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018-03-14石琥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方案政治教学学科素养

石琥

【关键词】 政治教学;学科素养;现状;教学方案;情境创设法;

社会热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91—01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领域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现状分析谈一谈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1.学科素养培养被忽视。当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而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听讲;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传承,学生学科素养培养被忽视。在政治学科素养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社会科学理论学习能力,指的是培养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的能力。第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质量互变的观点等。第三,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从而让学生能够成为有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非观念、道德标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很难将以上四种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大部分都能够落实社会科学理论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后面三种能力的培养却持忽视的态度。

2.教学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不明显,其现状还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案不合理,有的教师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案,并没有将自身班级的实际情况纳入考量范围,不仅导致难以实现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科素养培养成为空谈,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政治課堂教学的进度,教学质量不佳。

3.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从踏入高中学校开始,不论是校园氛围还是课堂教学氛围,无不处在高考前紧张的气氛之中。在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加大、心理负担不断加重的同时,部分教师依旧秉持固有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依旧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受到压抑,主观能动性无从激发,而政治课程本身较为枯燥,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明显不高,教学质量因而难以提高。

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策略

1.运用情境创设法。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创设法,通过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政治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视频资料——《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上课伊始,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经济发展、体育竞技等方面展现出的民族精神,进一步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就受到了视频中英雄事迹的鼓舞与感染,从而对民族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发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包括同学互助、爱护学校卫生、尊重师长等,从而将理论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2.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政治课程学科素养中,人文素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文素养,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政治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政治课程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弘扬人文精神,尊重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学原理时,教师可以在讲述经济学领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深入地挖掘其中的人文理念,诸如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用之有道;诚信经营,合法取财等等。

3.融入社会热点。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还需要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在课堂内容中联系社会热点与时事,让学生们结合时事热点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爱国敬业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教学方案政治教学学科素养
O2O模式下电子商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实践教学方案及应用考核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