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克功:造福百姓,向梦想出发

2018-03-12郇岩余明波

时代报告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林驻村贫困户

郇岩 余明波

立秋节气,暑气未消,走在睢县尤吉屯乡小林店村的林荫道上,目之所及,狗儿在跳,鸟儿在叫,小小儿在跑,老人在说笑,此情此景,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面前。在村支书方爱敏的陪同下,我们一路走,一路谈,他指着不远处的光伏发电及扶贫车间自豪地说,这些都与第一书记张克功的辛勤付出分不开,千恩万谢上级给我们派了这么好的“官”,不但帮我们理清了发展思路,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还为村里争取了项目、筹措了资金,我们村现在是一天一个小变化,三月一个大变化,“克功,功不可磨,功臣啊”,说着,朝我树起拇指。

张克功,睢县教体局驻尤吉屯乡小林店村第一书记,2017年4月底被单位推荐、组织选派到小林店村开展驻村工作。刚入村室,坐凳还没有暖热,甚至都没来得及喘口气,村室的门就被村民王某一脚跺开,他借着酒劲,拍桌子,打板凳,骂村委一班人处事不公平,扶贫款为啥没他的?骂累了,口干了,想喝口水清清嗓子,发现水壶里没有一滴水,随将茶壶狠狠地摔在地上扬长而去。刚刚收拾好,又有一村民前脚踏进村室的门槛,后脚就开始拍屁股打胯,指着驻村队员的鼻子高门大嗓地大骂他们吃干饭的,村里有车有房的咋成了贫困户,我有破房一间,脚蹬三轮一辆算不算贫困户?任凭驻村队员如何解释,她都听不进去。等收拾好残局,已夜半时分。

那一夜,张克功没有合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天,天刚露出鱼肚白,张克功刚洗把脸,村民汤某又是一脚踹开村室的大门,进得门来也是嘴里不干不净地骂骂咧咧,骂贫困户按啥定的、谁定的,我脱贫的帽子谁给摘掉的,说着,一把手将张克功拉到村室的外面,怒气冲冲地问他驻村书记管不管这事,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啥球事不干走走过场,这种“官”老子见多了……

没喝小林店一口水,没吃小林店一口饭,甚至腚都没有暖热,就遭遇无端的指责与羞辱,张克功越想越心痛、越想越后悔,越想越委屈,随即拨通领导的电话想要离开这个地非之地。可嘴张了几张,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

亮底牌,百姓心里亮堂了

小林店村委下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小林店村是14年贫困村,底子差,基础设施较薄弱。贫困人口非常多,但该是贫困户的却不是,不是的却为数不少,对此群众意见大、骂娘的多也有情可原。如果不把老百姓心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以后的工作就很难打开局面,驻村第一书记的威望也很难树立。

打蛇打七寸。带着疑问、带着老百姓的热点、难点、焦点,张克功与驻村工作队员一方面完成档卡整改任务,一方面对此细致认真走访调查、摸底。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摸清了存在的这些问题,遂通过上级审计反馈和信息比对后,认真核实,村两委商议,把全村199户贫困户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并召开村民大会,宣传政策,让村民逐一对照贫困户进入、退出标准。底牌亮在了桌面上,透明度高了,老百姓的气消了,矛盾也少了,心里也亮堂了。

村子要想发展好,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如果人心散了一切都是空谈。如何发挥现有28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群众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张克功身先士卒,打破以前陋习,利用三五工作日引导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学党章党规,观看十九大宣传片和先进党员事迹报告,并多次和他们交流党的各个时期的光辉历史,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完成的任务和使命,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渐渐地大家的思想齐了,在村里党员讨论和评议事情时,意见一致了,不再是刚开始第一个党员大会讨论事情时,大家争议了一下午,硬是不了了之的局面。在前不久村支委换届时,村支书和村委委员均全票当选,这种情形据老党员张志愿讲,好多年没见过。

以孝治家、孝善敬老

走进村民田祝氏的家中,张克功不知该用什么语言形容他此时的心情,两间危房,四面透风,刚一进屋,老太太扑嗵一下跪在了他的面前哭天抢地。问起原因,原来三个儿子因当年分家不公,矛盾很大,发誓老死不相往来,结果,老太太成了《墙头记》里的悲剧人物,张克功一边记录着她的情况,一边与她的儿子电话沟通,孝敬老人不但是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傳统美德。而后又与其他驻村队员商议帮她打起了围墙、垒了厕所、硬化了路面,搬新家那天,张克功与她的三个儿子来到老太太家中,见到母亲,仨儿没说一句话,便齐刷刷地跪在老母亲的面前抱头痛哭。此情此景,让在场的驻村队员落泪了,老太太也是泪流满面,她拉着张克功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多少年,我都盼着这一天,团圆了、团圆了”。

为提高道德水平和促进村风民风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张克功与驻村队员积极开展“好儿媳、好邻居、好公婆、好妯娌、好家庭”五好评选活动及“以孝治家、孝善敬老”活动。成立了理事会,动员儿女为65岁以上的父母缴纳子女赡养费,目前,全村已收赡养费80余户15余万元。

2018年5月,张克功又亲自协调,请来了河南省豫剧团到村里为百姓慰问演出,会上,被评上五好家庭的65名村民代表披红戴花,乡党委书记亲自颁奖,村民代表许贵芳说,以前没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多组织,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咱村的文明风尚树立起来。

我是谁,为了谁

班子理顺了,干群关系和谐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也都掌握了。眼下,百姓最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修路,小林店属粘土地,每逢阴雨天,大车一过,尺把深的车辙让行人无法通行,特别是八里庙村,一下雨满路泥泞,沟壑遍地,群众怨声载道,有时,那难听话怼得张克功自己都觉得路再不修他就是小林店的罪人。

百姓就是天,他们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于是,他及时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商议、研究,然后立项、申报,并多次实地测量,积极和上级汇报申请扶贫款,最后,一条3700米的水泥路款批了下来,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村民多年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路通了,电通了,如何让贫困户顺利脱贫、稳定脱贫?真正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腰板硬起来,过得体面,活得有尊严又成了张克功心里的结。他知道,小林店一没支柱产业、二没集体用地,村里的留守妇女及老人要么打麻将,要么东家长西长短无事生非,邻里之间不和谐,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没有钩子嘴,难吃瓢里食。家无梧桐,难引凤凰。有活干,有钱花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经过一番考察,村室南边两个废弃的大坑成了张克功眼里的金窝窝。若把坑填平,盖一座扶贫车间,建一个文化广场岂不成了一块风水宝地?立马,他把这一想法在村委会上提了出来,谁知,话音未落,班子里一下子炸开了锅,说他异想天开,说他瞎能,填平四五千平米的坑能是吹糖泡的?再则,万一哪一天天降大雨,水往那儿流?况且,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钱上说事,商量来商量去,没有了下文。

权衡利弊,张克功力排众议,这个坑必须填,缺钱,他跑有关单位筹措,缺土方,他托关系找朋友,用人家工地上废弃的下脚料。可好事多磨,头三脚难踢,刚刚规划,村民某就以当年他曾填过此坑为由让村委给补偿,没有证据,没有缘由,死乞白赖,若不补偿,他就死在坑里。事不大,人命关天,如果这一关过不去,后面一连串的问题便会接踵而来。张克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天未亮,他就跑到王某的家中与他促膝长谈,从小林店的一草一木到他为村里立项目,跑资金几过家门而不入,图的啥?一席话,说得王某无言以对,半天,大手一挥,开工吧,我一分钱都不要了,缺人,我去帮,做个义工,帮技术员打个下手,将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长的。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在张克功的带领下,在村委一班人的支持下,村民齐努力,硬生生填起来一个4000多平的标准化文化广场;建了一个600多平米的扶贫车间。

造福百姓,向梦想出发

小林店村有“红木家具村”之称,在北京河北一带从事红木家具务工人数较多且工资收入较高,引导有劳动力的家庭发挥“帮扶带”务工就业。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京津冀一代务工人数占到贫困户的55%以上,在产业集聚区务工人数30余人,从业人数将达到110余人,就业脱贫就能达到87%以上。

提高帮扶成效,做好精准工作,在精准上下力气,在精准上出实招。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张克功摸准了每一家的情况,了解了每个人的想法,根据不同的家庭条件,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措施。村民王银花,50多岁,丈夫去世多年,儿子结婚,女儿出嫁,去年种了三亩梨树,到了收获季因没有订单而无销路,张克功得知这一情况,立马在朋友圈发動爱心人士网上报名,购买梨牌,制作名片卡,认购后,持卡人凭此卡采摘自己的梨子,仅一个月的时间,她的三亩梨全部卖光。除去成本,王银花纯收入三四万元。她说若没有驻村张书记的帮忙,恐怕梨树都砍了。

在产业发展上,除光伏产业外,已有村民流转土地搞了种植、养殖业及开办家具厂、华夏长城葡萄酒厂、箱包厂。

如今标准化的扶贫车间里热闹非凡,村民们在加工箱包和服装,78岁的王大爷与他76岁的爱人同在一个箱包厂打工,用他的话说,不在乎钱多钱少,就图个乐。大家有活干,不再打麻将了,村内见不到‘道白话的闲人了,婆娘们也不再东家长西家短的嚼舌头根子了,村风正了,大家又能挣钱,多好啊!

宽敞的水泥路面在脚下延伸,万余株娇艳的月季花迎风招展,庭前有花,屋后有果,如今的小林店村,村风民风朴实敦厚,一个“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已逐步显现。

谈起远景愿景,张克功充满了信心,他说,在未来的扶贫岁月,把村民的土地全部流转成种植、养殖基地,把劳动力释放出来,到工厂去就业,到产业集聚区务工,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小林店将建成一个宜居、富饶、文明的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小林驻村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为梦孤独
高考前与高考后
驻村第一书记
别来无恙
读句子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