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2018-03-11杨文龙

科技资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时代

摘 要:依据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会议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高教40条”文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开展打造金课的课程改革。衡水学院在明确新时代高教改革对教学团队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度挖掘衡水地方特色,以传承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以培养“形意拳+”特色人才为目标,以外引、内培等为途径,组建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为提高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 应用型本科院校 形意拳课程 教学团队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2

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数量较多的人才培养机构,在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传承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衡水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为深入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精神[1],立足衡水,深度挖掘形意拳这一彰显衡水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引入高校,纳入校本特色课程资源。

1 新时代高教改革对教学团队新要求

1.1 新时代要求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使命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而本科教育是地方本科院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大学教师的第一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传道解惑”,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等进行指导,推动课程教学以真育人、真见成效,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社会所需的具有真知实学的应用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1.2 新时代要求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及移动教学等新信息技术革新,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響。作为高校教师新时代势必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任教学科课程性质与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运用慕课、微课、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相融合,对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方式方法等进行改革,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为主动适应“00”后的教学,积极开展课程转型和改造。

1.3 新时代要求教学团队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协同建设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及“新时代高教40条”等,要求教学团队需充分调动校企地等多方资源,立足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积极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协同共育,调动地方行业企业事业等多方资源,协同并进,共同致力于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激发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及教学团队主动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共同致力于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传统的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存在困境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开设形意拳课程的地方本科院校,其课程教学团队存在以下问题。

2.1 缺乏课程思政意识

传统的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师资及团队建设重视形意拳技能,忽视教学师资及团队课程思政教学的素质。无论是形意拳课程教学师资的招聘、外聘等引入标准较单一,常常以是否修读过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形意拳等学历,从事形意拳课程教学行业资格,获得各级形意拳行业竞赛或指导形意拳行业竞赛成绩等作为依据;忽视了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在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导致现有传统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师资课程思政意识较差,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新要求。

2.2 欠缺现代化教学技术

根据调研显示,传统的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师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利用当前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手段,往往以传统的面授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示范、讲解、练习等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展示形意拳套路或学生参加形意拳竞赛等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由于现有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师,以高校体育专业毕业为主,其自身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较欠缺,从教培训的过程中,忽视新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冲击,导致传统的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师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欠缺现代化新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无法将新信息技术与自身从事的形意拳等课程教学进行融合。

2.3 专业师资数量少,梯队结构不合理

调研中发现,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开设形意拳课程的师资队伍中,专业师资人数较少,专职进行形意拳课程教学的人员更少。现有形意拳教学师资队伍人员中年龄、学历、职称、形意拳技术、形意拳行业资格等参差不齐,梯队不合理。多数开设形意拳课程的高校平均每学期1~2名兼职形意拳课程教师,对200余体育类专业学生以及200余人次全校学生进行形意拳课程教学。现有形意拳师资及教学团队,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强身健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及从事民间社会体育的需要。

3 新时代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建议

衡水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立足衡水,深度挖掘衡水地方特色,以传承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以培养“形意拳+”特色人才为目标,以外引、内培等为途径,探索形成以下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3.1 提升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意识

观念引领行动。在进行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之初,先对现有形意拳教学人员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重点提升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的意识,时刻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与形意拳课程教学相结合。引导团队成员深度学习新时代高教40条、党的十九大报告等文件;立足形意拳课程教学,将所学文件精神与课程教学相整合;挖掘形意拳拳法发展历程、形意拳文化精髓、形意拳拳法拳术等对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等的课程育人点。

3.2 提高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新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通过内部培养,即组织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人员进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信息技术手段培训,激励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参加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移动教学课程等竞赛,不断提升形意拳教学团队人员新信息技术、网络、移动教学等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3.3 整合校内外资源多元路径协同并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充分立足衡水,借助衡水市政府、衡水地区形意拳协会、衡水深州形意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资源,积极将形意拳名师、大师引入衡水学院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中,采用师徒制的方式对教学团队其他师资进行专业培训,此外开展“大师工作室”面向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员,对校内外形意拳爱好者,进行形意拳行业资格、技术技法的培训,开展专业的形意拳竞赛,充分调动校内外多方资源协同进行形意拳教学团队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雅静,杨文龙,牛大三.高校体育教学与实践之形意拳课程教学[J].科教导刊,2018(13):119-120.

[2] 杨文龙,康秀萍.传统武术在地方本科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用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3):100-101.

[3] 杨文龙,李永霞.传统武术在地方高校体育类校本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现状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J].搏击,2015(9):85-86.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时代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