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8-03-14魏永萍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语文教学

魏永萍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视听体验;小组

合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99—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运用优美的语言和自身的魅力,以及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努力展现自我,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达到高效的目标。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给学生美好的视听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多媒体等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多媒体将图像、声音、视频集于一体,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较强的表现力,可以将丰富的内容和知识进行存储,从而给予学生美好的视听体验,让学生置身教学内容之中。如,在对《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到网上搜集威尼斯的图片,将威尼斯大小不一的街道、各种形式的桥梁、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展示出来,使学生仿佛置身在威尼斯这个美丽的水城之中,从而获得美好的体验,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高科技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叽叽喳喳地,如欢快的小鸟一般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如此,课堂气氛活跃了,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让课堂“活”起来

语文,是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是对美妙语境的描绘,还是精妙语言的运用,亦或是深邃思想的表达,独到见解的阐述,都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感悟。而这种文质兼美的文章,最适合诵读。如,朗读比赛、看谁背得快、读书会、写读后感等,都可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通过朗读,学生不再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反而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在学习《群鸟学艺》时,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反复诵读,从中感受学艺的态度和深刻的内心世界。此外,还可让学生基于诵读的基础,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通过他们绘声绘色的表演、逼真的形象、与众不同的表演手法、生动的话语,增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语文课堂生机勃勃,自然会使学生不再袖手旁观,而是抢着背诵,争着表演,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放飞学生的思维

语文学习,离不开形象的思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为了让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教师可以认真设置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探究,从而使学生具有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汲取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梳理,以便于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对新知识快速接受,行之有效地提升语文能力和水平。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兴趣浓厚,就可以以热情的态度投入其中。例如,在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时,第三段对翠鸟敏捷的行动的描写,学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教师可以进行问题的设计:“从哪些地方能够发现翠鸟行动的敏捷?”这样一来,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便可以将“难以逃脱”“像箭一样飞过去”“锐利”“叼起”等词句找出来,然而,对于“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至关重要的句子理解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可以借助对翠鸟钓鱼的情景的演示,使学生感觉到好像就置身其中一样,发现翠鸟就在身边飞翔,动作是那么地轻盈、敏捷。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这样一来,学生豁然开朗,理解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拥有了活跃的思维,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小学时期,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小学生在课堂上有种惧怕心理,不敢畅所欲言,即便自己熟知的内容,站起来回答也会结结巴巴,而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新传授的课文,更是望而生畏,如此一来,导致课堂上死气沉沉,没有生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进行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形成習惯。课堂上,争抢问答,质疑解难,师生互动,使课堂活力四射。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语文教学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