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样的企业最安全?

2018-03-12谭保罗

领导文萃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有银行面子负责人

谭保罗

最近,有媒体爆出一则消息,让我大吃一惊。

故事梗概大概是:一家沿海的电子企业去中部某省开公司,刚开始,大家把酒言欢,但“蜜月”结束之后,公司却被当地政府强行索要股权,负责人还被当地拘禁。此外,政府还抢夺公章,贱卖企业资产等等。

但当地政府给出了另外一个说法:政府非但没有做以上这些事,反而一直在“帮企业”,这家企业目前已停产,自己经营出了问题。企业还在当地欠下银行、供应商等市场主体7亿多。

我没有实地调查,只是列举了双方说法,以示平衡。但这件事,却让我想到了十几年记者经历的很多片段,且听我说完。

在某经济发达城市,大企业A总是不给市政府“面子”。市政府每年都会组织一个大型论坛,而论坛是当地最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因此希望A企业派出主要负责人参加,给当地“长长脸”。

遗憾的是,企业A每年都只派一个经理参加,即“部门负责人”都舍不得派,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职位。但A的另一家略弱的竞争对手B,则每年都派出二把手参加,非常重视。外界议论,A可真牛,不把市领导放在眼里。

后来,A越发展越好,而B越来越差,当初旗鼓相当的企业,现在却几乎成了两个档次。

另一个片段是,一位颇有才华,“指导”过当地企业重组的官员曾私下对笔者说:一些民企是多面的,它们希望靠近政府,有土地,有政府担保的低息贷款。政府的盘算则是,企业带动经济,拉动GDP,创造税收。两方都有自己的盘算。

但遗憾的是,两情相悦的故事总是难以持续,当企业遇到周期或外部原因出现经营问题后,企业怪政府,政府也怪企业,互相都认为对方是“骗子”。

这位官员说,一家C企业的负责人看到企业不行了,想的不是让企业脱困,而是想“跑路”出国。

这两个片段,后来我仔细进行了研究。我发现一个逻辑,即企业都是理性的,企业的发展模式决定了他和政府的距离。

比方说企业A,它之所以不给地方政府面子,在于它根本不需要求助于地方政府,特别是在企业最重要的三点诉求——市场开发、土地和融资上。

首先,A企业是一家外向型企业,海外销售比重大。而且,它的国内市场主要面向中央国企和普通消費者,地方政府做不了什么。此外,企业早已在全球设立研发中心,也没有大规模厂房和土地需求。

最重要的是,A企业现金非常充裕,企业的“内部融资”也做得很好。此外,这家企业信用足够,和银行有长期关系,不需要地方政府的背书。中国的大银行都是中央国有,地方政府管不了。

遗憾的是,在中国很多地方,A这样的优质企业是少数,大部分企业都希望和政府发生点“关系”。对企业来说,地方政府手中掌握着两个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是土地,一个是信用。土地好理解,信用也不难,即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可以让银行低息贷款给企业。

讲到这里,想必读者朋友已经明白,题目的答案所在: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最安全?简单来说,就是好企业最安全,它对地方政府没有诉求,可以不给地方政府“面子”。它自己创造现金,融资能力很强,并不依赖于国有银行的滚动贷款。

此前,我曾有一篇文章说万达虽大,但依然有软肋。万达对国有银行系统的依赖太强,它的项目从国有银行的地方分行贷款,它的债券由国有金融机构持有(后来被抛售)。总之,它一直没有逃脱国有金融机构的“五指山”,而A企业因为自己创造现金和赚取利润的能力很强,所以信用极高,可以平等地和国有金融机构议价和博弈。

所以,万达低调了,A企业现在高调了。A企业是谁?按照我给的标准去找,中国应该有不少。

(摘自《南风窗》)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银行面子负责人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我国国有银行资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面子
金属加工~(热加工)原名《机械工人》读者服务卡
导师负责人制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研究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