以至于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技术创新,而新型中小企业情况完全不同,这些企业往往富有活力、善于创新改进生产技术。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很好的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并取得优秀的成果。技术创新是进行产品差异化或者服务差异化的关键,因为企业之间,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者服务是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而他们中小企业往往做的很好,因为想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取得发展,必须着力于技术创新。

在我国步入高新技术时代后,中小企业“小而精”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特点具有非常大的创新优势,且专业知识储备和运营模式灵活度都较高,且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四、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尝试对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一)加强融资支持

当前融资渠道不畅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阻碍,所以拓宽其融资渠道是重要的方法,而政府作为宏观调控方则需要做出相关举措。在间接融资方面,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级金融机构应逐渐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政府需加以引导,促进其转变经营理念。于此同时,应提高融资效率,增设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机构,简化运营过程中的相关程序,设立行业准则,确保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适当的风险补偿机制并給予规范发展的政策。最后,为从侧面提高其积极性,各级服务机构应提供相关政策优惠。

(二)助力人才建设

人才是企业维持其竞争优势的一大重要因素。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是企业在科技层面的发展,与人才是密不可分的。日益发展的中小企业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组织各级人员赴国内外高校招聘人才,尽可能获得高质量人才。对于已雇员工要继续学习培训,以掌握最先进技术。对于人才,按照认定层次落实如购房,落户,子女教育等等的相关优惠,促使人才流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带企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
钢领钢丝圈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胶辊胶圈的技术进步与使用管理中相关技术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