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言教学“阅读价值”的思考

2018-03-14叶枚举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蔡桓公扁鹊寓言

叶枚举

寓言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样式。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扁鹊治病》等,篇幅简短,结构奇妙,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借助虚构的故事阐述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因此,感悟寓意是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直白、生硬的说教,充分发挥它的阅读价值?

一、把握寓言特点,感悟故事寓意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对文本要有整体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分析来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层层推进,演绎课堂的精彩。

(一)在紧扣文眼中发掘寓意

寓言故事文脉清楚,一目了然。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一课,教学时笔者带领学生从课题入手,说说故事的内容,并抓住题眼“补”。接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补”的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师:谁来说说,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养羊人不听别人劝告,造成两次丢羊的后果。

师:你们想用什么词语形容这个养羊人?

生:知错能改。

师:这个养羊人是不是一下子就接受别人的意见呢?

生:不是,养羊人是在犯了两次错误之后,才吸取教训的。

师:你想用什么词语形容他呢?

生:一错再错。

师: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生:知道错了,就要赶快修正过来,不要一错再错。

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想这次的事情是意外,以后就不会发生了而不去理会自己犯下的错。

生: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这样,在交流中,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自然地呈现出来了。但笔者不满足于此,继续引导学生:“那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可以说,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寓言故事奇妙的(构思)结构特点,还借助虚构的故事联系真实的生活,领悟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在互相讨论中说出寓意

教材中的寓言故事都是由角色来推动情节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其语言动作神态背后的心理活动,把握其性格特征,从而理解寓意。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课文语境展开对话。

师: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呢?

生: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无药可救。

生: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及时治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师:那蔡桓公为什么不听扁鹊的劝告呢?

生:那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病,而医生总是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生:那是因为他过于自信。

师:是啊!蔡桓公明明有病,却不让人看病,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

生: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自取其辱、自以为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师:蔡桓公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时,会想什么呢?

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生:我真后悔,要是早听了扁鹊的劝告及时治病,就不会有事了。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自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围绕人物展开讨论,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自由地发表见解,对寓言寓意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联系生活中体会寓意

寓言中讽刺、批评的真正对象是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寓言中的人或事进行评议,进而延伸到对周围生活现象的再认知。这是寓言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促进学生人格提升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课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对话。

师:你们在平时生活中见过类似的事情嗎?

生:邻居家的孩子本来对唱歌很感兴趣,可他的父母天天逼着他苦练,最后他对唱歌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生:表弟成绩本来很好,但阿姨要求更好,天天逼他在家做作业,有时还会打骂不停,让表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生:有些父母整天逼着小孩子学钢琴、学英语等,不停地为孩子找培训班、找家教,不但没有成效反而让孩子厌学……

师:那你们从这些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生: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会事与愿违。

生:欲速则不达。

……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寓言故事的寓意。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低年级学生要侧重联系生活感悟寓意,中高年级学生要侧重探讨交流体会寓意,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依据故事寓意,适度拓展训练

一则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故事,帮助学生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那么,我们要如何借助寓言故事的文体特征加以拓展训练呢?

(一)内外勾连,升化寓意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一课时,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说出了故事的寓意:“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时,笔者继续引导、点拨学生:“难道这个道理只是对我们看病有启发吗?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吗?可以是书本、电视上看到的人物,也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物。”经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的表哥小时候总爱抄袭别人的作业,平时不认真学习,很多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但他不听别人的劝告,结果他的成绩越来越差。”有的学生说:“我的邻居刚学轮滑时,我告诉他不要急,要先从单脚滑行练起,可他不听我的劝告,还是双脚踩上去,结果从轮滑上摔了下来把牙齿也摔断了。”……很多学生通过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加深了对寓意的领会和理解,从而使寓意得到升华。

(二)合理想象,拓展寓意

针对寓言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结合寓意进行故事续写或改编。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时,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感悟到故事的寓意:“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收获,这样做是错的。”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这个农夫也和你们一样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放下锄头,不天天坐在树桩旁等兔子,他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改编一下故事的结尾。”有的学生说:“这个庄稼人等不到兔子后,放弃原先的想法,重新种庄稼。”有的学生说:“这个庄稼人把田地改成养兔场,大赚了一把。”有的学生说:“这个庄稼人在田地中挖了许多陷阱,制作了许多逮兔器,逮住了不少兔子,大赚了一把。”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很快学生都明白了只有通过努力,才会有收获。可以说,在想象中,学生不仅发展了艺术思维,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再一次深刻地理解故事揭示的寓意。

总之,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寓言文体特点而教,才能有效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创造潜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362500)

猜你喜欢

蔡桓公扁鹊寓言
时装寓言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A FABLE寓言
讳疾忌医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