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顺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实践研究

2018-03-14张宏杰胡磊

新西部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安顺山地供给

张宏杰 胡磊

贵州安顺山地特色农业比较发达,形成了关岭牛、金刺梨、火龙果、蜂糖李、紫云红薯、安顺茶叶等具有安顺山地特色的农产品,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应从安顺实际出发,有效利用安顺气候、资源优势,挖掘安顺潜在的发展能力,做强做大做优安顺山地特色农业。要创新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体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推广、普及先进技术,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加快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强化品牌战略;延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安顺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快山区农民脱贫步伐,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对农业发展有深入的研究,對农村未来有深远的规划,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等。习近平“三农”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科学回答了新时期深化农业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是指导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安顺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安顺在巩固优质粮食作物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6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资源和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政策,全力打造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产业。目前,安顺的金剌梨已成规模、关岭牛已经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精品水果蜂糖李、火龙果、蓝莓等已经成为安顺的名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乡乡镇镇都有园区,建成了一批像浪唐、秀水、大坝、三合苗寨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族村寨。合作社发展迅猛,享誉全国的“塘约经验”写进了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当中,充分体现和说明了安顺广大干部群众不畏困难、大胆试验的改革创新精神。

1、安顺山地特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

安顺全面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加收益为目标,加快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使农业增收,农民增益。

(1)金剌梨深加工迎来开门红。安顺金剌梨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钙、铁、锌、氨基酸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被誉为对人体有益的“肠道、血管清道夫”。金剌梨是安顺独有的野生资源,生命力极强,非常适宜安顺的气候条件,一亩金剌梨的产量可达1500斤-2000斤,安顺有60万亩25度的陡坡山地,大力种植金剌梨,既可以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创造经济价值。金刺梨的广泛种植是在本世纪初开始,在种植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供给小于需求,金剌梨可以卖一个很好的价钱,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把金刺梨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时,通过土地流转鼓励农户用自己的土地入股从而建立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种植金刺梨,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供过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金剌梨的价格也一路下滑,甚至出现金剌梨销售困难的情况。单纯出售新鲜的金剌梨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寻求新的销售方式,必须进一步延长金剌梨的价值链和产业链,进行深加工,促进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安顺已经有十多家金剌梨深加工企业,把金剌梨加工成金剌梨汁、金剌梨膏、口含片、金剌梨酒等新的产品,扩大了市场需求量,解决了大量农户金剌梨销售困难的问题,提高了金剌梨的附加值,促进了安顺金剌梨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扶贫攻坚步伐。

(2)精品水果特色优势明显。安顺独特的气候不仅适宜金剌梨的生长,还是许多精品水果如火龙果、紫葡萄、蓝莓、蜂糖李、金银花、杨梅等的理想家园。火龙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镇宁自治县良田镇北盘江河谷种植火龙果面积达一万多亩,投产面积近万亩,采果上万吨,已经成功申报为“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过去,火龙果销售渠道单一,主要是销往安顺、贵阳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如果不能及时销售,火龙果就只能烂在地里,损失惨重,严重挫伤了果农种植火龙果的积极性。现在,可以通过淘宝平台销售火龙果,不仅可以销售现货,而且可以预售,这就打开火龙果销售的新渠道,不仅解决农户火龙果滞销的问题,而且促进了火龙果相关业务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优化升级。

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被称为“蜂糖李之乡”,因地理、气候、土壤等独特地理环境,有种植四月李的传统,四月李挂果多,市场价值偏低,在四月李苗上嫁接蜂糖李,味道特别好,市场价格高,蜂糖李销往国内一线城市。在短短几年间,从试种到规模化种植蜂糖李,走出了一条发展李子,脱贫致富的路子,目前,种植蜂糖李4万多亩,以前杂草荒坡,现在全部种上了蜂糖李,每到春季就成了花的海洋,蜜蜂的天堂,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赏花。

(3)蔬菜产业已规模化发展。普定县把大力发展种养业作为产业精准扶贫项目来抓,采取“村企合一”的方式,带领更多的村民和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补郎乡属于国家二类贫困乡镇之一,该乡通过示范基地带动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种植近万亩,分为辣椒、白萝卜、花豆、黄豆、马铃薯、魔芋6个种植区,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普定县补郎乡石阶村“普定县石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村民和贫困户手中流转土地近两千亩,种植辣椒、木蜜南瓜、洋芋、黄豆、花豆,并且每天聘用村民和贫困农户参加种植、采摘,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紫云自治县低热河谷地带气候好、污染少,地理环境优越,通过土地流转,组建公司,招商引资,建成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园区面积覆盖当地火花乡、四大寨、达帮乡、水塘镇的红山、落成、纳容等13个行政村,分布于长达41公里的低河谷地带,河谷两侧“四季赏花,四季品果”亚热带水果观光示范基地,现在已实施种冰脆李10000亩,蓝莓3000亩,实现园区内“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的目标。

2、安顺山地养殖业独具特色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饲养关岭牛已有近四百年历史。当前,关岭自治县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关岭牛“牛”起来三年行动计划为主导,紧紧抓住关岭牛这一扶贫产业牛鼻子,在不断壮大关岭牛养殖规模的同时,扩大饲料黑麦草、紫花苜蓿等人工种草种植,引导群众加入合作社,通过一系列措施做好关岭牛振兴的保障,把关岭牛产业打造成全县助农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为关岭自治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坝绒村依托本地的特色产业资源,大户带动,吸纳贫困户广泛参与,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六花猪产业,让特色六花猪产业推动精准扶贫。宗地镇有着远近闻名的特色六花猪品牌,野荞菜是喂养六花猪的主要食料,六花豬生长期较长,正常情况下要喂养十五个月才出栏,且出栏时的平均重量不足200斤,宗地六花猪的肉质形状等各方面指标都大大优于大白猪。为此,宗地六花猪还得到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书”“宗地花猪无公害产品认定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高质量农产品特别是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大米、绿色、纯天然、无污染食品、优质杂粮、精品水果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市场却供给不足。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在于没有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的优势,在于没有充分调动生产优质农作物的积极性,在于相关的科学技术,包括生产、育种选种、栽培、种植、饲养、保鲜、加工、营销等一系列科学技术没有广泛普及。供给结构矛盾的有效解决,需要从供给侧人手进行深化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源配置结构,提升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积极转变,推动农产品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推进安顺山地高效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必须全面贯彻落实贵州省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从安顺实际出发,有效利用安顺气候、资源优势,挖掘安顺潜在的发展能力,做强做大做优安顺山地特色农业。

1、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加大理论和实践刨新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深化安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创新,要创新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体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推广、普及先进技术,占领技术的制高点,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没有一流的技术水平,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即便是喂牛,也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理念,对传统的方式方法要传承精华,推陈出新。要创新安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理论,及时总结经验。安顺在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都是经过艰难摸索、经过失败、煎熬,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取得成功的,这里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要加以总结、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来指导其他县区、乡镇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不断进行实践创新,每一细小的环节,每一微不足道的步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去干,这次效果怎样,换一种方式效果又怎样,就是在看似平常的实践中,创新出新的方法办法,创新出新的品种、创新出新的管理水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

2、以市场导向为切入点,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安顺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市场这个关键切入点做文章,安顺很多山地特色农产品都是围绕市场发展起来的,比如,安顺的金刺梨最初一斤能卖二三十元,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的蜂糖李是在四月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四月梨虽然挂果多,但是口感不如蜂糖李,蜂糖李市场需求旺盛。一种商品、产品究竟好不好,不是卖主说了算,而是必须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市场才是检验的最好尺度,市场代表了有效需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这个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不断提升的,这个需求也不仅仅是当地的市场需求,还要有宽阔的视野,要着眼于更广阔市场的需求,甚至国际市场的需求,还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产生的风险。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可能瞬间功亏一篑。把握市场导向,就是要预测市场、把握市场、应对市场,及时淘汰落后于市场需求的产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3、以提高质量为着眼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商品的生命在于质量,商家的前景取决于效益。质量内涵丰富,要素各异。山地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保证,没有质量就没有特色,深化山地特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以此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山地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主要地取决于山地独特的气候,包括阳光、土壤、温度、湿度、昼夜温差,风力、风速、风向,农产品带有很大的地域性,有些农产品仅仅适应于某些特殊地方,离开了这个特殊地方就没有人们期待的质量。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因此,重要的是要认识本地的特色、研究本地的特色、突出本地的特色,这是山地特色农业的根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实质就是抓住当地的特色,有些地方土地松软,含沙量大,种出的土豆,表皮光滑、个体硕大,但是到了土地坚硬的地方,种出的土豆,表皮坑洼较多,个体短小,很难卖个好价钱。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根本着力点。

4、以绿色发展为关切点。突出山地农业特色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顺应群众关切,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关切点,加快优质特色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步伐,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安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青水秀,气候凉爽,动植物资源丰富,安顺广大干部群众坚守生态文明理念,守住经济增长、人民收入、贫困人口脱贫、社会安全四条发展底线,守好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的新路。安顺山地特色农业比较发达,在地域性农产品保护,知名品牌等方面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关岭牛、火龙果、蜂糖李、紫云红薯、安顺茶叶等具有安顺山地特色的农产品,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青睐,口感好、味道鲜、营养丰富,成为人们新的需求,深化山地特色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加大绿色食品生产力度,目的就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要、新期待。

5、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立足点,推动山地特色农业全面发展

深化山地特色农业供给侧改革,基本的立足点就是加快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山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山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保护良好,适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但是,山区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水平较低,科学技术知识贫乏,道路交通不发达,山地特色农业发展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加速度缓慢,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深化山地特色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绿色食品、花卉、中草药、农村旅游观光产业,坚持家家有脱贫项目,村村有脱贫产业,人人有脱贫责任,把山区的山山梁梁、沟沟壕壕都充分利用起来,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需要退耕还林的,坚决退耕还林,保护好生态。只有深化山地特色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才能促进山区百姓经济的发展,鼓起山區群众的钱袋子。

推进山区特色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要着眼长远发展,也要解决当前问题。决不能因为发展特色农产品而忽视粮食生产,绝不能因为种植粮食经济效益低,就放弃粮食生产,要确保粮食生产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种植的质量和效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必须坚持依法依规,坚持遇事同群众商量的办法,通盘考虑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广开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深化山地特色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安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经验、资金不足,单个农户力量薄弱,山地特色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包括品种、品质、品牌都与消费者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供给侧的问题又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促进安顺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快山区农民脱贫步伐,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1、积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品质消费、品牌消费越来越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商家的品牌意识也日益强烈。2016年底注册农产品商标数约240万件,“三品一标”总数接近10.8万个,规模不能说不巨大,可是能得到消费者青睐的品牌并不多。培育一个知名品牌,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宣传问题、绝不是营销策略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质量,质量是品牌最深厚的保证,品牌建立需要久久为功,需要日积月累。深化安顺山地特色农业供给侧改革,也面临着品牌问题,安顺的金刺梨酒、金剌梨果汁、关岭牛、火龙果等等,怎样才能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大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有一流的质量,无论市场供求怎么变化,确保质量永远是第一流,不能因为市场需求旺盛,而有片刻忽视质量,例如,关岭牛和五大名牛有根本不同的地方,五大名牛是经过数千年优胜劣汰,被人们选为农业耕作的典型耕牛,体型硕大,耐劳有力是共同的特点,而关岭牛生长在怪石嶙峋的山区,体型瘦小,行动灵活,肌肉健壮,就目前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关岭牛牛肉味道鲜美,这是任何牛无法比拟的,千万不能为了增加出肉率,而偏离关岭牛的特点,盲目追求大、肥、壮。其次,要搞清楚物美价廉和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辩证关系。价格永远是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不能偏离价值很远,价值是价格的基础。物美价廉,只是相对于物的实际价值,价格不是很高,很接近实际价值,不可能远远低于实际价值。一分价钱一分货,真实反映了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所以,关岭牛的价格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不能随意降低,而且,关岭牛的供应对象,就目前来说要有针对性,一线城市的星级宾馆、国外的星级宾馆应是主要销售对象,销售对象大众化,就失去关岭牛的特殊地位,当然并不是说关岭牛不是为广大客户服务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成为广大群众的平时消费的食品。

2、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安顺山地特色农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从规模效益向高附加值延伸、向深产业链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安顺特色蔬菜、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油菜等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单纯依靠出售原材料,投入多、产出少,仅仅是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开端,利润微薄。怎样才能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是做大做强做优安顺山地特色农业,深化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比如,安顺的油菜,全市发展订单粮油生产基地面积30万亩,油菜籽产量近10万吨,这么大的油菜种植面积,这么大的油菜籽产量,不延长产业链,实在可惜,油菜花是观赏佳品,春暖花开季节,成千上万亩油菜花开的漫山遍野,蔚为壮观,可以开发为摄影基地、影视基地和美丽乡村游的景观。秋天收获菜籽,数万吨的优质菜籽,可供多个工厂进行加工,目前,安顺已经有数个地方优质粮油品牌,但是总体上来看,规模还是比较小,应该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改进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逐步扩大生产销售规模。就国内来看,山东鲁花压榨花生油,就是在鲁西南大量种植花生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同样,安顺的菜籽油纯天然、无污染,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要有信心把安顺优质菜子油做大做强。再比如,安顺特产金剌梨规模也达几十万亩,单纯依靠出售新鲜的金剌梨,不仅销售困难,而且价格也逐年降低,现在正研发、酿制金剌梨酒、金刺梨汁等,金剌梨酒营养丰富,但是现在仍处于初期研发生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大科研、营销力度,把香甜纯美的金刺梨酒奉献社会,同时带动印刷、包装、玻璃、塑料、运输、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

3、加快土地确权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安顺的茶叶种植50万亩左右,精品水果种植60万亩左右,中药材种植40万亩左右,单纯依靠一家一户的一亩三分地,单纯依靠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管理方式,很难从品种、质量上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土地、林地确权,加快土地流转,组建合作社,加快园区建设,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形成规模经营。安顺塘约村通过七权同确,村社一体,合作社经营,壮大了集体经济,很快实现了从二级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转变,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这应该成为深化安顺山地特色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土地确权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学习典范。发展村社一体的合作社,首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由村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克服单打独斗难于抵御来自自然、市场的各种风险之弊端,提高规模效益。经营规模扩大了,增加有效供给就有了更扎实的基础。因农户分散、农民专业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的技术推广难,质量安全监管难、比较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也都会更容易解决。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可以提高安顺山地特色农业的竞争力,锻炼出一大批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的企业家,可以进一步统筹安顺山地特色农业资源,组建更具竞争实力的公司或合作社,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安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丰富深刻的“三农”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谆谆嘱托,坚持“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贯彻落实贵州省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土地确权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实施品牌化战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猜你喜欢

安顺山地供给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供给侧”何以流行
越不过的山丘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浅析山地别墅的景观设计及施工特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安顺的裤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