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湘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2018-03-07陶润东宋建军尹建强黄珂

绿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资源调查保护管理古树名木

陶润东 宋建军 尹建强 黄珂

摘要:对临湘市市区古树名木的树种与数量、分布情况、生长现状、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湘市市区现存古树名木14株,隶属7科7属6种。根据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详细分析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和保护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古树名木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为各地进行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保护管理;临湘市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7-0102-04

1 引言

古树名木见证了所在区域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和自然环境气候更替与物种的衍变,是城市与自然界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生态和科学价值。原城乡建设部在经过广泛调查取证、搜集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规定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称为古树,国内外珍贵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为名木[1]。临湘市的古树名木历经沧桑,长期经历了当地环境气候的考验,对当地生长条件、气候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因此,积极研究古树名木对古树名木后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基本情况

临湘市地处湘北边陲,城区面积30 km2。位于北纬29。10'~29。52',东经113。15'~113。45'之间,居武汉、长沙经济文化辐射的中心地带。临湘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 d,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 mm。临湘市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全市古树名木以樟科最多,其次是桂花、枫杨、朴树等。

3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3.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古树名木(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国内外珍贵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的树木)[1]。

3.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有5个方面:①古树名木的种类与数量;③古树名木质量,包括树龄、保护级别、生长势、树高、冠幅、胸径等主要测树因子及树木特殊状况;④古树名木分布情况,包括所处区域与位置类型、环境状况、地理坐标;古树名木所处的海拔、地形(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土壤类型、土层厚度、紧实度)等立地条件;⑤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情况,包括历史档案资料、权属、原挂牌号、保护管理单位或个人、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建议等。

3.3 调查方法

组织专业调查队伍,于2017年9月,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要求,采用实地逐株逐片调查的方法,对市区内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进行每木调查。具体调查方法因内容而不同,其中树种鉴别主要由调研员分析确定其树种植物学名称,对于有疑问或难以确定的树种,则留样采集标本与同行探讨,并查阅相关植物分类学的资料确定其树种名称或将采集标本送上级专家鉴定;地理坐标采用指南针软件定位读取;树龄主要根据历史档案资料、走访及利用伐桩、根盘分析推算等形式综合来确定;树高用测高器测定;胸径、地径、冠幅用皮尺测定;海拔采用指南针软件判读确定;彩色照片记录全株现状;其他调查因子则根据实时场地考察与访问的情况确定。

4 资源现状

4.1 分级

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的分级标准,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300~499年,国家三级树龄100~299年;国家级名木不受树龄限制。[2]2017年9月经全市古树名木资源种类调查发现临湘市古树名木共14株,其中国家二级古树3株、三级古树11株。树龄最大的古树是长安街道办建设局院内的朴树,树龄350年,胸径133.8 m,树高120 m,冠幅143 m(表1)。

4.2 科属种统计

从表1看出,临湘市市区古树名木以樟科最多,总株数5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35.7%。其次是木樨科3(株)、榆科2(株)、胡桃科2(株)、殼斗科1(株)、罗汉松科1(株)。临湘市城区古树分布区域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在长安街道办市委院内,建设局院内、长城铺上国道边、飞跃峡山花红坡长安街道办鸿鹤陈家老屋边、水利局对面、建新北路光荣院旁等地。

临湘城区古树名木的生长势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①生长优良:枝繁叶茂,树干饱满,叶色浓绿,生长正常,有2株,占总数的14.3%(图1);②生长中等:树冠较丰满,无自然枯损、枯梢,但生长趋于停滞状,有5株.占总数的35.7%;③生长较差:枝叶稀疏,生长季节新生叶片少,白然枯梢,树体残缺、腐损,长势低下,有7株,占总数的50.0%(图2)。基于临湘市古树名木的调研情况,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5 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

5.1 管理责任制未落实

2011年湖南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其中缺少有关古树名木的实施细则和管护技术操作规程[3]。由于大部分古树隶属集体所有,目前许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单位、古树名木基层保护人员和执法人员未责任到人。许多古树尤以偏离市中心的地带在管理和保护方式上简单粗放,名木古树生存环境恶劣,任其杂乱生长,以致一些古树受白蚁、毒蛾等病虫害危害,遇洪水风雪雷击及不可预知性自然灾害而受摧残,生长势较差,甚至濒临死亡。

5.2 群众保护意识薄弱

经调查发现,目前该市古树名木的保护未受到全市区人民的重视。第一,人为地在树上乱刻、乱画、钉钉子、拴绳挂物、乱搭建筑物等对古树名木造成伤害;有些古树名木如水利局对门生长的香樟地面均用水泥硬化,仅留很小的树池,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降低,使得古树地下根系吸水、通气受到阻碍,抑制根系的生长且易滋生厌氧微生物并产生毒素,导致古树根系受损而影响正常生长。第二,是在城市经济建设过程中,在修路、架桥等新建或提质改造的工程中,使得一些古树和珍贵树木被砍、被移植。第三,是近年来随着市区绿化进程加快,城区盲目移植古树进城,实施方法不当导致许多古树移植后死亡。

5.3 古树名木自身因素

古树几百年的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有限,容易出现树干空洞、枝叶萎缩等缺肥症状。并且随着树龄增长,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降解,光合作用能力相对降低,呼吸效率提高,树木长势明显衰退。同时,古树旁任意堆放垃圾导致古树生境土壤次生性盐碱化,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古树吸收养分,导致古树生长困难。如喜酸树种引发黄化病,落叶阔叶树则提早落叶;古树缺乏树体的专业养护,白蚁、天牛及食叶害虫等病虫害危害引起古树生长不良,形成枯朽树洞等[4]。此外古树名木未设置防雷击的设施.造成古树衰弱甚至烧伤致亡[5]。

6 保护管理对策

6.1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规范保护管理制度

针对个体或单位擅自移植、砍伐等毁坏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中有记载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供法律制度依据;此外《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以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作了专门规定[6]。尽管有以上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我国仍缺少国家统一并具有强制性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各级单位实施细则。比如在临湘市飞跃峡山花红坡和长城铺上国道边部分苦槠、香樟古树未受到保护被砍伐、移植。因此仍需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职责,由各级政府负责,在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统一领导下,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分别由林业和园林部门负责。古树名木保护主管部门要依据土地权属,与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保护的责任、义务和管理措施。

6.2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管理意识

在每个人民群众参与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古树名木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扩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范围,比如开设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主题讲座、宣讲会、发放古树名木科普书籍、公益微视频宣传、张贴保护古树名木标语、警示牌等活动发动群众投入到保护古树名木的工作中。

6.3 开展古树名木研究,加强科学管护

为确保古树名木能够正常地生长,园林、林业及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开展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比如古树的抗病虫害、复壮、树龄测定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负责引领指导全县古树名木的保护及管理工件.同时考虑本区域古树名木生长现状,从而进行对古树名木生长及衰弱根源的研究,及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诊断,提出保护复壮的具体指导意见,认真严谨F进行总结,并积极吸取国内外古树名木保护经验,开展技术交流.制定一套适宜本区域的古树名木保护规范。

6.4 实行古树名木后备资源保护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日益复杂、恶化,使得古树后备资源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很大的影响。作为古树后备资源进行保护,依据树龄在80~100年的树木建立古树后备库,制订详细保护计划,登记备案,针对古树后备资源现状及未来城市规划的变动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在调察古树名木期间,同时整理了80株的后备资源树种,其中以香樟占绝大部分,以沅谭河风光带和市委院内的树木生长、保护尚好。因此,为进一步加大保护的力度,需将古树名木后续資源囊括到保护范围内,呼吁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并申报,实施城乡全领域深度调查与保护。

7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临湘市的古树名木调查,发现临湘市古树名木共14株,其中国家二级古树3株、三级古树11株,主要以香樟、桂花、朴树为主.分布在市中心及城市干道附近。调查过程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明确各古树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贴牌保护,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各地进行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参考。

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是项长远的工程,既具专业性,又具系统性。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规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深入古树研究加强科学管护、开展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研究的运行,为未来持续稳定地开展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方法和思路,同时强调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并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镇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圉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

[2]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R].北京:全国绿化委员会,2007.

[3]冉德龙,傅丽娜,文 瑛.永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绿色科技,2015(9):162-163.

[4]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石荣胜.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229.

猜你喜欢

资源调查保护管理古树名木
徐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自然保护区风景资源保护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