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汽车智能及环保化发展的低速碰撞性能研究

2018-03-11刘延冰

科技资讯 2018年35期

刘延冰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而汽车在大范围生产的同时,电器件也在大量的生产中,而像倒车雷达和摄像头等电子件已经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这些电子件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汽车发生碰撞事故,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但是,由于我国的汽车量在飞速的上升,车道也较为复杂,在开车时会遇到停车难或开车难等问题,而在堵车的时候发生低俗碰撞也是在所难免的。本文就对汽车智能、环保化发展的低速碰撞性能进行研究,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智能 环保化发展 低速碰撞性能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02

目前,国家对于低速碰撞事故的标准是,汽车前端和后端的保护装置没有定义在4km/h的基础上,产生低速碰撞的时候电子件会对汽车做出对应的保护。在汽车前后两端的电子件和功能件可以有效地对汽车进行防护,当汽车的发生低速碰撞时,假如主机厂在开发车型的时候没有对该事故进行重视,就可以不采取任何的措施,但是,这可能会导致电子件的损坏和功能丢失。因此,最好还是对该事故进行重视。

1 法规盲区零件的定义和损坏风险

1.1 电子件

在汽车前端和后端的电子件包含了摄像头、雷达以及巡航系统等,其中,摄像头可以分成前摄像头和后摄像头,通常情况下,安装在汽车前后端的摄像头成本都普遍高,安装其目的在于帮助汽车驾驶,保障其安全性。雷达通常都是安装在前后的保险杠上面,目的在于辅助倒车和盲区探测等,如果雷达遭到了损坏,就必须重新安装新的保险杠,所以成本相对来说也比较高。伴随着如今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不断朝前发展,安装在汽车前后端的传感器也越来越多,比如温度传感器,其一般安装在保险杠的下面,主要功能在于对室外温度进行检测。巡航系统通过对雷达的穿透来测量出车和车之间的距离,控制车的运行速度,但是,这个系统对于雷达发射系统而言会有着较高的要求。系统会在车速超过25km/h的时候自动启动,如果汽车在开发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低速碰撞的问题,那么,系统在低速碰撞产生时,所对应的位置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并且,如果雷达在低速碰撞的时候损坏了也不容易被发觉。如果摄像头的安装高度不合理,当汽车产生低速碰撞时,摆锤头可能会直接撞上摄像头,从而导致摄像头的损坏,因此,在对汽车的电子件进行安装时,必须清楚的掌握其安装位置和其功能作用,以此来避免低速碰撞造成的任何损伤。

1.2 功能件

安装在汽车前端和后端的功能件包含了可变进气格栅和大灯清洗装置保险杠蒙皮以及拖钩安装基座等。可变进气格栅通常都存在在格栅与水箱的中间,可以按照汽车的车速来自由调整格栅的宽度,从而有效地改善来改善风阻的性能,到目前位置,可变进气格栅已经在宝马、福特等汽车上得到了应用。在汽车遭遇低速碰撞时,可变进气格栅可能会出现裂痕、掉落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这个问题,就可能会导致其处于失效状态,长此以往,就会给汽车运行造成安全隐患问题。因为,如果可变进气格栅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就会形成一道阻碍,阻碍了进气操作,最终就会对冷却箱造成伤害。很多时候,因为汽车的车型特征,吸能块和摆锤会产生重叠,一旦吸能块的性能不够时,摆锤就会直接冲到格栅处,导致格栅一部分的力不集中,而力量大多集中在另一部分,所以在设计结构上,还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大灯清洗装置主要作用是对大灯进行清洗,通常安装在车灯的下面,现在市场上的汽车该设备在安装的时候都是采用焊接的形式进行的,将其连接在保险杠上,如果遇到低速碰撞就会导致设备周遭的零件也受到伤害,后期的维修成本还相对较高。而拖钩一般都是安装在基座上,基座是汽车在牵引时的重要部件之一,处于防撞梁上面,假如汽车遇到低速碰撞事故,可能会导致基座大变形,拖钩也自然不可以正常的使用,最终会对牵引救援造成影响。

1.3 结构件

结构件也同样处于汽车的前后两端,包括了对汽车身纵梁、前后端等保护,在汽车遇到低速碰撞时,对于结构件而言,不会产生较大的危害,结构件也不太会产生裂痕。但是,如果结构件产生了裂痕,却没有及时的维修,当第二次出现低速碰撞的时候,就会对其造成巨大的伤害,如果结构件出现了裂痕等损伤情况,不仅维修费用比较高,维修起来也比较有难度。

2 法规盲区零件如何进行低速碰撞性能改进

2.1 低速碰撞的性能定义

对于汽车低速碰撞的性能定义,有关部门也提出了一些对应的要求,在对汽车进行低速碰撞实验之后,汽车除了需要满足有关规定之外,还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汽车上的电子件和可变进气格栅以及大灯清洗等设备功能仍然可以正常运转,不会被实验所影响,除非一些由经销商所安装的汽车。其次,拖钩在安装的时候,套筒上面不会出现任何的裂痕或者损伤,否则都会对拖钩的安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保證汽车的保险杠蒙皮没有任何开裂、破碎的情况。除此之外,汽车前端和后端的保护装置也同样不能有任何的裂痕,和汽车之间的连接不会脱离间隙,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无破碎。

2.2 汽车低速碰撞性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汽车低速碰撞性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首先要从安全区域入手,这里的安全区域是指的汽车低速碰撞的安全区域,这部分区域是不会受到低速碰撞影响的。当遇到低速碰撞的时候,防撞梁和吸能块是主要的承受部件,所以,这两个零件所在的地方,也是危险系数最高的地方。一旦汽车遭遇低速碰撞,防撞梁上面和下面的零件随时都可能被移动位置,如果这些零件在移动的时候不会影响到周围的零件,那么就可以保证功能的正常使用。其次,是高风险区域,零件和周围的安全区域之间应当保留一个安全的距离,如果零件安装爱防撞梁和摆锤的中间,那么最容易遭到摆锤和防撞梁的压迫而导致报废。而如果零件是安装在防撞梁和摆锤之间的间隙大于该零件的安全间隙时,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被防撞梁压迫,从而保证了其安全性。另外,是对零件加工材料、工艺的优化,可以使用进CAE虚拟分析对其进行判断,对于一些风险系数较大的领域,可以通过对壁厚的调整来改善圆角,从而增加其风险抵御性。

3 结语

通过对汽车前端、后端的零件分析,能够对汽车低速碰撞提出一些有力的理念依据,从而逐渐改善汽车的各种零件性能优化,使其具备足够的智能化、环保化发展资格,为我国汽车的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凯.电动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防撞梁轻量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8.

[2] 李岩.兼顾低速碰撞与行人小腿保护的汽车前保险杠系统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 熊勇刚,熊凯旋,彭未来,等.考虑汽车正面低速碰撞角度偏差的吸能盒性能优化设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8,32(1):65-69.

[4] 舒健威.汽车保险杠行人保护与低速碰撞性能研究与改进[D].广西大学,2016.

[5] 宋佳.基于低速碰撞和行人保护的汽车保险杠性能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6] 刘洪兰.汽车吸能盒抗撞性仿真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

[7] 石锦,邱荣英,汪霞,等.汽车低速碰撞模拟中的关键因素识别[J].汽车技术,2014(1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