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主席视察襄城:“烟叶王国”辉煌路

2018-03-12郑旺盛游磊姚石杰

时代报告 2018年8期
关键词:许昌烟叶烤烟

郑旺盛 游磊 姚石杰

“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毛主席对襄城县“烟叶王国”的美誉,在那个年代曾经响彻八方,一如太阳的辉煌穿越岁月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芒。

1958年8月,正是火热的夏天。

怀着强大国家的光荣梦想,怀着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之路的思考和探索,已经65岁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离开北京到基层视察,他先后到了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亲身感受到了基层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豪情壮志。特别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这段考察的日子里,老人家给那段历史或者说那个时代,留下了两句影响深远,响彻中国乃至世界的话:一句是“人民公社好”;一句是“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而这两句话,是在河南的大地上说的:前者是称赞河南新乡七里营创立的“七里营人民公社”;后者是称赞许昌专区襄城县长势喜人的大片烟田的……

1958年 8月6日下午,满意地视察过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后,毛泽东饶有兴趣地问陪同他视察的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下一个让我看哪里呀?”吴芝圃介绍说:“河南农业搞的最有成绩的除了新乡外,还有许昌和商丘也不错。”

毛泽东对许昌并不陌生。1918年秋他与李维汉、罗章龙、周世钊等热血青年为追求真理结伴从长沙去北京,火车行至郾城东站,因大雨冲坏了路基而停车,他们便相约去魏都许昌考察。当时,毛泽东曾诗兴大发,与罗章龙联吟了一首七绝——《过魏都》。1950年9月下旬,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世钊在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途中路过许昌,忆想当年情景,遂赋诗一首《过许昌》:“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暮城临旷野,断碣卧斜阳;满市烟香溢,连畦豆叶长;人民新世界,谁识邺中王!”后来,周世钊将此诗呈现给了毛泽东……

饱读史书,甚爱抽烟的毛泽东应该说对许昌有特别的感情,当吴芝圃说起许昌时,特别是说起许昌襄城县的烟叶、玉米、谷子都很好时,毛泽东当即决定要去襄城县考察。当晚10点来钟,毛泽东的专列到达了许昌站。在专列上,毛泽东问许昌地委常务副书记马金铭:“听吴书记说,襄城县的烟叶很出名啊!”马金铭回答说:“襄城县的烟叶很早就有名气,大跃进以来,随着农村形势快速发展,今年的烟叶长势更好……”

8月7日早7点30分,毛泽东一行人从许昌来到了襄城县双庙乡郝庄村的一大块烟田。看着繁茂高大的烟株和挂着晶莹露珠的又大又厚又长的烟叶,毛泽东满心欢喜,高兴地说:“这块烟叶很好嘛,就在这里看吧!”毛泽东头戴草帽,上穿白衬衣、下着灰色裤子,健步向烟田里走去,时不时地用手抚摸喜人的烟叶和烟棵。

从郝庄村的烟田里走出来后,毛泽东一行又驱车感到了三里沟乡后梁庄村北的一块烟田,主席健步登上田间的一条路埂,举目四望,只见烟田一块连着一块,一片比一片茂盛,如同烟林、烟海、无边无际,令人欣喜。此情此景,触动了兴致勃勃的诗人毛泽东的豪迈情怀,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

从此,“烟叶王国”成了襄城县烟叶的骄傲,成了许昌烟叶的骄傲,也成了河南烟草产业的骄傲。一代伟人用豪迈的激情赞誉了襄城县的烟叶,给予了襄城县乃至整个河南烟草产业发展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襄城人到亚洲、非洲、欧洲传播考验技术的专家一批接一批,到全国各地传播烤烟技术的专家更是不计其数。襄城县的种烟和烤烟技术闻名世界,播撒四海。

当报纸、电台把毛主席视察襄城烟区称赞襄城县是“烟叶王国”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时,迅速吸引了苏联、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的烟草专家和考察团,人们对早在建国前就被称赞为“东方的里士满——许昌和东方的弗吉尼亚——襄城”这个“烟叶王国”充满着神往。一时间,国内外前来参观、学习、考察、研究烟叶生产的人员络绎不绝,高潮时一年曾多达数万人次。

在毛主席视察襄城县并盛赞襄城县为“烟叶王国”的赞誉鼓舞下,1958年,襄城烟叶获得了大丰收,总产量由1957年的459万公斤增加到1660万公斤,而且上等烟叶比例大幅度提高;1959年,许昌烟区烤烟生产出现了第三个高峰,种烟面积达到111万亩,产量和收购量突破1亿公斤大关,分别达到1.06亿公斤和1.2亿公斤。

在毛主席视察襄城的巨大鼓舞下,当时襄城县从县到村基本都建立了烟叶生产研究机构,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几十年间先后培养出5万多名农民烟叶技术员。这些烟叶技术员、种烟能手,成为国内外烟区争相聘请的烤烟生产技术专家。襄城人到亚洲、非洲、欧洲传播烤烟技术的专家一批接一批,到全国各地传播烤烟技术的专家更是不计其数。襄城县的种烟和烤烟技术闻名世界,播撒四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襄城县曾先后六次被评为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并被国家定为优质烟基地和出口基地,并将全国“第一产烟大县”的荣誉一直保持了很多年。60年来,襄城烟叶一直深受全国各大烟厂乃至世界上多个国家烟厂的青睐,更被上海卷烟厂作为不可替代的原料,使“熊猫”吃饱,让“中华”腾飞。

襄城县金黄的烟叶、高产的烟叶,优质的烟叶,不仅滋养了许昌,也为整个河南省烟草业的发展壮大做出来贡献,郑州、许昌、驻马店等全省许多烤烟厂、卷烟厂用的都是产自襄城县的好烟叶。

在襄城县烟区的带动下,位于河南西部崤山和熊耳山周围,主要包括洛阳、三门峡、济源的豫西烟区,包括南阳、信阳、驻马店的豫南烟区,包括商丘周口的豫东烟区,随之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是河南烟叶生产快速发展,无比辉煌的时期,年均种植面积近300万亩,收购量760万担,占全国的1/4強,生产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收购量居全国首位。

烟叶是整个烟草产业发展的基础。毛主席对襄城县“烟叶王国”的盛赞,加快了整个许昌地区烟叶的发展,使许昌实现了由“烟城”向“烟都”的转变。从烟叶种植、复烤、科研到卷烟生产、“两烟”经营、烟机制造、薄片加工、烟草物资生产储运和烟草职工教育培训,烟草产业配套成龙,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条的城市,在中国没有谁能超越许昌的。而许昌所拥有的这一切成功和荣光,襄城县功不可没,或者说居功至伟,也不为过。

许昌烤烟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我国技术设备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烤烟厂之一,年复烤能力6800多万公斤,烤烟行销欧、亚、美、非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许昌烤烟厂所用的烟叶,一大部分产自襄城县。鉴于许昌烤烟厂对国家的重大贡献,为鼓励烤烟对外贸易,河南省政府把当时全省仅有的两辆华沙M20轿车调拨一辆给许昌烤烟厂,那就是毛泽东、刘少奇、李先念、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来许昌地区襄城县视察时都坐过的全区唯一一辆“豪华”轿车。该厂1965年开始研制“梳叶式全自动打叶机”,曾开我国烤烟产品从把烟向片烟过渡的先河。1986年设计制造出第一条打叶复烤生产线,被国家烟草局领导誉为“中国打叶复烤的摇篮”。

襄城县金黄的烟叶、高产的烟叶,优质的烟叶,不仅滋养了许昌,也为整个河南省烟草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郑州、许昌、驻马店等全省许多烤烟厂、卷烟厂用的都是产自襄城县的好烟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州烟厂曾是全国五大卷烟企业之一。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郑州烟厂生产的“卫国”牌、“散花”牌香烟供应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致称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州烟厂曾对国内10多家卷烟厂进行技术支援和人员培训,并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到索马里援建烟厂。1983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对计划外烟厂进行调整,河南纳入计划的烟厂共有16家,无论是烟厂数量,还是产值规模和职工人数,都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奠定了卷烟工业大省的发展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河南卷烟工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全国名牌。1979年,许昌卷烟厂的“许昌”(丙级)荣获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1983年,郑州卷烟厂的“黄金叶”(丙级)荣获全国优质烤烟型卷烟产品;1984年,新郑卷烟厂的“喜梅”(甲级)荣获全国优质卷烟;1987年,郑州卷烟厂的“彩蝶”(甲级)、许昌卷烟厂的“中原”(甲级)荣获全国烤烟型卷烟行优产品……

资料显示:建国后,河南“两烟”迅速发展,烟叶产量曾经40年居全国之冠,1983-1988年,收购量曾占全国额1/4-1/3;卷烟产量连续39年居全国之首,1987年达到325.5万箱,占全国总销量的12.2%,近8/1,其中100万箱销往省外市场,以“两烟”为支撑,河南烟草税利连年稳居全国第一,行业综合实力长时期称冠全国,成就了河南烟草业几十年的辉煌。

河南人都知道,所有这一切,都与襄城县有关,都与襄城县所产的好烟有关。河南烟草业的发展与辉煌,离不开“烟叶王国”襄城县的贡献。

近年来,襄城县严格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烟叶种植计划和收购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2013年,烟叶种植面积9.3万亩,计划收购量24.1万担,实际收购量28.85万担;2014年,烟叶种植面积7.46万亩,计划收购量20万担,实际收购量20万担;2015年,烟叶种植面积8.2万亩,计划收购量25.1万担,实际收购量22.84万担;2016年,烟叶种植面积7万亩,计划收购量20万担,实际收购量24.46万担;2017年,烟叶种植面积6.8万亩,计划收购量20.4万担,实际收购量25.53万担;2018年烟叶种植面积6.5万亩,计划收购量19万担。

襄城县烟直办主任杜保军说,2018年,襄城县肯定会再次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收购任务,继续为“烟叶王国”增光添彩,为襄城县的经济发展和河南烟草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进步是最好的纪念。县委书记宁伯伟说,纪念毛泽东同志视察襄城60周年,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牢记毛泽东主席的赞誉和勉励,努力把襄城的事情办实办好。

2018年8月6日上午,纪念毛主席视察襄城60周年大会在襄城县文博中心隆重举行,全场座无虚席,县领导宁伯伟、孙毅、韩培鑫、周汉涛、宋文铎、武清杰、陈朝敏、杨方晓、赵强等都出席了纪念大会,襄城人民用自身的行动表达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崇高敬意。

县委书记宁伯伟表示,2018年8月7日是毛泽东同志视察襄城6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在此重温60年前毛泽东同志视察襄城时的荣光,回顾60年来襄城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拉高标杆、争先创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动襄城经济和党建高质量发展,创造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光辉业绩。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进步是最好的纪念。县委书记宁伯伟说,纪念毛泽东同志视察襄城60周年,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牢记毛泽东主席的赞誉和勉励,努力把襄城的事情办实办好。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襄城高质量发展的光辉业绩!

县長孙毅在大会上表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永远高举的旗帜,毛泽东主席对襄城人民的重托是我们永久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毛泽东主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敢面对襄城县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的各类挑战和困难,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使襄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加持续,努力再创襄城辉煌!

8月7日是毛主席视察襄城烟区60周年纪念日。上午,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许昌襄城试验站、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在许昌市烟草公司襄城县分公司隆重举行。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赵铭钦院长、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史宏志副主任、许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王宏超局长、常建伟副经理、襄城县孙毅县长、韩超副县长、县科技局、王洛镇政府负责人,县烟蔬中心和县烟草局班子成员及相关人员参加揭牌仪式。

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是全国烟草行业方面的高等学府,拥有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和一流的科研水平,长期以来与襄城县密切合作,相继开展了优质烟叶开发、浓香型烟叶技术体系研發等重大项目。襄城县试验站是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建立的唯一一个县级试验站,试验站、实习基地的建立为襄城烟草业转型升级搭建了一个崭新平台,将进一步促进政、商、学、研深度合作,为襄城县烟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人才支持,全面推动襄城烟草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颍汝河畔华灯璀璨,首山脚下音韵悠扬。2018年8月7日晚,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60周年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场音乐会在襄城县文博中心华美上演。中国民族管弦乐十大杰出指挥家张列与河南民族乐团一同给大家带来一场难以忘怀、涤荡心灵的音乐盛宴!

回首60年前,1958年8月7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来到了襄城,在这块美丽富饶、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烟田,老人家一句“烟叶王国”的赞誉,让襄城的烟叶蜚声海内外,让襄城人民和领袖之间结下了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缘。

一首《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拉开了音乐会隆重、热烈、唯美的帷幕,而由襄城人崔占魁、张广印共同创作的歌曲《毛主席来到襄城县》,则唱出了襄城人民当年迎接毛主席视察时的自豪与骄傲,也唱出了襄城人民对毛主席无限的敬仰和缅怀。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扬鞭催马运粮忙》《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少林少林》《红楼梦序曲》《看山看水看中国》《再一次出发》……

一首接一首歌曲和音乐,一阵又一阵掌声,表达的是86万襄城人民永远跟党走不忘党恩情的心声,表达的是86万襄城人民60年来永远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情。

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襄城至今已经整整60年了,襄城人民始终牢记他老人家的教导和嘱托,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仅使“烟叶王国”的美誉发扬光大,享誉世界,也靠着“力争上游”的干劲,使颍汝大地旧貌换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开创了“烟叶王国”的黄金时代。

猜你喜欢

许昌烟叶烤烟
站点精准直调模式在烟叶调拨过程的应用
初到许昌
郴州烟叶自动化收购模式探讨
晒烟叶
许昌城市文化品牌定位分析与选择
烤烟栽培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烟叶饲喂山羊要小心谨慎
烤烟品种贵烟1号贵烟2号在贵州省天柱县的推广应用示范
许昌发现“四比(币)当忻”铜钱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优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