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的数学教学再思考

2018-03-14陈玉娟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情思考数学教学

陈玉娟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情;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1—0079—01

学情分析是教师备课前必须要认真考虑的因素,但是在许多时候,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大多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考虑以下问题:

思考一:教学目标制订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对教学有“指挥棒”的作用,它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教学过程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然而许多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虽然紧扣《课程标准》,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考虑。由于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导致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学目标是:认识圆、掌握圆的性质,理解同圆中直径、半径与圆的关系,会画圆。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却提出圆与球的区别所在,然而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得根据学生实际来调整教学目标,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其实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进行适当调整。

思考二:如何导入才有效。课堂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教师都会很用心地去设计。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教学“平均数”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分组拍球游戏:将8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限时拍球,然后根据平均数来判定输赢。之后在其中一组中加入一名学生,然后重新来计算平均数。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明白了平均数的作用以及计算方法。但是教师在操作时由于没有说明白如何来做,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了拍球活动中。实践证明,这样导入反而成了课堂教学的干扰。因此,在导入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

思考三:课堂教学环节能否更科学。在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都会给学生教一些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当中所采用的是“列举法”,但是这样做如果题目当中所提供的数字比较大时是比较麻烦的,教师便采用“假设法”。这种方法方便,计算也就四步。但是在教学环节设计当中,教师考虑时过多地掺杂了“我认为”因素,而忽视了學生的诉求,导致原本想给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但是恰恰却增加了学习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考虑一些学生“能不能”的问题,要鼓励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思考四:教学预设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学预设是教师在备课或实施教学行为时,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假设,诸如预设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预设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的回答、预设课堂练习所要达到的效果等等。教师通过预设可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但是预设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否则教学预设则会变成一种干扰。

思考五:讨论不能只是让学生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教师在设计学生讨论的题目时缺乏对学情的考虑,在设计问题时,有的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的必要性,而有一些问题则比较难,学生讨论时不知从何下手。教师为了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只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讨论之后,而学生的讨论基本游离于问题之外,讨论结束之后,教师不得不重新来讲解,讨论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总之,教师对于学情的研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要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出发综合进行考量。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学情思考数学教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