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3-14蔡永强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蔡永强

【关键词】 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102—01

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提出以来,各个学科通过学科教学践行核心素养来深化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要通过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动手操作,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培养数学意识,体现核心素养

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作用的主推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因为学生的数学态度以及数学素养水平就是通过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反映出来的。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数感,则会对数学运算具有灵敏性,适应和感受能力都会增强。而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蕴涵在学生掌握和运用画图、测量和运算等数学知识技能之中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形成的过程之中,鼓励学生通过模型、分类、推理等方法,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建构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层层引导学生从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符号意识、乘号的认识、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從而体会乘法含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层次性、多样化的课堂练习或者是课后练习,通过练习深入理解乘法意义,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强化数感,同时对数学核心素养也进行了培养和强化。

二、挖掘教材内容,培养核心素养

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核心素养,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诸如,对话、图形、例题、课后练习等等进行分析。这样,教师才能做到运筹帷幄,才能基于核心素养的了解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才能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技能的目标设定。自此,核心素养蕴涵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中将得以实施,进而达成目标。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学目标就是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现实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模型思想、空间概念、符号意识以及运用意识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蕴涵之意,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逐步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施,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和一定的教学思想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从思想认知到逐步外显、由内而外的进行数学教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三、创设适宜情境,强化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数学教师一直以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随着情境教学形式的运用,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让步于这种科学的、恰当的教学形式,灌输式教学变为启发式的教学,被动的学生受体变为积极参与的主体,权威式的教师角色变为合作型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通过创设与数学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探索问题并最终建构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认知特点可知,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从符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吸收,因为只有主动吸收才能促使学生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重新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学“利息”一课,由于这个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故而教师鼓励学生做妈妈的小帮手或者是将自己的压岁钱存进银行,积极引导学生在银行办理存款时选择最佳能够获得收益的存款利息和存款方式,让学生对利率和利息有深入的认识。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处处是数学。通过教师提前为学生设置悬念和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为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主动投入到课堂数学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获取和建构数学知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和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中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也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