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2018-03-11吴健娃潘雄

科技资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应用

吴健娃 潘雄

摘 要:移动模架(MSS)是公路桥梁工程现浇箱梁施工中应用的一种模架,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其适应性更广泛、更高效、操作更简捷、安全的一种方案,桥梁工程施工是一项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运用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可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施工效果,在对移动模架技术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东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实例,简要探讨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移动模架 桥梁施工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45.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02

在目前的桥梁施工中,现浇连续梁桥是一种非常广泛使用的桥型。了解并掌握移动模架的施工流程和施工質量,有助于取得最理想的桥梁施工效果。因此,研究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移动模架(MSS)的系统组成

移动模架形式很多,但是总体来说能大致分为4个部分:主梁、支承结构、模板系统、纵移系统。主梁是移动框架的主要承载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液压千斤顶、牛腿或侧面支撑等;模板系统置于主梁之上并与之相连,连接支承具有调节功能,可以满足预拱度和竖曲线的要求;纵移系统包括滚轮、卷扬机、滑道,它能让模架纵向自动行走过孔。

2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高速公路改建工程第二期(K6+500~K13+950)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起武汉民营科技工业园附近的东风大道(G318)快速化改造第二期与东风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第一期)在与K6+500直接相连。东风大道(G318)快速改造工程二期现浇箱梁施工量非常大,上部结构50联连接。混凝土梁有45根连接。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27-30孔箱梁采用移动架施工。

2.2 移动模架施工原理

移动模架安装调试后,应进行压载前工作。通过移动模架预压来测试框架的性能,并通过对数据的测量确定箱梁的预拱度。预压加载方法分别为:0→60%→80%→120%,用于检查模架的加载条件,并对模板系统的荷载进行测试。其运作程序如图1所示。

2.3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

2.3.1 施工流程

图2为移动模架法的主要流程。

2.3.2 支座安装

支座安装前应检查桥台的中心和高度,并在支座上标出中间横线。支撑垫的高度由支撑底板下2~3cm的空间控制,垫座用凿子处理。同时,考虑到模板支撑的压缩能力,进行了以下计算:模板面板采用8mm厚钢板,按单向板进行计算。

2.3.3 钢筋骨架绑扎

模板安装后,包括外侧模具、底模和支撑周边模板,完成后可进行钢筋骨架粘结施工。当对钢筋骨架进行绑扎时,应按底板、腹板钢棒,在内模安装,最后绑紧顶板钢筋。一般来说,每平方米的垫块不应少于4块。底腹板钢筋安装时,应同时安装预埋件、预留孔和应力孔。

2.3.4 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浇筑施工应按照从前墩顶到两端的快速施工顺序进行,应采用水平层、斜段、两侧对称、连续浇筑,完成混凝土的一次成型。在同一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先浇腹底板的底部和根部,再浇腹板和顶板,最后浇箱梁桥的上翼板。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振动梁进行提浆整平,然后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后续。

2.3.5 混凝土养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蒸汽养护方法,使混凝土强度在浇注后1h达到预应力钢筋的强度,然后进行预应力。为了缩短每个跨度的循环时间,最好在同一个下午控制混凝土浇筑,然后用夜晚来维护混凝土,使混凝土的维护不用考虑循环时间。

3 结语

总之,通过对项目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建立了有效的施工项目流程,分析了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途径。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是一项完善的桥梁施工技术,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潜力,而且具有经济优势,值得建设企业大力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桥梁建设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少春.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131.

[2] 刘斌.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8):500.

[3] 李兴亮.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8):113-114.

[4] 徐平涛.移动模架现浇梁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20):38.

猜你喜欢

桥梁施工技术应用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析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施工中的悬臂挂篮技术探讨
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