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常规检测误差减少的对策分析

2018-03-11陈海燕

科技资讯 2018年35期

陈海燕

摘 要:饲料在常规检测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差,主要是借助化学分析去检测饲料中各项营养成分,掌握一个比较精准的测定数值,这样才能实现常规检测的目的。但是在检测过程中会受到检测人员、检测条件以及检测过程等因素影响出现一些误差,这样会影响最终的成分检测数值。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在饲料成分检测过程中影响数值的因素,从检测人员、检测条件以及管理制度等层面思考如何减少检测误差,希望可以对日后饲料检测工作减少误差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饲料检测 常规检测 检测误差 检测条件 檢测环境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2

对饲料成分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受到检测环境、检测条件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出现的误差,可以说这些误差是不能完全避免的,需要对误差因素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检测误差能划分为两种:一是系统误差;二是随机误差,都会对最终检测数据造成影响。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这些因素导致的检测误差,保障最终的检测质量。所以,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思考,分析进行饲料检测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的要点。

1 从检测人员角度实施思考

饲料检测工作是比较枯燥的,但同时也体现出明显的细致性,必须要保障数据监测的精准性。检测人员要想确保最终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就应该掌握分析化学以及饲料学等学科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很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也需要具备很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耐心。从事饲料检测工作的人员,要得到专业的技术培训或者是通过职业技能的专业鉴定,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才可以持证上岗[1]。要想减少检测误差,技术人员应该熟知进行技术检测样品的性质以及特点,分析检测目的以及精准度要求,同时也应该熟知加工具体的工艺要求。

2 从检测条件减少检测误差的对策

2.1 仪器

对饲料成分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受到检测环境、检测条件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出现的检测误差,检测条件中影响因素比较多,首先从仪器角度进行思考。因为仪器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主要部分,而那些精密仪器是实验室的核心部分,它们直接影响实验室最终的检测成果。仪器本身具备系统误差,但是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定期对仪器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能有效降低误差。所以,要想从仪器角度减少检测误差,则应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科学使用仪器并对它们开展定期维护,这样能降低仪器整体的精度,进而减少最终的数据检测误差。第二,对使用频率比较低的仪器需要定期对它们进行开机运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调试工作,保障其可以正常使用。第三,不能将相互干扰的仪器放在一起,同时精密仪器也应该和化学处理有效分开,需要防止腐蚀性气体对仪器造成的损害。

2.2 检测环境

在检测环境中,需要从温度、洁净度以及大气压等因素开展分析并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这样能减少检测环境对整体检测工作带来的误差影响。首先,温度对样品质量起到影响,也对标准溶液实际体积造成影响,进而会影响检测精准性。所以,需要让实验室温度保持在(20±5)℃的范围,这样能减少因为温度变化而导致的检测误差。其次,实验室要保障较高的洁净度[2]。如果尘土含量过高则会对实验材料起到污染的影响,如微粒出现在仪器表面上就会出现障碍或者是短路的问题,进而出现多种检测误差。为此,需在仪器使用结束之后盖上防护罩,也应该及时通风换气,保障检测环境的标准性。

2.3 容量仪器

容量仪器是进行饲料成分检测的工具,对检测样品承担着直接承载的作用,也是影响最终检测误差的主要因素。所以,应该根据化学实验标准对容量仪器进行清洁,保障其清洁度。同时,如果需要做特殊检测项目,则应该根据具体要求实施特殊的处理[3]。而器皿材质应该和检测项目相匹配,这样可以减少检测过程中的各项干扰以及误差。

2.4 试剂以及标准溶液

试剂呈现的纯度会直接影响饲料监测的精准度,为此需要从试剂以及标准溶液角度入手减少检测误差。检测试剂必须是现用现取,被取出的实验试剂不可以放回原处,而取出试剂之后则应该盖好瓶盖。同时,进行标准液提取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烘干处理之后才能使用,实验室所配置的标准溶液不能超出规定浓度±5%的范围。

3 基于检测过程减少饲料检测误差的对策

3.1 检测方法

对饲料成分实施分析时,检测方法会直接决定最终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影响整体检测数据的科学性。为此,需要根据国家或者是最新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方法的选择,以减少检测误差。同时,针对那些条件受限的检测单位,尽可能选择那些重复性比较好且检测结果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这样也可以减少实际检测误差。

3.2 采样和制备

进行饲料成分检测的过程中,应该依照客观且随机的原则抽取样品,而样品应该反映出饲料质量以及卫生状况,不可以出现成分流失或者人为带入杂质的问题。实施采样之后就应该进行制样,要避免化学或者是物理因素对检测工作带来的干扰。同时,制备样品也应该保障20~60目的粉碎粒度,以此符合具体检测要求。此外,实施过筛处理时需要将样品混合均匀,以此保障检测样品的品质。

3.3 操作要点

上文中讲到在检测过程中会受到检测人员、检测条件以及检测过程等因素影响出现一些误差,所以应该制定基于检测过程减少饲料检测误差的对策。根据饲料检测实际情况,要想有效减少在进行检测操作中的误差,需要关注各个操作要点:第一,称量。需严格校准天平,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预热以及调节处理,以少量多次为原则进行样品的抽取。第二,开展粗脂肪测定。进行滤纸包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带材质为棉布的干净手套,也不能压实滤纸包,以免影响检测精准度。第三,器皿标记。需要对称量瓶进行记号标记,避免因为使用有误而引发检测错误的现象。同时,在进行粗脂肪测定时需要用铅笔对滤纸包进行标记,不能用钢笔或者是油笔进行标记,避免标记被试剂冲掉。

4 从管理制度减少检测误差的对策

要想让检测工作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完成,保障整体检测数据的科学性以及可塑性,则应该从管理制度思考如何减少检测误差。具体说,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对整体检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可以对检测样品以及数据进行抽查,所以应该保障其全面性和先进性。需要从人员管理、化学实验药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管理、样品以及检验过程、文件管理等方面明确,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以及人员分工。

5 结语

结合相关学术研究和实际检测操作得知,对饲料成分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受到检测环境、检测条件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会出现误差,影响最终的成分检测数值。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这些因素导致的检测误差,保障最终的检测质量。所以本文主要是从检测人员、检测条件以及管理制度等层面思考如何减少检测误差,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希望可以给饲料检测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减少检验误差。

参考文献

[1] 付苗苗,刘梅英,牛智有.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36(2):123-129.

[2] 陶琳丽,高婷婷,高映红,等.应用SPC分析蛋白质原料配料保真加工现状及误差产生原因[J].中国畜牧兽医,2018(7):90-100.

[3] 陈啸,王红英,孔丹丹,等.基于粒子群参数优化和 BP 神经网络的颗粒饲料质量预测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4):30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