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节过后“食”与“行”

2018-03-15◆丹/

上海质量 2018年2期
关键词:坚果保健品食物

◆丹 青 / 文

春节过后,不少人踏上了离家之路,带着大包小包回到工作的城市。春节后的回城之路和年后如何调节饮食这两点,是需要被关注却容易忽视的。“衣食住行”本就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把握好“食”和“行”,节后健康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春节过后如何吃得健康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都知道要控制饮食、少油少盐。但春节里,相信不少人还是连着几天大鱼大肉。毕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烧上一桌好菜招待亲朋好友必不可少。但菜基本上都吃不完,剩下的菜如何处理成了问题。

剩饭剩菜怎么办

对于过年吃剩的菜,要科学处理,辨认哪些食物易腐败变质,以防病从口入。

荤菜2小时易滋生细菌,空气中的细菌会在2个小时内附着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上,蛋白质和脂肪在细菌的作用下,大多会产生有害物质,如硫化氢、胺、酚等。因此剩饭剩菜需在烹饪后两个小时内放进冰箱。

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容易被葡萄球菌寄生,而这类细菌的毒素即使在高温下也不易被化解。因此,淀粉类食物最好在4个小时内吃完。超过4个小时,米饭即使在外观上没有变化也不要再吃了。最好是随煮随吃,最多是隔餐,不要隔夜。

叶类蔬菜别过夜。有些隔夜菜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癌的亚硝酸盐。因此,如果同时剩下不同种类的蔬菜,应该先吃茎叶类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避免隔夜。

剩菜必须回锅。冰箱中存放的食物取出后必须回锅。这是因为冰箱的温度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杀灭它们。如果没有加热的话,食用之后可能导致腹泻等症状。尤其是春节常见的鱼和海鲜类菜肴,其所含的营养成分也是大肠杆菌最好的温床,因此再吃时应与酒、葱、姜等一起重新彻底加热。

剩饭剩菜不要置于铝制器皿内。铝在空气中易生成氧化铝薄膜,较咸的菜肴或汤类存放其中,会产生化学变化,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吃剩菜过量,得不偿失。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浪费而强迫自己多吃,且不说容易发生胰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肠胃病等,仅升高血糖、血脂、血压就得不偿失。

零食、保健品要适量

过年走亲访友不能两手空空,多多少少要准备一些礼品、年货。这样一来,过完年每家都堆着各种坚果、保健品、水果、巧克力等。

1)坚果类

坚果可以说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但春节期间饮食不规律,经常大鱼大肉,如果再过多食用添加许多香料、口味较重的坚果,非常容易上火,引起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症状。坚果营养确实丰富,但也不可贪食,参照中国营养学会编制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日常坚果和豆类所应摄入的量,应控制在每日30克左右。另外,油炸的坚果尽量少吃,一方面大部分坚果本身就富含脂肪,一经油炸后脂肪含量更高,另一方面油炸还会破坏坚果中的B族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增加致癌风险。

2)饼干点心类

许多人喜欢购买罐装的曲奇饼干送人,但曲奇之所以口感好,是因为制作时加入了大量黄油,导致脂肪含量很高(有的达50%以上),尤其这里的脂肪大多为对健康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还有很多人喜欢的榴莲酥、凤梨酥、杏仁酥等各种“酥”类食品,其酥香的口感主要来自脂肪(同样富含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糖以及很多添加剂,属于高糖分、高脂肪、低营养食品,一定不能多吃。

3)保健品类

不少人喜欢购买保健品孝顺家里的长辈,认为保健品吃了也没坏处。首先来确定一下保健品的定义,在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三条中说明:“保健品是食品中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起到调节人体的作用,适合特定人群食用,但是不以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为目的。”简单的来说,保健品只是食品的一种,只不过具有某种功效,但对疾病基本没有帮助,所以保健品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强。而且保健食品并非“食用无害”,各种营养素过量摄入都会造成身体不良反应,如钙质的过量摄入会导致结石,而每日维生素C的摄入量上限为1000毫克,长期过量摄入存在中毒风险。单纯服用保健品,是不能保证营养均衡的。

春运返程注意多

春运返程高峰期,许多市民会选择乘坐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返回所在城市。在拥挤嘈杂、空气不畅的乘车环境中,一些乘客常会出现胸闷、憋气、晕车、腹泻或呼吸系统疾病,这些都被统称为“春运病”。

公共交通出行

长时间坐在封闭的车厢内,可能会出现晕车的情况。预防晕车应该在出发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晕车史且症状较重者应提前半小时服用晕车药,并在乘车时尽量减少头部活动,避免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而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会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缓,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有的会自行脱落堵塞血管,引起心梗或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引发致命意外。因此久坐时可以隔一段时间换一种坐姿,如果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有规律地转转脚踝、踮踮脚尖,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春运期间,封闭、拥挤的乘车环境使车厢成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高发地。由于旅途中能够使用的清水有限,加上人多拥挤、行动不便,不少旅客忽略洗手等日常卫生习惯,从而染上肠道传染病。在进餐前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不能过饱,口味要清淡,适当吃一些碱性食物,以及新鲜水果、粗粮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些都能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自驾出行

除了公共交通外,不少人选择自驾返程。相比坐高铁或是长途汽车,自驾会劳累很多,除去开车的人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外,还有堵车、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干扰。

出行前的准备:

1)检查油量。除了要查看油量,还要检查油液是否变质,如果发现油液不足需及时补足或者更换。

2)检查轮胎及备胎。轮胎对于行车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出行前一定要及时检查轮胎是否有异物,以及表面和侧面是否有损伤、鼓包等情况。如果有则需及时到专业维修店进行修理或更换。检查完四个车轮后,若有备胎也不要忘记检查。

3)检查车灯、雨刮。出行难免会遇到雨水以及恶劣天气,出行前要将各种车灯开启试试,看看是否有车灯不亮了;检查雨刮的胶条是否平整、各个档位是否能正常工作。

4)检查刹车。刹车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可以将车开到路上,踩踩刹车踏板,看看车子的刹车是否存在虚位或过软等现象。

5)备足应急工具。不管会不会修车换胎,出行之前一定要准备应急随车工具。要回北方的人可能还会遇到下雪、结冰等问题,还需要准备驾驶手套、除雪铲、防滑链等工具。

6)准备食物、药物。过年返程最怕的就是堵车,建议车主们带足食物和常用药品,同时提前查好天气预报、备好衣物。

做好出行前的准备工作只是安全行驶的一个前提,行驶中的各种情况更要关注:

1)经常更换驾驶员。疲劳驾驶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员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等现象;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因此,长途开车要经常更换驾驶员。一般来说,白天更换的频率在2~4个小时之间;如果夜间开车的话,最好是一个小时换一次驾驶员,来不及更换也不要连续驾车超过两个小时。假如车内只有一个人有驾照,又不得不连夜赶车,那么看到任何服务区都可以进站停留,休息15~30分钟后再继续赶路。

2)夜间开车放慢速度。夜间是大货车行驶的高峰期,有的货车装载了非常多的货物,尾灯有可能被货物遮住,只有很接近时才能看到,因此夜晚开车一定要减速慢行,最好把速度控制在白天行驶的70%~80%,并有意识地和货车拉开车距。需超越货车时,除切换灯光提醒之外,还应鸣喇叭,提醒货车司机注意。

3)大雾天气别超车。如遇雾天,或能见度非常低时,一定要把雾灯打开,降低行车速度,保证安全距离下的跟车。雾特别大时,必须进一步降低车速,并打开双闪,此时尽量少超车。

猜你喜欢

坚果保健品食物
保健品知识ABC
摇一摇坚果罐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坚果也分高低脂,肝炎患者要分清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爱吃坚果的小松鼠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