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毅致礼国庆诗

2018-03-10杨建民

党史文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开国西山诗作

杨建民

陈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也是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人,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诗人。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对国庆之日当然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生前,曾写出多首赞颂国庆日的诗作,以表达庆贺或瞩望未来之情。内中情感的深切,非一般诗词作者所能企及。这里,我们择选陈毅元帅在国庆日或国庆期间所写的部分诗作,来看看这位开国元帅是怎样表达自己国庆情怀的。

《开国小言》

1949年10月1日,陈毅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在毛泽东升起国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举行阅兵式后,陈毅在天安门城楼即兴赋诗一组《开国小言》:

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

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

天安门上望,京阙焕新采。

亿众大革命,流血三十载。

天安门上望,红旗翻作海。

万岁涌潮来,军民真主宰。

元首耀北辰,元戎雄泰岱。

群英共检阅,盛业开万代。

人民庆开国,宇内浸狂欢,

幽燕秋花发,从此岁不寒。

革命久从戎,顺利不自期。

盛典今眼见,此生信不虚。

奇景要大作,开国待雅言。

拙句何足数,避席让群贤。

这组诗作,激动之情固然突出,可“开国待雅言”“避席让群贤”的谦逊态度同样明显。这是深知开国艰辛、建国不易的将军的肺腑之言。

《有志者事竟成》

1959年,是国庆十周年。陈毅写出一首赞颂北京大型建筑工程的白话诗《有志者事竟成———建国十周年北京建筑工程巡礼献辞》,发表在当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全诗颇长,这里只引数节,以见风貌:

人民大会堂,/真伟大,真辉煌。/只有人民的大民主,/才产生这样的大会堂。/看那旧世界的狭窄、衰败,/它每况愈下,/它不能这样做,/它也不敢这样想!

革命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联结成一座巨大的宫殿。/历史文物展览,/从仰韶文化起,/直到如今。/全部历史被一条红线贯穿着,/就是人民不断争取进步,/最后到人民总翻身。

……

我们必将提高到共产主义的水平。/不管帝国主义者如何咒骂,/我们仍然坚决地走群众路线,/向着强国的目标前进。/你听,中国的古话多么动人,/它说:“有志者事竟成!”

此诗对北京十年来的重要建筑由衷赞叹。多少年来,中国一直是落后贫穷的形象。此时,这些宏大建筑矗立北京,直观地增强了人们的自信,使人们看到了实绩,看到了希望和发展前景。故此,陈毅也操起了自己并不怎么熟悉的白话诗。这大约是因为其形式自由,表達更为丰富,可以包含更浓厚的情感吧?

《长城词》

1961年,是中国外交十分活跃的年份。作为外交部长的陈毅,这一年除去出访,在国内接待他国友好人士或使节,有时真忙得不可开交。当年国庆期间,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多次会见了外交使节之外,陈毅还陪同参观游览。当时来中国访问,同时庆贺中国国庆的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陛下及夫人,不仅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会见,还在10月2日,由陈毅陪同,前往八达岭长城与明定陵、长陵及明十三陵水库参观。国庆期间,一边陪同外国元首,一边参观祖国山河,陈毅的感慨,自是与众不同。他随即写下二首《长城词》,表达这种自信、自豪的心情:

(一)

八达岭上望天渺,长城逶迤万峰小,如此江山真美好。

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团结了,瀚海戈壁将变宝。

(二)

此地屡见血殷红,登临凭吊感慨中,阴霾尽消见碧空。

青山到处有牧童,羊群卷地白蒙蒙,听他歌唱《东方红》。

革命者的诗词,总能从寻常事物、景物,见出宏大历史演进步履,从细微处体会人们在时代中的作用。

《题西山红叶》

1966年,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动荡开始之年。虽然当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依然召开庆祝国庆大会,可整个社会的气氛不同了。在这样的氛围下,陈毅写出了数首堪称绝唱的展示心境之作《题西山红叶》: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逾浓。

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

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

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

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

诸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

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

……

这一组诗作,写于狂风暴雨的“文化大革命”之中。其中理想的高贵追求,通过“红叶”的意象,多侧面地呈现出来。意志之坚定,精神之豪迈,难能可贵。没有长久而丰富的革命历练,决然不能在此时写出如此“大气”之诗。

《放言五首》

陈毅再次做国庆诗,是在他即将辞世的1971年。当年林彪及其家人出逃,在温都尔汗摔死。10月1日国庆节前夕,中央传达了这个消息。大病中的陈毅获知之后,翻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放言五首》,让夫人抄录下来,并交儿女们阅读以获得启示。这里我们依据《陈毅年谱》(人民出版社)录其中一首,来看看其中包含的历史认知信息: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该诗通过多个例子,说明要认识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是需要相当长时间严峻考验的。这在当时自然暗指对林彪其人的认识,可在今天仍然包含有对认识事物、认识人必须要有长期性的启示。

不久后的1972年元月,一代元勋陈毅逝世。国庆之日,再也读不到他那健朗、明亮的诗作。

(本刊编辑部摘自《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 / 陈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国西山诗作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开国将军李俭珠离休务农
开国中将彭明治的多彩人生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黄克诚:忠诚无私、善谋敢谏的开国大将
刘先胜:从秋收起义走出的开国中将
观西山
西山闲笔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