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8-03-07杨宇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教育

杨宇

摘 要: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教育即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走入学生的生活,将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即美术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美术教育

美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生活中,“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就是生活。理解生活,才能欣赏美、表达美。“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

一、“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和意义

“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出发,借助教学手段,设计一种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活动中来。“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体现出了美术的情感性。美术是我们表达感情的直观语言,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色彩是人类情感的载体,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感官,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美术作品饱含着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的不懈追求,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营造“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氛围的方式

新课改呼唤生活化的美术课堂,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生活化课堂氛围。“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将学习活动与生活中的情景、事物、体验联系起来,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建具有生活化氛围的美术课堂。

1.真实性——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核心

最有价值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教育。因此,课堂生活化的核心是真实性,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拒绝虚假的情感,师生情感的真实流露与交流带给学生与教师的体验是令人回味的生活,其效应是不可低估的。(2)求真是人类传承知识的准则。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认知与学生的认知会存在冲突和不一致性,需要借助学生认知冲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内化与认可的知识,才是真正有效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自己的理性思考、情感体验与理解表达,学习才具有真实生活的内涵。

2.随机性——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特点

生活中的课堂是不会有彩排的,每节课都是一场“现场直播”。而“现场直播”的课堂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当学生思维活跃、心灵开放、情趣高涨时,课堂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高潮,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热情,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充满生命与活力。

3.个性化——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体现

生活化的课堂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在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发展学生个性潜能,是对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的尊重,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根本,也是现代教育努力追求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个性特征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具有“生活化课堂教学”特征的美术课堂教学与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相比,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1.综合性

首先,美术教育要突破与生活的界限,加强学生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其次,美术教育要重视不同背景的文化上的内在联系,并传授跨区域、民族和文化的共同知识与价值,以表现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于美的共同向往和追求。

2.社会性

艺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有一双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美、分辨美的能力。

3.实践性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实践直观的表达。事实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离开实践验证,也会趋于形式化,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拓展。因此,美术教學努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学习者“从做中学”。

四、“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在生活化的初中美术教育中,课程资源和课堂教学都将反映出它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力图从这几个方面探寻“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所以,我们还应加强对身边各种自然文化资源、公共文化场馆、网络资源和现代“流行美术”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反映出美术学科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

美术教师应该利用少年宫、文化宫、美术馆、博物馆等这些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由于它们鲜明的直观性特点,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上的刺激,所以是较为理想的学习情境。而且在这些场馆中开展学习活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产生持久的记忆。

(2)拓展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

这样的资源主要是指各类的民族文化遗产、现代城市环境以及自然风景,如城市建筑、环境雕塑、名人故居和古典园林等。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应充分利用这类自然文化资源,美术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和研究各类自然文化资源,发展他们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和较强的文化意识。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化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地获取大量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的美术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对美术视觉信息解读、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計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弥补部分学生造型能力的不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

网络的发展使信息的交流传递变得十分快捷,教师利用网络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并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实时评价等学习方式。

2.“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应该努力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善于利用美术图示的启发性来发展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1)在情境中教学

由于初中生独特的认知心理特征,生活情境对他们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直观的学习情境会让他们更易于接受知识的传授,也有利于快捷有效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构建合适的情感和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而深刻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愉快并引发强烈的兴趣与动机,自觉地投入到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从而逐步发展审美素质和美术修养。

(2)美术图示的启发性

美术图示的变化能开发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巧妙的构思,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美术图示,合适地运用这些美术图式可以启发学习者的思维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使之具有一双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

(3)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和谐的师生关系

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是美术教师适应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容,主要有U形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和写生式排列法。这三种形式各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帮助学生接受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五、美术教师怎样创设“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根本依据是教材,课程主体是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学习有把握。教师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熟悉,更要求美术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结构,站在学科最前沿,努力营造超越本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另外,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开发设计能力,能够着力于课题的泛化,即从本学科教学内容展开,联系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

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能以“情感”这条主线,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运用不同的教法,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参与,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及学习习惯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生活化教学的中心是生活,它是将课堂教学建立在直观、真实的生活背景上,带领学生实践性、创造性地解决学习活动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美术课堂生活化是将“美”还原为“生活”的教学。它关注课程的丰富性和综合性,将美术学习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美”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罗蓉.美术生活化教学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9(6).

[2]谢剑锋.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J].教学探索,2008(2).

[3]方长明.生活化课堂[J].新课程,2009(5).

[4]陈明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0).

[5]沈晓敏,任友群.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案例分析[J].教育参考,2001(7).

[6]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美术教师美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发展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