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研究

2018-03-13王丽雅

新一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提升高校

王丽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是这个主渠道上的引导者,这个主阵地的指挥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能力的建设。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能力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校教师话语能力的现状,从而为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能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话语既是思政教育内容的展现方式,也是推进思政教学创新的基本途径。当前,要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巩固思政课的教学成果,使思政课的发展和教学活动取得实效,必须关注高校思政教师话语能力的提升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话语最初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后,对话语的研究突破了语言学的界限,历史学、国际关系学、人类学等领域也开始借用话语的概念,从而使这一概念具有了社会的、历史的维度。话语权的根本含义是话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话语能力是话语主体发声的清晰、明确、准确、适度等指标的综合判断。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表达观点的能力,控制话语场域的能力等。话语能力的基础是知识储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取向,政治敏感性等因素。

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一般包括:理解能力,包括教材理解、理论创新和方针政策理解、现实教育环境理解和教育对象状况理解等;选择和判断能力,包括是非选择和判断、情境选择和判断、时机选择和判断、场域选择和判断等;话语表达能力,包括授课表达,报告演说、座谈讨论表达,著书立说表达,建言献策表达等。另外影响教师话语能力的因素个体方面主要是知识储备、思想观点、眼界和经验等;学校和社会主要是关注度、支持度、舆论环境、政策导向、社会生活参与等。

二、高校思政課教师话语权和话语能力现状分析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完整准确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观点,在与其他社会思潮的交流、在与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有引导思想舆论、掌握舆论走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话语主导权,这种话语权力是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教育所赋予的。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所掌握的话语能力和话语权力不是相同的东西,能力是个体所具有的,权力可以放大能力,但不能代替能力。

(三)高校思课教师在课堂上正确发声的话语权并不缺乏,缺的是对话语权的理解和运用权力的条件、时机、向度、力度等方面的控制能力。

必须指出,高校思课教师教学话语能力提升中教师话语要贴近学生话语,开展教学话语提升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并不意味着要一味迎合学生话语,更不意味着对教材话语的庸俗化解读。纵观当下高校思政课堂,不乏教师为迎合学生逆反心理,用庸俗的故事和笑话拖延课堂时间,或者以扭曲或放大历史细节、政治小道消息和谣言秘闻矮化执政党,抑或以油滑浅显的口气、插科打诨的语调消解意识形态教育严肃性的现象。此等教学话语能力政治上不允许,道德上亦是可耻的。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开展教师集中备课,开展相关学习竞赛、本课程教学研讨以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经验。提升话语能力首先要通过阅读原著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只有通过学习马恩原著及其经典解读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内涵实质,才能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可以说,思政课教师拥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增强其理论话语权的基础。提升话语能力还要正确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内涵,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主动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提升其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分析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思潮,理性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象,实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认同,从而增强理论话语权的实效。

(二)举办学校高层理论培训,设立区域性研讨培训机构,重点学校重点学科要承担教师能力提升培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以更强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学校高层的理论培训也要形成规模定期举办,对于重点学校的重点学科也要把培训教师话语能力提升作为重要任务。

(三)定期请专家学者开展增加话语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知识储备的相关讲座和对中央文件精神的讲解和解读,也要在一定时间段内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收听收看党和国家一些重大会议和纪念活动的实况转播,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

(四)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话语权,必须与时俱进地拓宽教师传播话语权的平台。一是充分运用校园内部网站及论坛,积极建设优质网上课程,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二是综合运用微博、微信、博客、QQ公众号等多媒体载体和传播平台,倾听来自学生的真实声音,表达个人的正确观点,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增强思政课外的话语感染力。不定期召开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代表的座谈活动,倾听学生的诉求和要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和思想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参考文献:

[1]夏襄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企业导报,2013(22)

[2]吴艳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4(11)

[3]毕红梅,付林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猜你喜欢

提升高校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