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缔造康乾盛世的皇帝:康熙

2018-03-08红马童书

小火炬·阅读作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臣皇帝

红马童书

女真族是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靠狩猎、打鱼、农耕和放牧为生。

明朝后期,女真族的首领努尔哈赤占领了辽东,建立起个叫后金的政权,并开始向南扩张。努尔哈赤去世后,他能干的儿子皇太极继续南侵,向明朝展开了气势汹汹的进攻。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当了皇帝,把后金改成了大清——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开始。另外,他还把女真族的名称改成了满洲族。

后来,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帮了清朝个大忙。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了明朝的都城北京,清军趁机大举南下,打败了李自成和明朝的残余势力。顺治皇帝(他是皇太极的儿子)把清朝的都城搬到了北京,住进了紫禁城,正式开始统治中原,并发动了统全国的战争。

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了,他的第3个儿子爱新觉罗·玄烨继承了皇位,大家更习惯按照年号称他为康熙皇帝(1654-1722)。

没错,康熙皇帝就是本篇的主角。作为清朝的第4位皇帝,他8岁时就登上了皇位,而前辈留给他的是个地域广阔但危机四伏的江山。

瞧,有太多的人想跟他作对,而且每一个都很强大。不过,康熙皇帝把他们逐一打败了,还在自己做皇帝的61年里,让清朝变得很强盛——等等,61年?这说明了什么?

这位英明的皇帝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政治眼光,打仗和治国都很在行。他统一了全国,开创了一个繁荣稳定的盛世,历史学家们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接下来就是这位皇帝的故事,你会在他的故事里看到:

·他能当上皇帝竟然是因为得过一种致命的疾病。

·他用一场摔跤比赛解决了嚣张的权臣鳌拜。

·他用巧妙的办法平定了吴三桂的叛乱。

·他一年到头没有一天假期。

作为老爸的第3个儿子,我出生在北京的紫禁城里。我的老爸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而我之所以能成为他的接班人,听说是因为我小时候曾经得过天花的关系。

天花是一种很危险的传染病,在我生活的年代,这病无药可治,患者死亡率很高。我得天花时,宫里最好的太医都说——

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我神奇地好了起来,并因此有了意外惊喜。就这样,我成了太子,后来又当上了皇帝。你大概还不知道,我的身上有两种血统——

我的奶奶孝庄皇太后是蒙古族人。

我的老爸顺治皇帝是满族人。

再加上我有一个汉族的奶妈,所以,我同时受到了这3种文化的熏陶。

奶奶给我讲了许多蒙古族大英雄的故事。

勇猛的满族师父教我骑马射箭的本领。

博学的汉族师父陈廷敬教我文化知识。

渐渐地,我长成了一个学问好且武功高强的少年。除了精通中国传统文化,我还跟随外国老师学习了西方的数学、天文学以及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是吹牛,我甚至会做几何证明题。

另外,我很擅长射箭,每次打猎都收获最多,用箭靶比试的时候也总是满分。

不过,作为一个只有8岁的小皇帝,有时我还是免不了贪玩——放风筝可比坐在大殿上听大臣们唠叨有趣得多。每当这时候,奶奶就会站出来……

你们已经听说了吧,我刚继位时不得不面对复杂凶险的局面——鳌拜专权,吴三桂越来越嚣张,台湾想割据一方,准噶尔和沙俄虎视眈眈……面对这些麻烦事,我一点儿都没闲着。

先说鳌拜好了。鳌拜是一名厉害的武将,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是老爸指定的辅政大臣。不过,他野心勃勃,独断专行,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他欺压百姓,胡作非为,還控制了很多官员,公开跟我作对,以致每天下朝时我都气得头晕眼花——有哪个皇帝喜欢有人在自己身边指手画脚!不过我还不是鳌拜的对手。于是,我装出一副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样子,整天跟一群小伙子玩摔跤。

这么一来,鳌拜渐渐对我放松了警惕。我正好利用这几年时间勤练武功,努力学习治国经验。1669年,我觉得时机到了,就派人把鳌拜请进皇宫,名义上是向他请教国事,事实上却为他精心安排了一场摔跤比赛。

他可不知道,这群小伙子经过了特别训练,个个都是绝顶高手。我一声令下,他们一齐扑上去,把毫无准备的鳌拜抓了起来。我宣布了他的罪状,把他和他的同党一网打尽。

现在,我终于可以亲政了。我每天一大早就要上早朝,这叫御门听政,就是在乾清门跟大臣们开会,商量和决定国家大事。北京的冬天冷得要命,起床的时候天还是黑的,在乾清门一坐就是好几个时辰,而且一年到头一天假期也没有。

你大概以为皇帝可以自己说了算——没错,我是有权力把上朝时间定得晚一点儿,或者干脆不上朝(昏庸的皇帝常会这样做),但是作为所有大臣的榜样,我希望自己比其他人做得都好。

作为皇帝,除了勤奋,谨慎也很重要。当一个国家方方面面全都听你指挥的时候,如果你脑袋一热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遭殃。

就拿治理黄河来说吧,在制订治理方案之前,我派人逆河而上,一直走到源头,搞清楚了黄河的来龙去脉(这一趟往返行程足足有1万千米),然后选了个叫靳辅的官员做河道总督。他很能干,每天上8个奏章向我汇报他对治理黄河的意见。

不过,大臣们就黄河入海口水流不畅的问题发生了争执。靳辅认为应该把河堤加高,而另一位大臣于成龙则认为应该挖深入海口附近的河道。

我没有轻易做决定,而是在早朝上开了个辩论会,让他们各抒己见,请大臣们一起判断。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后,我才断定于成龙的主张更有道理,于是下令按他说的办。

皇帝怎么会只对你们手下留情

现在我要讲讲有关吴三桂的事。这家伙本来是明朝将领,负责镇守山海关。清军南下的时候,他主动投降,带着清军长驱直入,还率领部队打败了李自成,算起来是为朝廷立了功。

天下基本平定后,他被封为藩王,掌控云南。本来他可以在那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可他偏偏不安分……

另外两位,一位是广东藩王尚可喜,一位是福建藩王耿精忠(他的爵位是从祖父那儿继承来的)。他们各自镇守一方,手握兵权,对我的命令阳奉阴违,行事高调,态度嚣张。

1673年,尚可喜发来奏章说要退休,让我批准由他的儿子接替他的职位。我很快给他回了信,跟他说他退休可以,至于他空出的职位嘛,我另有安排。没想到,耿精忠和吴三桂立刻发来了请求撤藩的奏章——事实上,他们才不想撤藩,而是在试探我的态度。

我宣布收回他们的藩王大权,命令一下,他们马上坐不住了。吴三桂率先在云南起兵,尚可喜和耿精忠立刻响应。他们3个人联手,一度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危急时刻,我想出一个对付他们的好主意——我对尚可喜和耿精忠采取招抚政策,只撤了昊三桂一个人的职。这下,他们3个人互相猜忌起来,再也没办法合作了。

局面很快向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他们不联手的话,谁也不是我的对手。不久,耿精忠和尚可喜先后投降,最后,吴三桂也被我打败了。

欣欣向荣的盛世即将开始

稳定了大陆的局面,我又把目光投向台湾。明朝大臣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占领着台湾,想割据一方,在那儿当土皇帝,而我要面对的是一支强大的水师部队。就这样,我成功收复了台湾。接下来,我抵御住了沙俄的侵略,把他們赶回老家,维持了东北边境近170年的和平。

另外,我还派兵击败了蒙古的准噶尔部,粉碎了他们的首领噶尔丹建立草原帝国的阴谋。

当然,除了打仗,要看一个皇帝有多伟大,还要看他怎么治理国家。可以肯定的是,我在治国方面也毫不逊色。我下令废止了圈地令(这项法令曾残忍地夺走了汉族人的土地,把这些土地变成了牧场),还减免赋税,兴修水利,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另外,我还为缓解满汉民族矛盾做了许多事,比如尊重汉族知识分子的要求,把儒学列为官方学术,这赢得了汉族官员的拥戴。

我高兴地看到,在我的治理下,清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疆域开阔,人口众多——是的,一个欣欣向荣的盛世即将开始了。

最后要说的是,康熙皇帝很注重文化教育,曾经主持编纂了几十种重要的典籍,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大臣皇帝
圆桌会议
从驻扎大臣制度的演进看嘉道时期对新疆的治理
皇帝需要帮忙吗
皇帝怎么吃
皇帝需要帮忙吗(下)
谁的头留下了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转危为安的大臣
卖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