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8-03-08张玲玲

关键词:证书教学资源考试

张玲玲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随着国家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于员工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要考察员工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还对员工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最主要一个观测点就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的获取率。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现状

许多高职院校在大一时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更多的院校认为,现在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在高中阶段已经开设,没有必要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设,从而导致课程课时减少,甚至不再开设此门课程。

高中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许多学校仅仅是以会考为主,甚至有些学校以考察课为主,这就大大淡化了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学业考试中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在高考中,没有涉及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在全社会尚未形成良性的高考文化面前,评价对于教学的导向功能则更为突出[1]。一项关于大一新生高中信息技术能力的问卷调查表明,较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学生只占到19.7%,68.9%的学生只是初级使用,更有11.4%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几乎为零[2]。这说明,以高考为目标导向的高中学业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效果较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效果差,进入大学后,课程开设学时少,内容陈旧,这就造成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弱化,所学知识不贴近实际应用,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对于员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

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出调整,新增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要求参试者具有计算机应用知识及MS Office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能力,能够在实际办公环境中开展具体应用[3]。2013年调整之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只有一级B科目与一级MS Office科目,其着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二级考试没有相对应的Office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考取一级过于简单,考取二级,没有合适的考试科目。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考取的为二级VFP数据库程序设计,通过率低,并且工作后使用较少,实用性差。经调整后增加了二级MS Office,不仅对于学生考取二级证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所学知识贴近实际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基本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组成,最新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常见的网络原理及应用,数据计算和分析等。考试内容的调整,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基于新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自2015年以来,我院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基于新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重组,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考核方式的改变。

(一)教学内容重组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内容相对简单,许多知识实用性不强,工作后用到的较少,还需要对员工进行继续培训。借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考试大纲,将实用性强、技术前沿的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以Excel为例,重组前和重组后的教学内容对比如表一所示。

表1 改革前后教学内容的对比表

10.数据模拟分析和运算。 增加11.宏功能的简单使用。 增加12.获取外部数据并分析处理。 增加13.分析数据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Excel文档中。增加

从对比表可以看出,基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的教学内容改革后,新增加许多传统讲授中涉及不到的内容,如迷你图的创建等。以迷你图功能为例,迷你图在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中几乎都不涉及,但是在企业中,尤其中大中型企业中,对于迷你图的应用广泛,主要是它能够简要地表现数据的变化。再以函数为例,传统授课中对于函数嵌套讲授较少,但是实际工作应用中,对于函数嵌套应用较为广泛。

(二)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资源仅限于课件,项目案例等,教学资源少,利用率低。随着MOOC和SPOOC的兴起,很多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MOOC平台,并对公众开放。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校在2015年,建设了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中包括课件、视频、微课、模拟测试、练习题、作业、讨论等功能。2016年针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差异的现状,建立了SPOOC,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国内公开课平台中的计算机基础课,也为学生学好本门提供了优质资源。如网易公开课,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等。

此外,许多教育培训机构,针对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发了大量免费的模拟系统,对于学生的自学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三)教学方法改变

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带来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在课程改革中实行了分层教学,引入了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分层次教学。根据问卷调查和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结果,把大一新生分为A、B、C三个级别,打破传统的单班授课模式[4]。通过分层次教学,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学时和讲授的重点、难点有所不同。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让学生进行自学。引入翻转课堂,课堂上不再是以讲授为主,而是以学生练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真正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作业情况,综合考评本章节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互助等方式,解决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翻转课堂的引入,使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抛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改变,从根本上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升了教学效果。

以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为例。传统的授课模式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或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在电脑上操作练习,教师进行辅导。而在翻转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学资源中的视频、微课、模拟练习等,提前自学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学生主要是把提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进行集中、分类,然后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于每一个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组内其它成员先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寻求其它小组的同学进行帮组。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行集中和分类。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点评,讲解。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大大压缩,学生互动讨论的时间增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四)考核方式改变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有的是理论考试,有的是理论加实践。大多数是教师出题,教师改卷,再加上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基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课程改革后,采用考取二级证书代替传统考试的形式。对于部分春季高考的学生,如果入校前考取了二级证书,则此门课程可以免修。学生通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取证书,即认为本课程通过。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即可以学到与实际工作有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也可以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增加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表2 传统考核方式与改革后的考订方式对比

四、改革效果

(一)学生证书考取率

基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从2015年开始实施。通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的证书一次通过率由最初的60%提高到现在的90%,二次通过率可达98%。学生证书考取率的提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知识,而且考取了一门证书,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与非课证融合的班级对比

2015年初,基于新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开始在2个班级试点,通过试点班与普通班比较(见表三),学生在课堂出勤率、课堂秩序、证书获取率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试点成功后,基于新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的课程改革在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效果良好。

表3 试点班与非试点班对比一览表

[1]钱薇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下)[J].中国电化教育,2014,(5):33-38.

[2]岳宗辉.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次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0):87-90.

[3]http://www.neea.edu.cn/.

猜你喜欢

证书教学资源考试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收录证书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