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玉蝶:60年坚守走出“蝶变”之路

2018-03-13孙远铭

当代贵州 2018年49期
关键词:蝶变控股集团线缆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孙远铭

“买玉蝶产品,带安全回家。”不仅是广告语,也是玉蝶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玉蝶)开拓市场的重要法宝,更是企业60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

坚持双国标、坚持好材料、坚持高标准是玉蝶一直以来的品质要求。“若到厂原材料进厂检验不能达到玉蝶内控标准时,原材料就必须退货,半成品必须叫停,立即追溯责任人。不仅要杜绝‘不合格’,甚至连刚好合格都不行。”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正斌说。

她以2.5平方毫米的电线为例:如果电线直径略小于0.02毫米,在一定范围内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厂家每月还能节约100多万元成本,但用户会增加5%的耗电量。“既然是品牌,就必须高于国家标准执行。”朱正斌说。

原材料的把控对于线缆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玉蝶严控原材料供应渠道,坚持只采购大厂原料,拒绝任何再生铜,确保所有原铜电阻率均优于行业标准。同时也保证每一卷产品米数达标,绝不“缺斤短两”。对于用料和做工的极致追求,使得玉蝶在贵州乃至全国闯出了一片民营企业阔步发展的新天地。

玉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贵阳电线厂,1967年上海六家线缆相关生产企业支援三线建设,内迁至贵州对贵阳电线厂进行重建。

企业建设初期非常困难,但是,简陋的生产环境和落后的设备没有阻挡玉蝶向前的步伐。特别是后来,大刀阔斧的改革更为玉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玉蝶已成为拥有以线缆智能生产线示范车间、玉蝶OSC工业大数据中心、研发中心、智能仓储为核心,集生产制造、技术培养、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玉蝶电气工业生产基地,企业被列为全国线缆行业28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是贵州最大的民用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也是我国从事电线电缆生产历史最为悠久的企业之一,玉蝶品牌也从一个地方性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坚持双国标、坚持好材料、坚持高标准是玉蝶一直以来的品质要求。图为公司员工正在检查生产设备。(玉蝶控股集团供图)

“改革开放大潮到来,许多国有企业经受不住市场考验,不及时改制,最终走上了破产的道路。”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志辉回忆,玉蝶前身贵阳电线厂属于国有企业,当时也面临着转型困难期。

2008年,为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玉蝶选择改制。玉蝶集团副总裁程宏说,当时员工们非常不理解,贵阳市政府多个部门和企业领导一起反复为员工讲政策,讲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员工们相信只有改制,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玉蝶还提出了在当时较为创新的改制举措:先改制50%,让企业成为一个混合制企业。

改制一年后,玉蝶在市场销售、企业效益等方面获得了很好提升,员工们吃下了定心丸。2010年,玉蝶控股集团正式组建诞生。改制前,玉蝶年产能11万公里;2017年,玉蝶年产能已达到70万公里。改制让玉蝶突破发展困局,迈上了新的台阶。

近年来,玉蝶抢抓贵州发展大数据的新机遇,开拓创新。“我们是全国首家智能制造及智能仓储一体化的线缆生产企业,线缆智能生产线集挤塑、丈量成圈、贴标、码垛、转运、入库6个工序为一道工序,能够生产3个品类14种规格的产品。”程宏介绍道,玉蝶电气工业生产基地达产后,年产能将从70万公里增至约160万公里。

猜你喜欢

蝶变控股集团线缆
皖美出行“蝶变”
一句嘱托,三年应诺——记三涧溪村的美丽蝶变
勇攀高峰,从“0到1”的蝶变
手提包里的折叠滑板车
通信线缆收放装置的改良及设计
未来已来 智者先行——博子岛控股集团董事长赵峥涞访谈
旭辉的规模焦虑症
旭辉的规模焦虑症
Nothingness: the Destination of Harry’s Self—actualized Pilgrimage
“蝶变”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