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方法及途径

2018-03-14蒋中云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感教育作用

蒋中云

【关键词】 化学教学;情感教育;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61—01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促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道”,不仅指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事的原则、处世的哲理,更包含了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和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比传授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更显重要。本文结合初三化学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就培养和加强学生情感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的化學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不再是化学知识与能力的陪衬和附属,而是化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化学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凸现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的情感不仅包含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更包括内心的体验与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包含学习态度、学习责任、学习智慧,更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素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至关重要。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1. 运用化学情景实现情感教育。设计化学学习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情感和兴趣。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掌握好学生的这个心理特质,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于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发展非常有利。教学过程中设定学习情境,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为学生提供更加容易掌握的知识点,构成浓厚的氛围,并且多设定一些能够参加的活动,让学生深有感触,最终实现举一反三。

2. 挖掘德育素材,培养爱国情感。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讲解中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通过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意志。

3. 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生活情感。《化学课程标准》不仅在内容标准的设置上突出生活情境,还在内容标准的每一单元下列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这有助于教师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师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由于联系生活的化学知识面广,而且这些知识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的,要讲清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往往会超出初中学生的学识水平而难于奏效,为此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教学可采用下列几种教学方法进行,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关注科技、重视健康的生活情感。

1. 联系实际拓展法。例如,在讲解水资源时,自然会联系到“水资源的分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与人体健康”、“酸雨的形成”、“水污染及其防治”、“水在工农业中的作用”等内容,在讲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中也可增加适量的内容作以补充,如问学生为什么食用碘盐和钠盐等知识,使学生对人体所需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了提高和认识,也更多地了解到化学在提高人类健康、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

2. 专题报告讲授法。讲授的专题有:环境化学、能源化学、材料化学、日用化学、厨房化学等。例如,在能源化学讲座中可以讲授以下内容:三大化石能源的形成与利用、海洋中的自然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与社会发展等。通过专题讲座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同时提升学生生活能力,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情感教育作用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