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探究

2018-03-12江伟

新一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学科核心素养

江伟

摘 要: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为例,展开“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探究。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有机合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颁布,新课标中重点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课堂教学从原有的以知识为核心的传输模式逐步过渡走向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的时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成为当前化学教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新追求和挑战。

教学评一致性是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一致性地思考教学、学习和评价的问题。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评价不再只是教学和学习之后实施,而是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目标。

“有机合成”是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是高中化学选修班学生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是有机化学知识的提升和综合运用。本文以其为素材,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基础知识整合,强化学生对官能团转化条件的宏观辨识及其变化本质的微观探析的认识。

以乙二酸二乙酯为例,通过教材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及逆合成分析法的一般思路。

通过泰达隆中间体的合成路线的解读,进一步认识有机合成的核心任务(官能团的转化、碳骨架的建构),初步形成官能团定位和保护的意识。

通过方法建模形成解决有机合成问题优化的可操作的思维路径,体验模型认知的价值。

(二)评价任务分析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化学科》对有机合成要求:能利用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新课标对有机合成的学业要求: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完成推断有机化合物、检验官能团、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等任务。

根据高考说明和新课标分析有机合成的评价要求:

过程性评价核心素养表现: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有机合成信息的理解分析,对有机合成路线的探究讨论等方面进行活动表现评价,实现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结果性评价核心素养表现:以学案等形式为载体,教学过程结合高考题的仿真训练,引导学生关注有机物结构的对比、碳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构建有机合成的认知模型。

(三)教、学、评规划

“有机合成”教、学、评规划示意图

二、教学主体流程

(一)引言

情境一:

图一 天舟一号载货  图二 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

飞船成功发射    合成双氢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任务一:感受有机合成在航空航天、医药卫生等领域的重要用途,激发学习有机合成的欲望。

教学意图:以航天科技的发展和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等学生感兴趣的有机合成在国家科技前沿作用的真实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式:引发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本节课学习。

评价目标:依据新课标中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水平1-4(能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引导学生从化学学科角度关注讨论社会热点问题。

(二)蓄势待发

情境二:重要有机物相互转化(图3)。

图3 重要有机物转化图

任务二:在上图的箭头上写出相互转化的辅助原料及条件,并据此歸纳引入重要官能团碳碳双键、卤原子、羟基的常用方法。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有机物重要官能团的相互转化和常用引入方法,将学生已有的有机物官能团性质知识系统整合,构建有机物转化网络体系,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方式:学生课前回顾整理各类重要有机物性质,课堂以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个别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评价目标:依据新课标中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水平2-1(能从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键、官能团等方面说明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学生课前进行自我评价巩固,诊断学生原有相应知识体系,课堂学生互评补充,完善知识基础。

(三)自主建构

情境三:乙二酸二乙酯      是制药等工业的一种重要的中间体。

图4 乙二酸二乙酯用途

任务三:阅读课本66页,思考如何以乙烯CH2=CH2为主要原料合成制药中间体乙二酸二乙酯

(       ),并按合成路线的示例要求,写出合成路线流程图。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析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流程,关注官能团转化,培养学生读取并分析信息能力,初步构建有机合成流程图概念。

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汇报展示、同学互评的方式具体呈现,学生初步对官能团转化、逆向合成法及设计流程图等学习内容理解掌握。

评价目标:依据新课标中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水平2-2(能设计物质转化的方案,能运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的转化),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构建有机合成官能团转化问题的解决思路,理解逆向合成法,形成有机合成流程图的符号表征观念。

(四)拓展提升

情境四:化合物H是合成抗心律失常药物泰达隆的一种中间体,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图3 泰达隆的中间体H的合成流程

任务四:分析流程图中各步变化的实质(官能团或碳骨架的变化)。思考设计B→C、G→H这两步,先把—NH2转化成—NHCOCH3最后又恢复为—NH2的目的。

任务五:给出如图所示信息,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泰达隆中间体的合成路线的解读,使学生一步关注有机物结构的对比分析官能团转化、碳骨架的建构,初步形成官能团定位和保护的意识。

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过程,运用小组之间互评的方式,强化有机合成分析思维能力。

评价目标:依据新课标中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水平3-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有机化合物合成的方案)和4-2(能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有机化合物合成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通过巡视指导和观察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的状态,诊断学生有机合成知识体系构建情况,指导学生初步形成官能团定位和保护意识,进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五)方法建模

小结

有机合成的思路及步骤:

(1)比较目标物质和基础原料的结构差异。

(2)探索实现此结构转化的途径。

(3)合理安排各步反应的顺序。

呼应开头

我们通过一些药物的合成,初步了解了有机合成的途径和方法,而关于航天有机材料,在我们学习了高分子化合物后会进一步了解其合成方法。

(六)变式体验

1.请写出由2—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制取1,2—丙二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2.化合物H是合成药物盐酸沙格雷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化合物      是合成抗癌药物美发伦的中间体,请写出以     为原料制备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教学意图:指导学生归纳小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主建构有机合成问题的解决思路,体验模型认知的(下转第193页)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实践研究
让“教学评一致性”飞入“寻常百姓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