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炳银:新时代背景下的报告文学

2018-03-12

时代报告 2018年8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作家文学

报告文学的价值坚守

报告文学是我们如今这个时代最接地气、最有希望的一种文体,它能够成为一种痛痛快快的表达、深刻的表达、独到的表达。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全新的历史分割,对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做了明确的划分。我们进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样的阶段。我们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了我们国家小康社会的进程展望……这都是我们国家历史阶段的标志和划分。对于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来说,它是非常适用于历史交替变化时期的一种文体。

报告文学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战事频繁,人们流离失所,社会每天都在变化,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个时候人们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寻求一个新的行动方式。而报告文学就是在这个时候,为了适应这个社会环境而出现的。

在我们国家,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报告文学。全民抗战,人们在后方支援抗战,催生了报告文学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报告文学的高潮。粉碎“四人帮”之后,改革开放时期,出现了《哥德巴赫猜想》《人妖之间》《大雁情》《扬眉剑出鞘》《祖国高于一切》等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以说,越是新旧交替、矛盾纷纭,大家无所是从的情况下,越是报告文学发展的好时候。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面临新时代,我们面对未来所产生的纠结、困惑,都为报告文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我们富起来了,还要强起来,进入了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人们需要对生活有清晰的认识,如何面对,如何来理解和接受,或者说怎么样看待、感受生活的纷纭复杂。这就需要报告文学作家站出来,直面现实。

现在很难说哪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就能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如果大家都有理性的态度,都有科学的、客观的,反映生活的态度,我想我们的文学就是有力量的。

昨天上午,我们在组织研讨会,关于麦贤得的一部报告文学。在1965年那次歼灭国民党舰艇“剑门号”和“章江号”的战斗中,麦贤得在头部负伤,脑脊液外溢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三个多小时,直到留名青史的“八·六”海战完全取得了胜利。这场战斗,诞生了一个英雄的群体,麦贤得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从这个群体身上,我们得出牢不可破的信念就是——为了祖国,我们人人要做一名“钢铁战士”。

我们如今对这样的英雄是否应该给予尊敬,并对其精神进行弘扬?此前,我们有很多消解民族英雄的言论,这是对国家价值取向的一种反叛。一个社会靠什么来引导公众——需要文学的引导。因此我们对麦贤得这样的英雄给予肯定,是应该的。

报告文学在烦乱的社会生活当中,需要有一种价值的坚守,需要给人积极的鼓励和力量的支撑。这就对报告文学作家的责任感有了更高的要求。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表达。报告文学的说服力,和小说、散文是不一样的。小说可能很精彩,但也可能是缺乏生活气息的,也可能与生活有联系,但不直接。

30年前,我就曾经讲过文学的力量在于真实、真诚。那时候大家推崇杨朔、秦牧、刘白羽,他们的散文是有文学性,是有很好的语言,但最根本缺乏是什么呢,真诚的内涵。

你像杨朔散文,上世纪60年代,国家那么艰辛的年代,人都吃不上饭的时候,还把生活写那么好,那么诗意,这就很虚假了。虽然他的构思很精巧,语言很清新,影响了好几代人,但虚假的东西再美也缺乏力量。

你像秦牧的文章,写了很多知识性的东西,虽然在那个时候,他的作品有对知识普及的作用。但那仍然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作家不能发挥自己自由的思想、独立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

你像刘白羽,流于口号了。

因此我说,不是小说不好,散文不好,诗歌不好,而是生活当中的精彩已经超越了作家的想象时,你还坚守个人的小情调、小悲欢,还在个人局限的小空间里,那你就和生活有了距离。当你和生活缺乏了距离,就像树苗脱离了土壤,很难生长大。

从另一方面来讲,真实的书写,对真实生活和真实人物的表达,是我们中国文学的传统。中国的传统是纪实的传统,是研究社会,研究人生的传统。西汉时期,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都是在议论国家大事。

报告文学没有一定严格的界分,凡是写真实的对象,只要是事实的文学表达,都可以叫作报告文学。精彩的散文式的文字创作,也叫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是速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当年归为通讯,但后来都成为了报告文学名篇。报告文学是写实文学的总称,既不要分得很细,也不要弄得很模糊。只要是真实的表达,我认为都可以和报告文学挂钩。鲁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是很好的散文,同时也是好的报告文学。在真实表达的基础上,你就可以大胆写,一切的文学手段都可以运用,环境的描写,气象的渲染……你都可以大胆用,但一定要投入真感情。

《试飞英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被称作是用雄浑笔触致敬航空精神。故事的发生地就在临潼的阎良,记者想去当地看看试飞英雄栖息的烈士墓园。让当地陪同的司机小刘买了28支花,每个墓碑上放一支,到最后手上多出一支。小刘就说,没错。你给烈士送花的时候,我也给我父亲送支花。他的父亲也是烈士。这就是细节。作家陪着小刘,给他父亲又献花。下午,就让小刘讲他父亲。小刘讲,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回来,看到妈妈在哭,后来问妈妈为啥哭,妈妈不说。他就去问爷爷,他说妈妈一哭我也想哭,怎么才能让妈妈不哭。爷爷告诉他说,你是男子汉,你要咬牙坚持……不能哭。小孩说,我咬不住牙,咬住了还想哭。从那以后,这个小孩就一下子认真起来,跟妈妈说话时声音很大,看电视时声音也很大……好像他一下子长大了。這位作者,他不写飞行员牺牲的情况,他就通过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来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不需要多大担当,多么崇高的精神,就把故事真实的讲出来就好了。

还有一位作者,写到一位患上不治之症的女孩对于生命的珍惜。走到路上,他们看到一条蚯蚓从草丛里出来,女孩捡起枯枝,认真挑起来,送到草丛中去。她不忍心看着蚯蚓在还有生命力的时候突然被车子压死或被路人踩死。每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一定要在采访的时候,注意挖掘这样的细节。通过对细节进行真实的情感表达,这个作品才是你的。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要轻易动笔,要有好的酝酿,好的渲染,要很好的捕捉有价值的对象,要走进人物的内心,要有真实的表达。

报告文学的独特表达

真实是有力量的,真实是有魅力的,但真实的东西也要会写。表达真实也需要技术、技巧,它不是简单的纪实,尤其是,题材的价值不代表文学的价值。很多同志写模范典型、榜样人物,这个素材本身是有价值的,但你如果只是简单地呈现,只是好人好事样的工作总结、人物经历,那是没有价值的。所以说,人物题材的价值不代表文学的价值,报告文学作家必须要有自己文学表达的方式,文学表达的精彩,不是说你写了典型、模范,你的作品就有了价值,不是这么回事儿。什么叫文学的表达,那就是要通过对人物的表达,实现一种个性的表达,而这种个性的表达对社会是有启示、有引导作用的。

比如首位登上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的大陆学生何江,他出生于1988年的湖南农村,像当时中国很多农村一样,以土坯房为主,孩子的零食主要为糖水。有中国特色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就在那时诞生,但虽然家境一般,何江的父母坚决认为——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虽然高中都没毕业,但何父坚持给孩子讲一些自编的睡前故事,告诫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好的出路。而不识字的何母,在农闲时也不喜欢像其他农妇那样聚在一起唠家常,而是陪着两个儿子一起读书、学习。

何江的经历就启示我们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看待财富。有些父母选择外出打工,结果孩子在家没学习好,也没得到父母关爱,汽车房子有了,赌博又赌掉了。何江的故事看起来是很小的事,但作者从一个很小的家庭切入,由此來说明,父母的关爱和诱导,对孩子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培养的重要性。报告文学就是要将这样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写出来,这对很多父母的行为本身都有启示意义。比如他们会在看完这样的报告文学之后重新做出选择,是出去打工,还是留在孩子身边。

类似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这样的细节,我们要从生活中去发现。此外,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不能直直地对着结果而去。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过程。艰辛的过程,追求的过程,走路的经历,才是文学需要关注的,才是结果之所以出现的可能性。

很多同志心太急,文章还没写就完了,他就没有走进过程。事情的征途没进去,没做深入地了解。写模范典型,没写几句呢,得到了荣誉,完了,没得写了。实际上,任何一个荣誉、任何一个结果的获得,都是有它独特的发展逻辑和过程的。

我们有些同志往往忽略这些东西,究其原因,一是选择对象没找到值得你走进的写作对象,缺乏独特性。二是就像种庄稼,还没成熟你就收割了,这样你就减产。麦子看着黄了,玉米看着成熟了,但就在最后那几天,或者最后几个小时,对你的收成都有影响。我们不要急于“收割”,一定要等到“成熟”的时候,再想不出好的办法,写不出好的语言,改来改去觉得当前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这个时候你拿出来肯定不一样……

报告文学写的是真实生活,这是很有魅力的。不要以为我们基层、偏远,我们身边没有惊心动魄的事情,接触不到大人物大事件,我们就没得写。生活当中有很多值得你去仔细观察、仔细理解的事情,只要你有文学的眼光,只要你有独特的发现,你从任何一个方向挖掘下去,都能有不同的发现。

比如大家现在都在写扶贫。不少作家写扶贫干部如何艰辛,农民生活怎么不好,要扶贫要脱困很艰难,这都对,但这大家都理解,都知道。所以你必须写哪一家人是如何脱困的,家庭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得以脱贫了。必须要注意那些独特性,同样的生活环境下,为啥这家人的生活好,那家就贫困,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

有一个作家也写扶贫,但他观察到,每一个村,凡是过得好的,都是比较辛苦,比较勤劳的,早晨早早起来,路上有树枝,他会捡起来,地边儿上也收拾得很好;凡是过得不好的,都是好吃懒做的人,家里一般都贫困。

好多作家不敢写,怕暴露农民劣根性。但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很多贫困户等着政府救济,等着冬天发棉袄、夏天发被子,等靠要思想很严重。在扶贫过程中,我们要面对这种局面,要敢于把这种问题看到。否则,扶贫完全成救济那不行,扶贫要扶志。

报告文学写成好作品的可能性,除了那种大的社会矛盾以外,在我们身边,我们提供具体人的真实的故事,写具体人生活改变的状况,也会给人以启示、帮助。要让人生活得明白一些、自主一些,报告文学就是要让人们愉快的、安闲的、明了的生活,给人一种帮助。

报告文学要有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

我之所以推崇报告文学:一个是看中了报告文学的力量,它的真实性对人的诱惑和触动;二是报告文学要解决现实问题,它要能够解决人现实生活中纠结、困惑的问题。

写一个人,我们要走进他,要了解他、理解他。同时作家是要有自己独特的主观意志的,我所说的走进就是要了解理解、深知、读懂,而又不能完全陷入进去,不能被对象所左右,不能在写作过程中失去了自己。

那么文学有没有技巧?巴金讲,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可以自如的、朴素的表达。那些堆砌辞藻、无病呻吟、拿腔作势的,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也是缺乏严格训练的表现。作家既要尊重事实本身,同时也要很好地调动主观表达可能性。

我们报告文学作家除了讲故事,写人生的经历、事件之外,还要挖出有思想的东西,对社会有利的东西,要有一种见识。有了见识,你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应该鼓励或放弃。见识力是非常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不可能很年轻,因为年轻人对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没尝过,又怎么能写出人生的况味、辛酸?报告文学要有一种文学的叙述,那种生动的,能够转化为诗,诗而又史的文字。

对于作家来说,没有不能写的,就看你有没有找到值得写的那个角度。写作最考验人的智慧和眼光。报告文学是很生活的,它一定是围绕人来写的。文学不是写简单的事件,即便是写故事,也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

报告文学要有解决眼前问题、身边问题的能力。所有的文章、意识形态的宣传,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有一些作家对政府的宣传有排斥感,不参加报告会,不看电视不读报纸,整天喝茶聊天侃大山,看流言蜚语。他们写出的生活很不客观,和真正的生活是有距离的。当然,很多家庭在历史的运动中受到了排斥、打击和伤害,由此也导致他们失去了客观理智的评价。这里面就有一种情感的纠结和冲突。但我们客观来说,这些年我们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全世界都在高看中国,都觉得中国值得研究,值得分析。

我们报告文学作家也要客观,看到社会的进步,看到中国现在社会地位的提高……我们不能把生活写得那么绝望,孤独。写苦难,简直没办法改变,只有死路一条。报告文学要能够把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让人在绝望的时候看到希望,不要觉得阴雨天始终不蓝,郁闷的心境总会改变,总会有晴天的时候。报告文学就是要站在社会生活的厚土上发现美好的、有力量的,给人鼓劲儿的精神。从伟大的人、工程、事物上面,看到希望。这是报告文学要追求的,也是文学要追求的。

报告文學可以成为人生精神的安慰

我接触文学已经将近45年,研究报告文学,从1978年开始,到今年也有40年了。我对中国报告文学,有感情,有了解,有贡献——可以这么说。我参与了中国40年来,所有重要的报告文学活动。为什么我对报告文学有感情,不是干什么吆喝什么,而是说报告文学在这个时代,它有它的长处。报告文学的这种表现,不光是中国的文化现象,现在你到网上去查,每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每年普利策奖项,包括很多畅销书排名,报告文学占比非常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变得越来越明智、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判断力的情况下,人已经不再轻易相信虚构的东西,而是更渴望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状态相关的事实。写实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在当下,我们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确实需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讲好中国故事,并且我们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技巧,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如今的生活现状。我们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有宽阔的胸怀,宽阔的眼光,要知道我们手中的笔,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读者的,属于社会的。这可能有点理想化,但是任何一个微小的人,这样想,这样看待生活,看待社会,我觉得他就生活得有希望,有劲儿。就像我现在,也有困惑,有牢骚,有不满的地方,但是一想起报告文学来,我就高兴。我就觉得报告文学我喜欢,我们还有那么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

过去我们没有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报告文学被列为散文里的一种,传记文学、回忆录等,除了小说诗歌以外,都是散文。随着1978年《人民文学》第一期刊登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之后,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才被人们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由此也说明,报告文学是一种时代文体。当人们从上到下都还认为科学研究只是一种简单的事物,知识分子光知道埋头拉车不知到看路、不讲政治的时候,徐迟对陈景润的赞美,写他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科学人生,那么这个时候,徐迟就让人们知道了,科学、科学家是应该受到尊敬的。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有人采访我,我说我们国家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不能说与报告文学、哥德巴赫有多大关系,但是应该说有很大关系,是《哥德巴赫猜想》唤醒了人民对知识的渴望,对知识分子的尊敬,唤醒了人们走向知识走向课堂走向科研的自觉性……这是《哥德巴赫猜想》所倡导的社会精神、价值坚守,而我们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就是这个阶段的人们。

在我看来,报告文学写作是世界的潮流,也是中国的趋势,是我们现实生活所需要的,而且还有很好的前景。报告文学的队伍很强大,很有生命力,而且值得期待。所以我说,写报告文学这个事儿,虽然艰辛,但还是可以干的,干好了还能成事,成名,成家……这个人生可以选择的方向,也可以是你人生精神的安慰。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作家文学
作家谈写作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我和我的“作家梦”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文学小说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辉煌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