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2018-03-12刘媛戚海兵

武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体育教师

刘媛+戚海兵

摘 要: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工作量、科研能力、进修机会和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局限,往往与专业教师相比,面临更大的心理焦虑和压力,因此,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更加严重。基于此,文章综合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不同层次、不同区域高校体育教师为例从整体情况、性别差异、职称差异、收入差异、影响因素五个方面入手,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2—0135—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也获得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机遇期,教学效率稳步提升,为我国提供了很多优秀的体育人才。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导致高校体育教师非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导致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稳步推进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急需进行针对性解决。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江苏不同区域高校的50名体育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20名工作人员为主要的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 “职业倦怠”“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等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从整体情况、性别差异、支撑差异、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等角度出发,制定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问卷并发放。问卷通过采用现场发放答卷、电话沟通答卷、网络邮箱发放答卷等多种方式,确保每所学校的10名体育教师答卷均出自真实意愿,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

1.2.3 访谈法

本文访谈对象是教育主管部门的20名工作人员,并将访谈的重点放在影响要素上。

1.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中关于职业倦怠的数据。

2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情况

2.1 整体倦怠情况分析

问卷中共设置了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1]每个维度重要程度从小到大用数字1-5表示,例如,5表示该维度的职业倦怠情况最大,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并不好,这和当前教学大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走访中也有工作人员提到,当前的教学奖惩机制不够科学也是导致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从数值上看,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这两个维度的分值均在4以上,说明职业倦怠的情况比较普遍,必须要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而情绪衰竭的分数也接近4,说明进一步弱化职业倦怠现象势在必行。

2.2 职业倦怠中的性别差异

男性体育教师和女性体育教师在性格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认知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倦怠的程度也有不同之处,但是走访中有很多的教育管理人员认为女性体育教师更愿意从事教学工作,而男性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高,因此两者差异不大,具体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性别差异不是非常大,这说明教师这个整体中在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层面差异并是不非常大,平均值的差值分別为0.36,0.46和0.5。为了更好地区分,对各个数据进行整理发现,在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这两个维度,主要是男性体育教师居多,这和走访的数据是一致的,而去人性化这个维度,则是以女性体育教师居多。

2.3 职业倦怠中的职称差异

职称在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上有重要作用,当然走访中也有人认为职称本身也证明了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程度,说明教师本身就有较大的职业认同感,工作积极性非常高。[2]为了更好地分析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中的职称差异,本文将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这个维度的数据按照职称进行分类,具体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到,职称和倦怠的关系也是相对比较显著的,通俗来讲就是职称高的时候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越大,当然这也不能说明单纯因为高职称导致了倦怠。结合走访发现,这种现象的成因,和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越高承担的科研、教学任务越重是有很大关系的,也跟一些体育教师工作年限较大、工作激情减退、年龄较大身体不适等原因有一定的关系。

2.4 职业倦怠中的收入差异

作为一项职业,高校体育教师的收入也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职业倦怠中的收入差异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分析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收入差异,本研究将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这个维度的数据按照年收入进行分类,具体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到年收入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也是不低的,表中告诉我们年收入越高倦怠的程度相对越低。结合走访发现,较高的薪酬是教师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和其它的行业也是类似的。endprint

2.5 高校體育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因素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相对复杂,涉及到的面也是非常广泛的。一般来说,有体育教师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也有政策、薪酬、发展平台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共同影响了职业倦怠,具体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从因素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来看,主要在职业认同感、薪酬、身体、政策支撑这四个方面。今后要想进一步降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就应该坚持问题导向,从这几个主要因素入手制定相关的改进对策。

3 结论

(1)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情况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改进。

(2)职业倦怠中的性别差异不是非常大,男性集中在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女性集中在去人性化。

(3)职称差异和年收入差异显著,调查数据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越高和年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相对越大。

(4)从影响因素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职业认同感、薪酬、身体、政策支撑这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周广春.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缓解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7(24):247.

[2]王 磊.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96-99.

[3]刘 振. 江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影响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On Occupational Burnout Situation of P.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uan Qi Haibing

(Jiangsu Food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Huaian Jiangsu 223003,China)

Abstract:P.E. teachers have been suffering greater psychological anxiety and pressure in comparison to professional teachers due to heavy workload, confined research capability, limited opportunities of furt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self-effic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gorously promoted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Occupational burnou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PE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levels and regions based on such situation, therefore, the paper does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overall situation, differences in gender, academic title, incom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by using methods of documentary study,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statistics. Suggestions are subsequently further introduced so that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quality for PE teacher could be expectedly improved.

Keywords:university PE teacher occupational burnout self-efficacy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