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

2018-03-07朱素娟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互动探究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朱素娟

摘 要:语文是我国院校的重要课程,也是母语基础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课程。课程开设之初,语文没有得到准确定位与足够重视,甚至被边缘化,因而对语文教师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进行语文教育造成阻碍。语文教育力求能够引导当代学生主动追求理想,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与工作岗位。

关键词:语文阅读;互动探究;高效课堂

当今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已经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丰富并完善我国的母语教育。当代学生的年龄与心智水平都逐渐成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模式逐渐由认知型转化为开放型,学生的学识、自身思想与人格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另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它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能通过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传递价值观念。

一、结合教材与教学内容,开展分析教学

中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内容大都是考试大纲中涉及的内容,少有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应有补充教材、超越教科书的限制。中学语文教学是知识经验的总结,教师通过间接经验指导学生学习。中学语文教师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练习主要分为基础训练与能力提升,教师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中学语文课堂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效率,教师选择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做好归纳总结。

例如,对诗歌的阅读鉴赏,题目要求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及其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通过一定的形象描写,展示意象与情境。教师往往引导学生面对此类题目即可运用情景交融的方式鉴赏诗歌,分析其表现手法。这种学习方式方便快捷,学生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有质量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熟练答题技巧。

然而,凡事讲求适度,过于注重练习易使语文文本阅读教学陷入误区。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以20世纪初天津市井生活为素材,描写生活在俗世中的各种奇异人士,其中小说结构典型、内涵深刻,故常被选入高中语文试卷小说阅读模块。以小说《酒婆》为例,《酒婆》记叙了主人公在“首善街”小酒家喝惯了掺水的假酒,每日似醉非醉,摇摇晃晃穿街而过,不曾有过危险;却因偶然喝了真材实料的酒,酩酊大醉,横冲直撞穿越马路而遭遇车祸的故事。小说阅读其中一题考查“首善街”命名的用意,教师在讲评本题时强调学生分“内容”与“作用”两个层次答题,答题方法不难掌握,而文本背后的深刻社会历史内涵却难以深刻理解。学生或许对酒婆的遭遇不以为然,极少数能意识到作者冯骥才幽默中略带戏谑语气背后的沉重。

二、避免程序化的教学方式

中学语文教师为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按照既定顺序推进每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现阶段大多中学语文教师检验语文学习是否合格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有悖新课程标准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统一,以质性评价为主的理念。出于应试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趋于形式,教师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与谈话法传播知识,结合课后习题进行知识巩固。

三、作品分析

例如,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通过语音层面展示出强烈的音乐美,通过词句的重叠与韵脚的规律反复与诗歌柔美的叙述,給人独特的审美感受。《雨巷》中用的重复写法,使得全诗能够在内容上首尾呼应,重叠的诗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也增强了全诗的柔美情感。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谨记通过意象法赏析诗歌,却并未深入地了解到应当秉持着一颗“穷追不舍”的好学之心探索自身对诗歌的真实感受。教材课后习题中提出“若该诗中最后一节的‘逢着替换为‘遇见,则作品效果如何”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会作答“不能替换”,但未必能对其原因作出到位分析。出于繁杂的学习任务,对文学缺少兴趣的学生往往只着眼于“背诵并默写”的课后要求,却无暇去体味“丁香”的高洁与美丽,也琢磨不透“油纸伞”的冷漠和凄清。

对诗歌的点睛之笔:“我在寂寥的雨巷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颜色的姑娘”,受认知水平发展与中学阶段浅尝辄止的教学方法的限制,学生至多得到“本句给人一种凄凉、孤寂、迷茫的诗意感,这种诗意的朦胧与神秘,诠释着诗人对丁香女郎的向往,这既是一种雨季的环境描写,也是一种心灵的萧瑟”的感受。

语文课程也承担着引导学生与当代社会逐步接轨,更快地提高自身思想,更好地学会自我表达,同时提升对待事物鉴赏能力的责任。总而言之,中学语文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将该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M].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2-26.

[2]刘文菊,肖玉华,赵松元.中学语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40-144.

[3]程箐,刘汉波.初中语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8-120.

[4]薛金星,李芳华.中学教材全解·初中语文必修1[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3-1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互动探究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电子白板“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