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堂多媒体应用初探

2018-03-13田世雄

新一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多媒体应用

田世雄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及其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多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技术、应运新媒体。可以说,没有多媒体就没有现代新课堂,新课程理念就不能很好地被落实。但实际中运用不当、流于形式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好这一技术,笔者从课件的制作到课堂的实际应用,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应用体会。

关键词:历史课堂;多媒体;应用

一、传统历史课改中多媒体应用的误区

(一)重形式,轻效果。随着学校信息化教育基础装备的不断改进,课堂网络化、信息化已经得到普及,课件的使用可以说是堂堂都有。这些课件都是老师们根据学生实际制作的吗,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0%以上的老师不会使用希沃课件制作软件,有15%左右的老师甚至连ppt都不会做,那么哪里来的这么多课件,答案只有一个,网络下载,网络上的确有大量的课件和历史知识网页,但是比较实用、内容充实的、和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却非常缺乏,下载就用,只解决了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起不到多媒体应有的效果。

(二)重表象,轻内涵。随着課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解的偏差,在教学中过多地向形象化、生动性、趣味性方面靠拢,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彰显为课程内容的革新,课改以来,种种教学模式纷呈,事实上,重视教学方式大于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必要的,但绝不是唯一和最重要的。反思课改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更为重要。那为什么更多的教师却愿意从教学方式上的方式显现自己课改的魅力呢,一则误认为教学方式的改变就是课改,就是课改的实质;二则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工具性的,显效快;而教学内容改革是内涵式的,显效慢。三则是革新难度不同,教学方式各科几乎通用,无论哪种模式,都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形式易学而且费心较少,实施起来也较容易,而教学内容的革新灵活多变,考验着教师对历史知识的积累、理解程度和能力素养,比较难把握和实施,也很难有现成的东西可以“拿来”,即使“拿来”有些也消化不了,驾驭不了。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课改的主要内容,加以应用,改变了课改的初衷。

二、多媒体的课件制作目标明确,精心设计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表”而非“里”。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选择、运用多媒体,不能为了用而用;该用的要用,不该用的坚决不用;可以不用的坚持不用;教师课件制作应遵循以下两点:第一,多媒体运用追求课堂的活泼、开放,但绝不是为了好看、热闹才运用的。教师在课件中加入声音、运用图片、引入视频、网络等等,目的是服务教学,切记画蛇添足。第二,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现代历史人文素养的公民。学生是生成的主体。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同时让学生跨越历史学科内外时空,拓宽学生历史知识面和视野。以多元化、多样化的手段、途径,帮助学生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历史文化素养。

三、多媒体课件的课堂使用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能够理解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有限度,既要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要充分考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第一、在上课前应根据课程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流程作精心设计,对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课件运行、设疑、学生的反馈等细节教师要心中有数;第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打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扩大学生知识面。第三、运用资料注意其内在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技术性。教师要把罗列在一起的资料进行必要的信息过滤和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无关的、容易引起歧义的资料要删除。避免在多媒体中向学生罗列太多的资料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选材坚持求真求精。克服懒惰习惯,不要下载不符合自己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学实际的课件。第四、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主体地位。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学会自主学习,使多媒体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和探究手段,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工具。第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呈现要与教师讲解,学生观察、提取、认识过程要同步。切记用放电影的方式呈现多媒体。

三、要把多媒体课件运用与“讲”好历史和相结合

当前实际课程改革中有一个形式主义的误区,即教学中过分迷恋多媒体技术手段。据学者们调查,许多学校的课程改革无非是一些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教学模式一如既往。教师使用多媒体,更多不考虑教学内容是否与之符合。我在教学实际中不因循守旧,但比较反对否定传统,任何事物的发展它都不可能割裂历史,只有在传统上有更好的创新与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应如此。放弃传统的“讲”,用多媒体教学代替是完全不可取的。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这是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时刻牢记的,也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必须明确的根本。教师仍应有自己不可缺少课堂地位,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的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师的作用。多媒体仅仅是“锦上添花”,一节课的灵魂不是多媒体所赋予的,而是教师对这节课内容的设计和主题的把握。实践中,先是设计好这节课,然后才是寻找恰当的方式,而不是漫天找材料。

当前,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尽管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看到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努力研究,扬长避短,采取一些措施,以推动多媒体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多媒体应用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