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2018-03-07陈狮弟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落实初中生物

陈狮弟

摘 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从如何加强初中生物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方面,谈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生物课堂教学;落实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这是一套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育人目标体系。要达成这一目标体系关键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转化与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要高度重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就要既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突出生命观念这一生物学科本质精神的培养,更要注重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课堂的生命性、生活性和生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命个体的存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而又个性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心灵上觉悟,从而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初中生物课堂还要将学科知识生活化,捕捉学生身边的生物学知识,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操,获得生物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生物课堂的生活性。初中生物课堂还要构建好教师和学生群体以及课堂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保持好教师与学生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基础与创新之间的“生态平衡”,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维护学生心理平衡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呢?我们拿“细胞的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教学来进行举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直接把细胞通过生长使体积变大、通过分裂使数目变多以及细胞的分裂过程仅就课本的图示进行图解说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只要求学生听讲、记笔记,形式枯燥,教学氛围也比较沉闷,教学效果肯定也不理想。教师可以先应用多媒体展示几个问题情境,例如,“一个人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发育,从小长大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什么变化?”“一粒种子成长一棵参天大树细胞发生什么变化”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再和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多媒体视频给学生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然后再总结学习成果。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充分体现课堂的生命性、生活性和生态性,就能更好地落实生物学科生命观念的培养,达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方法和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科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要让学生学习和领会探究的过程,进行必要的探究活动。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努力完成课内要求的探究活动,通过积极创设情境、精心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思考、体验,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我们还要充分开发课内外的生物科学发展史、生物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规律来组织学习活动,训练理性思维,养成科学的态度。例如,在进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过程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感悟和收获,明白了遇到困难切忌焦躁,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又如,在进行“显微镜的使用”的教学时,如果教师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实验,而是告诉他们“如何操作显微镜”的话,学生并不能了解显微镜使用有哪几步、每一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总结出显微镜使用的原理、注意事项。这样让学生手脑并用,就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在“做”科学中获得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再扎实、教学活动再丰富,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教師要领悟和秉持开放性的精神,创造性地教。重视教材中课外阅读栏目的拓展功能,引导学生在课后、课余加强阅读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深化人文精神。也要适当布置一些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例如,认识校园中的生物、制作动植物标本、制作叶脉书签等等。或者根据学生意愿,开展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积极为学生提供走进社区、走向社会的生物主题实践体验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参与实践,培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品格和能力。例如,设计食堂食品安全建议、垃圾及污水处理、母亲河水质检测调查等。学生只有把知识迁移到生活,把目光投向社会,才易于激发出社会责任感,在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人的道路上,更具积极性、主动性和内驱力。

总之,初中生物课程担负着让学生习得生物学基本知识,养成理性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能力,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坚实基础的使命和任务。通过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我们初中生物教师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陈小颖.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2016(9):50.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教学落实初中生物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之提问技巧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