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留守儿童实施“精准帮教”的实践探索

2018-03-14周兴斌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寄宿制氛围留守儿童

周兴斌

【关键词】 寄宿制;留守儿童;精准帮教;积极性;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28—01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学校寄宿生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在寄宿制中学中对留守儿童实施更有效的帮助和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大集体、社会的大家庭之中,是学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精准帮教”,坚持“双向选择”,尊重学生

对留守儿童实施帮扶教育的教师,主要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我们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信任、最敬佩的老师来和他們结对,做他们的帮扶教师。从实施情况看,同学们首选的老师,不仅是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高的教师,而且是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他们能格外引起学生的好感,甚至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些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辅导教师是学生最喜欢、最敬佩的人,因此,夯实了教育过程,凸显了教育的效果,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坚持“自愿参与与激励管理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帮教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 教师自由选择。帮教教师是自愿参与,主动要求的,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从情感角度而言,是爱心和责任心的具体体现。

2. 对帮教教师激励考核。帮扶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学期末,学校对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给予表彰奖励。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留守儿童帮教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保证了教育的效果。

3. 学校宏观调控。在寄宿制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复杂,工作任务繁重,因此班主任个别教育的效果明显弱化。学校从宏观考虑,做好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之间的协调工作,充分调动非班主任老师参与帮教活动积极性,提高了对寄宿生管理的教育效果。

三、坚持“齐抓共管,持之以恒”的原则,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氛围

1. 长期坚持落实好以下工作制度

(1)交流与谈话制度。学生每周至少书面向结对老师汇报一次学习生活情况,结对老师每周至少与学生谈话交流一次,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抓好思想教育及学习工作。交流谈话形式自由,可以面对面畅所欲言,也可采用书信来往、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2)家长联络制度。结对老师要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访、接待家长来访、电话或信件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本人及家庭情况,要注重家庭背景和学生的思想、学业、心理的相关分析,有针对性地组织结对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结对老师至少隔三周与学生家长交流联系一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帮教格局。(3)结对工作手册制度。学校统一制定结对帮扶教育工作手册,专供结对老师记录工作,开展情况,阶段性地反馈被帮学生的发展状况,反思工作中的迷惑,总结工作中的成功之处。(4)经验总结交流制度。结对帮扶教育老师每学期针对自己辅导的学生总结教育个案,向政教处上交一篇典型的教育个案分析材料,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正确处理好教书育人的关系

实施“精准帮教”教育活动以来,最受欢迎的老师都是那些音、体、美等具有一定突出特长和才艺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有精力和时间来做好这项工作。帮教工作给这些老师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老师的主动加入,使得学校的德育队伍大大加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齐抓共管的德育局面也逐步形成。

四、坚持“个性化,全方位”的原则,形成教育合力

1. 丰富活动载体。针对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特殊问题,学校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学校社团等不同的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文艺活动,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广泛参与,使其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科技或劳技特长,在活动中融入集体,自信、自强、自立。

2. 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疏导。按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开展情感教育、孝亲感恩教育等,重点对他们开展疏导教育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主动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不断加强情感沟通交流。

3.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学校与各类组织及志愿者积极沟通、统筹与协调协作,尽可能让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建立较为长期的交流互动关系,力避对留守儿童心理造成二次伤害,真正发挥帮教教师、志愿者等作为留守儿童思想的知心人、心灵的开导人、学习的引路人、情感的陪护人、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保护人的作用。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通讯手段,拓宽帮教渠道。班主任、帮教教师及时更新QQ群或微信群班级日常管理动态,主动与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及时沟通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等状况。不断扩大和增进对留守儿童的帮教效果。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寄宿制氛围留守儿童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