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缓解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症

2018-03-13王梦琪

新一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成长情绪

王梦琪

摘 要:小班开学,新生幼儿刚刚入园时,总会传来幼儿的大声哭闹。有些幼儿家长在的时候哭闹的很厉害,家长离开后却能恢复正常。一些幼儿哭泣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的情绪,就算勉强肯留在园中,也总会出现各种严重的不适应症状。对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而言,他们一生中最初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因此,及早的发现并克服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对于幼儿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焦虑症;情绪;新生入园;成长;入园难

《特殊教育词典》中将分离焦虑定义为幼儿焦虑症的一种,是指幼儿与父母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的不安全感或丧失感。新入园幼儿与最亲近的人分开,没有了依从感,产生的担心、恐惧、害怕、哭闹等等不健康的情绪称为新入园幼儿的分

离焦虑。

一、入园案例

案例一:教室门口,豆豆小朋友哭着抱住妈妈的脖子,左亲亲,右亲亲。妈妈说:“我就在院子等着你,放学我们就回家。”孩子哭着和妈妈依依不舍地分开。豆豆开始在教室的窗户前站着,不肯离开,非要老师把他带到院子里看一下,才肯失望地回座位。

案例二:涵涵小朋友眼里噙着眼泪,目送着妈妈离开。当妈妈的身影从校门口消失时,她开始默默地流眼泪。中午睡觉的时候,涵涵时不时坐起来向窗外张望。老师说:“好

孩子,好好睡午觉,妈妈就会早早来接你的。”涵涵马上点点头,睡到了小床上,可是没过一会儿,涵涵又坐起来向窗外张望,嘴里还念叨着:“我好好睡午觉,妈妈就会早早来

了。”边说便抹着眼泪,一个中午如此反反复复,自己不睡觉,也干扰了其他孩子。

案例三:萌萌小朋友每天入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大队人马护送。萌萌抱着妈妈大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们不要走,我不让你们走。”奶奶心疼孙子了,说:“哎,要不今天先回去吧,明天再来。”萌萌马上说:“回去,明天再上幼儿园。”但在妈妈的坚持下,最后萌萌还是留在了幼儿园。他每次吃饭的时候,从不主动去吃,要老师喂他才肯吃。

案例四:琪琪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儿园与父母难舍难分,紧紧地跟着第一个接触她的刘老师,吃饭、睡觉都要刘老师陪,一刻见不到刘老师,就着急地哭:“那个老师呢?那个老师呢?”

二、案例分析

通过对以上孩子的观察,与家长交流了解,究其原因如下:

案例一:豆豆爸爸、爷爷、奶奶在外地。入园之前,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来到幼儿园后,陌生的环境,使他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想要赶快离开这里。但豆豆妈妈说谎,骗孩子自己就在院子里等他,孩子以为妈妈就在幼儿园,,这种不妥当的做法会使孩子对陌生环境产生一种更深的恐惧,甚至将这种恐惧迁移到其他方面。

案例二:入园前,涵涵在家的生活由爷爷奶奶精心照料,行为习惯自由散漫。生活起居没有规律,不受任何约束。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起床不能太晚,吃饭要定时,要按时睡觉,游戏活动有规定的时间。集体生活要求的各种规则限制会使孩子感到很不习惯,规则带来的约束感让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从而逃避上幼儿园。

案例三:萌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什么事情都需要照顾。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他一个人转,而在幼儿园,教师要照顾一个班的孩子,不可能对一个孩子做到全方位包办,他觉得自己不够受重视,所以不喜欢上幼儿园。

案例四:琪琪在家里,爸爸妈妈什么事都以她为中心,没有学会跟别人分享。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集体生活打破了孩子在家时绝对中心地位的状态,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她在交往时不可避免产生一些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孩子无所适从,因此很不情愿上幼儿园。

从以上案例看出幼儿分离焦虑主要是由家庭原因,幼儿园原因和幼儿自身原因所致。

三、指导策略

(一)尊重,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肯定孩子的这种感受,告诉他:“宝宝,我知道你喜欢妈妈,不想和妈妈分开,你现在很难过。”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是被别人理解的,等孩子情绪缓和,再很平静客观地给孩子讲道理。诸如案例一中豆豆的妈妈对豆豆说:“我在院子等着你,放学我们就回家。”这些家长的哄骗方法,只能会加深孩子的焦虑情绪,甚至影响到孩子对成人的信任。我会告诉孩子,妈妈必须上班,宝宝长大了必须上幼儿园。建议豆豆妈妈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说再见,告诉孩子下午睡好觉吃完点心,妈妈就能来接你了。刚开始孩子不能接受,但渐渐的他接受了。

(二)用爱心,耐心真诚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幼儿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老师的真诚,才会信任老师,才愿意和老师交往。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我会真诚、耐心地帮助他们,在幼儿喝水、吃饭、大小便等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另外,在活动中我會采用一些亲昵的语言、动作。尽量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表扬他;对那些情绪不稳定的孩子,亲亲他,抚摸他等等,缩短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感,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像妈妈。

(三)组织丰富的游戏活动,转移幼儿的消极情绪。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孩子成长中的天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都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求,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活动创造了快乐的情绪,而且在活动中放松了心情,使幼儿的焦虑情绪转移到了游戏活动中,减轻了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

参考文献:

[1]王烨.有效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浅谈——以“娃娃家‘角色游戏为例[J].新教师,2016(5):70-71.

猜你喜欢

成长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