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安全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2018-03-13谭崇友

新一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和谐校园

谭崇友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小学生因为自身特点, 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经常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交通事故、溺水、摔伤、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其人身安全,促進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如何切实做好班级的安全工作?根据我多年的从教经验,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安全教育;和谐;校园

一、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认识能力差,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防护能力不强, 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学习,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一)利用开学一周时间集中学习安全知识,进行安全行为规范训练。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学生不但忘记了许多良好习惯,而且很有可能在家里、在社会上学会了一些不良习惯。所以每学期开始一、两周我都要通过早会、班会集中精力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知识学习,安全行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如行走的交通规则,轻声慢步靠右行,不做危险游戏,不追逐打闹,不吃零食等等。同时还要让他们通过学习、讨论,知道不安全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哪些不安全隐患。为了让他们记住,我还把这些安全知识,安全行为规范 编成了三字经 。

小学生安全行为三字经

同学们仔细听重安全 惜生命     过楼道 勿相争 不拥挤 宜轻静

出校门 要申请 遵校纪 要牢记   人行道靠右行 过路口 先看灯

…………

(二)营造氛围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学生的安全意识光靠班主任空洞的说教是很难形成的。除了班主任用大量的事实让学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外,学校也要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观看安全知识电视,举办安全知识讲座,课前朗读安全行为三字经等各种形式。使小学生从多种形式、多渠道了解 并牢记安全知识。从多方面感受到处处重视安全,人人学习安全知识,时时不忘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

二、培养自我防范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学习安全防护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因年龄特点,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少,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他们安全防范知识更少。教学中通过读书、看图片,看电视、听讲座等直观形式,了解学习安全防范和自救知识。如人们对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难记忆犹新,我就编了《地震安全三字经》,让学生学习在地震发生时的防范和自救方法。我班有一个学生的哥哥暑假下河洗澡被淹死了,我就借此事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并编了《防水安全三字经》让学生牢记。

防水安全三字经

水塘里,河流边。水位深,莫去逛。去玩水,有危险。

雷雨天,莫外跑。大雨淋,易患病。遇雷击,命难保。

三、导之以行,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学校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学生之间的打斗行为;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侵害;校园死角学生聚伙吸烟;商店、食堂、小卖部食品安全;学生的实验课或实践课,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的意外伤害;课间、室外活动时行走、上下楼或违纪攀爬造成的伤害等。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四、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忽视了那少部分的课余时间。我们很多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因此,我们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

五、家校协调,齐抓共管

小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中一份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在家里、在社会上也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家庭方面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家长法制意识淡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的伤害;家长处理问题有失公正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出现偏激;家长期望值过高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单亲、空巢留守、私租房屋引发的不安全因素。社会方面存在的隐患主要有:校门外交通事故;学校周边发生的暴力、打斗、敲诈、侵权行为等;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言行和心理威胁;学生因旷课、逃学、离家出走在社会上发生的不安全因素;社会不法分子对学生的引诱、拉拢、教唆等。家庭和社会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学生家庭安全应从平时养成,家庭安全要从平时抓起,一点一滴抓养成。还要加强“演习”,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自流。社会要形成共同关心学生安全管理的氛围。政府要在宣传上起主导作用,舆论导向的作用很重要,政府要全方位介入,在舆论宣传上达成共识,在制度上形成长效机制。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安全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校教育无小事,“安全第一”是大事。学校教育把安全放在头等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学校、教师、家长、社会都必须付出努力,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只有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和学生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才能构建和谐学校、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和谐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