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

2018-03-15韩远哲

时代金融 2017年33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新常态商业银行

韩远哲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之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崭新的经营环境,呈现出了全新的经营特点,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商业银行何去何从,值得每一个银行从业者思考。资产质量承压、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步步紧逼”是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挑战,而国家良好的发展前景又是商业银行未来持久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在这一基礎之上,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指出商业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锐意进取,拓宽业务范围,稳步经营,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探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是从整个银行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建议,不针对个别银行及其个别业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 新常态

一、简述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所处经营环境

从外部角度来看,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日益趋严,各项市场化政策的推进都给过去饱受行业壁垒庇护的银行业以较大的经营压力,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技术,更是有形无形地加大这一压力,加速这一进程,让商业银行不得不探索新经济环境下的增长点。

从内部角度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呈现恶化趋势,人才储备、风险管控、金融创新能力的缺失,让许多商业银行在挑战面前捉襟见肘,难以形成完美的调轨与转型。但从近些年实践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普遍认识到了自身的缺陷,在公司治理、业务流程、服务质量、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良性改观局面。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经营的特征

(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水平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受益于本世纪初不良资产剥离的激励,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了所谓的“轻装上阵”,伴随着2010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牌照壁垒或者说政策优势,商业银行度过了“黄金十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呈现出快速提升局面。但自2013年以来,商业银行呈现出利润增速逐步降低,商业银行分化加剧的局面。从净资产收益率角度来看,普遍从将近20%下降至12%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且与国内其他金融公司呈现出盈利能力趋同的趋势。

(二)合规经营、稳健经营成为行业新风向

进人2017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监管呈现出“新、准、全、狠”的特征,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在资本充足、风险集中度、不良资产等领域对银行业进行全面严格监管。新常态下,为了实现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主动拓展自身业务范围,委外业务、同业业务、各类表外业务层出不穷,但随着2017年4月初相关监管条例的密集出台,商业银行普遍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合规经营成为行业新风向。

(三)业务范围更加广阔

在新常态、新的监管大环境下,商业银行主动拥抱变化,不再一味寻求信贷扩张来实现基本盈利,轻资产、快周转、低消耗成为行业主流,注重“新零售”业务成为行业的普遍选择。资产管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的普遍发展让诸多商业银行重新拥有腾飞的力量。

三、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一)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现代金融瞬息万变,人才培养应放在首位。一个好的思维架构、一个好的人力管理模式能培育出大量优秀人才。另外,商业银行也应该广招贤士,将招录与内部培训密切结合,建立内部银行大学,为银行自身持久发展提供保障。

(二)塑造合理的业务结构

这里的业务结构主要指利息收入及非息收人之间的比例。从我国现阶段来看,贷款获利仍然是商业银行普遍的盈利模式,盲目强调中间业务的发展,断然舍弃贷款业务,可能会对商业银行产生不必要的剧烈冲击。

提升中间业务比例不代表放弃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应该重塑自身地位,通过风控能力、谈判地位、贷款定价能力的不断提升,再结合大数据等技术,进而深入开拓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新领域的“大信贷”业务。

对于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也不应该将其神化,认为中间业务转型是解决商业银行经营问题的灵丹妙药,中间业务占收入比例的增加只是结果,重要的理念是商业银行应向以客户为中心,向为客户提供全面、一站式服务,向轻资产、低消耗经营模式转型。商业银行最终应逐步摒弃过去对于存贷利差的依赖,实现合理的业务结构。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业务,通过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对此,商业银行不应该回避,反而应该主动出击,在资管业务、并购业务等领域利用自身资金优势、渠道优势、人力资本优势取得领先地位。

(三)合理控制资产规模。合规发展表外业务

从理论角度研究来看,商业银行普遍未处于规模经济效益阶段,盲目的资产扩张,伴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特征,势必会导致风险积聚,不利于稳定经营。但也不意味着只关注现有资产,失去开拓精神,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自身资本实力,妥善配置资产规模。

从监管角度来看,加杠杆到去杠杆的过程也要求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及结构进行调整。在表内资产方面,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内非标资产占比日益扩大,标准债券占比逐步缩小,无疑增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要认真对待。

在表外资产层面,由于穿透监管、功能监管、全面统计等政策的实施,无疑要求商业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破除不合规的资金空转,着力提升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

(四)加大合规下业务创新

金融业瞬息万变,业务创新往往可以实现盈利的提升,但业务创新务必应该在合规经营框架之下进行。同时也要走出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误区,创新的目标应该是为客户提供更便利、更全面、更完善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以及自身持久稳健盈利能力的提升。

伴随着业务不断创新,商业银行势必应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经营理念。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投贷联动等领域给创新度强的商业银行以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去拥抱及融入整个金融科技新生态,由于自身的局限,商业银行可选择与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科技、数据集团合作,更加稳健、合规地融进大金融新环境。

(五)强化风险管控

商业银行通过完善的风险预警以及风险处置体系,能够较好地实现稳健经营。应特别注重对电子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传统金融业务、衍生品业务、创新业务的风险防控全覆盖。除了构建技术性风险监控体系之外,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经营者从自身意识角度要杜绝对于短期经营业绩快速提升的过度追求,要拥有持久经营,与客户共同持久成长的理念。

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商业银行也应该着力提高风险处置的能力,过去商业银行往往依赖于不良催收等途径,在政策支持下,商业银行应该逐步转向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领域,通过结合科技创新,积极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新常态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