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谈

2018-03-14沈秉琼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

沈秉琼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64—01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灵活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落到实处。

一、优化教学目标是基础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订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教師可以教学目标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

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能“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关键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学生就会感到所学知识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由此下去,学生就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如,教学“统计”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新年班里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先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然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之后选择了最合适的方案。

三、利用信息技术是重要措施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单一,课堂容量小,教学效率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而有趣,在引入新课、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较的优势,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传统课堂教学容量小,教学效率低,而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呈现大量的统计图表和题目,还可以快捷、方便地画出标准、美观的统计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电子表格画统计图。如,调查某班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并画出扇形统计图。这一操作过程是:1.问卷调查喜欢各类节目的人数,并进行统计;2.打开Excel软件,按列或行输入数据并选中它们;3.利用软件图表功能,打开“图表向导”窗口;4.在“标准类型”的“图表类型”中选择“饼图”,点击“下一步”,出现窗口;5.选择“列”,点击“下一步”,出现窗口;6.在“数据标志”的“数据标签包括”中选择“百分比(P)”,并点击完成,就可以画出扇形图。利用电子表格不仅能画出扇形图,还可以画出其他类型的统计图。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统计量。

四、利用一题多解是有效方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列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例如,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种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解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解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