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心理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2018-03-07张婷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引导心理健康

张婷

摘 要: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这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近年来,各种负面事件频现象牙塔内,一股腥风戾气吹入了纯洁恬静的读书之地,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心理正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此当前及未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研究及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认识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根据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如今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已经不见“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悠闲生活方式,女性也很少蜗居在家进行“相夫教子”了。父母们以各自的方式满足着孩子们经济上的需求,而忙碌的生活方式使父母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需求。相同的是,目前全社会还是盲目崇拜高分高校,导致部分教育者也迷失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成人后对国家、社会、家庭的意义和贡献离不开学生时期的教育,所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整个社会而言其意义重大。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

对于心理健康的含义,很多专家和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层面给出不同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心理健康就是“自信+热情”。意思是说当活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目前通用概念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单一层面上说,心理健康指的是人在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应保持肢体和认知一系列的协调性,能够正常适用社会的发展,对于一个学生健康状态的衡量不应该是指身体上没有问题,而且要在心理上呈现完美状态,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课堂上学校教育为主体,除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讲解之外,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成为学生心理教育的辅助手段,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以教师的理论教育和实际相结合,进行科学人文的指导。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心理学专业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目前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症

厌学症是目前在中小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8~13岁的学生,因为学生害怕进校园,更害怕见到老师,久而久之产生恐惧心理,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就是不愿进学校,作业不及时完成,上课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

2.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学生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发育正常,但是因为学习能力没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这种症状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大致分为书写障碍、语言障碍、阅读障碍等。

3.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是由考试所引起的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头脑混乱等。

三、应对措施

面对中小学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相关对策,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实际学习水平,例如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好动情况,教师应正确面对这种问题,不能打压学生天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是否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第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民主活泼的氛围,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打消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使得学生在存在问题时,能够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促进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共同发展。第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等情况,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主动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该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其对学习的态度。第三,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学专业中也被称为断乳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好奇心重、叛逆性强,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不仅要借助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更要建立家长、学校、社会三者一体的合作机制,在课堂上借助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力量影响该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与其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表现,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第四,开设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室,要注意教师在与学生了解相关问题或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遵循保密的原则,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和看法,并对学生进行分析,遵循循循善诱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看法,适时举办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或演讲比赛,做到防患于未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借助教师,还要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教师也要改变自身的观念,进一步多方面努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韦有华.人格心理輔导[M].华东教育出版社,2000.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引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