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未见岳阳楼产生岳阳名篇说起

2018-03-07任崇林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岳阳楼记创作

任崇林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作为传诵不衰的古代散文名篇,登临写景散文的巅峰,无论其语言、文法的精美,还是“忧”“乐”的高风亮节,文道的至美合一成为一座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同仁们都知道,范先生并未去一睹过岳阳风采,这颠覆了久已不变的真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先生不是先知先觉,何来神来之笔。笔者以为,这就是语文实践之功效,知识积淀是其实践的结果。虽然,未至其境,但耳闻中应该有了大体的轮廓,山、水、湖、楼;雨、雾、阴、晴已然于心,再加上善于把握或者说有亲身的体验,对人的几种遇境而发的心态淋漓尽致的再现。这样名篇的产生就不足为怪了,在具体的生活中才能创造出语文的灿烂。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由于受生活阅历、生活环境、教学氛围等众多的制约,学生获得的直接感受和一手素材积累是有限的,作为施教者,如何能立足本地实情,通过积累、提炼、创作,由已知的认识达到酝酿新的未知的作品,一直以来,是笔者探究的话题,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直接和间接的知识,在品味《岳阳楼记》的创作过程中更加明确了一些再创作的体会。

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主题的高点在于积累

一篇文章的深刻与否,价值大小,无非言志抒情,而这就是写作前主题的提炼和开华,《岳阳楼记》针对大众化的情感,“以物喜”“以己悲”,提出“先忧后乐”至高境界,感叹“微斯人”的落寞,对社会何尝不是一种震耳的呐喊。范老先生能够有这么高调的情怀,在于对历史的积淀和对生活的分析判断,并不是单纯的清高愤激,更不是把酒临高涕零,而是在生活中积累迁客骚人的悲喜,积累情随境移的画面,在俗人和凡情中、心志的雅俗间取舍,只有多元的主题荟萃,才不是闭门造车,加上范先生自身的高雅情趣和志高理念,结合友人给予的创作平台,才能在借鉴和学习中提升主题的高点。

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素材的丰富在于积累

无论“无米之炊”还是“胸有成竹”,文思泉涌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偶然,“北通巫山,南及潇湘”“阴风怒号”“春和景明”,无不是知识的积累,地理、天文、物候、风俗、社会大事、人物情感,众多的知识点都是我们写作的基本素材,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充实文库,才能成就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素材的积累不一定是自己亲身的历练,更多的应该是他人的成果,我们不妨通过两种手段获得这些素材:一是直接获取,我们生活中发生和存在的现象和事情,在观察后汲取有收藏价值的予以保存;二是间接获取,那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经历等,我们在积累时必须有的放矢,合理取舍,保证写作的素材充实和丰富,同时也符合写作的再造属性。面对众多的社会信息和材料来源,选择巧用和加工,做到有用而集、有用而出。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结构的多变在于积累

文章的看点不仅是主题的突出和故事的经典,特殊的结构也会为作品增加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从《岳阳楼记》中可以清晰地体会到结构的作用,开篇的引子,总览的大气,悲喜环境的情感变化,至高境界的点睛,无奈的惆怅,在“满目萧然”“心旷神怡”“古仁人之心”等中跃然而出,完全脱离先绘景、后抒情的模式,在结构变化中突出主体。我们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必须确立文无定规的理念,在变化中抒情达意,但不是一味的变,而应该因文因事因景因情而变,变得灵活,变得趣味,变得自然,这就需要积累。当我们在写作中真正能脱离一些所谓的规范,文随心动的时候,我们的作品就达到了一定的美感,当你真正心中无物的时候,那灵感和神韵就会如约而至。在创作的美好享受中,情生景色,景蕴情愫,多样形式,不同风格。

四、“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语言的精彩在于积累

品文的首要目的是乐趣,除了专业人士的读书,我们大多数的人无非是休闲时候的放松,所以说一篇美文更多地体现在语言的精美上,读得赏心悦目,品得怡神怡情。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程度?让我们再看《岳阳楼记》,长短句的变化,骈体句式的朗朗上口,跌宕起伏的感情更替,对偶、比喻、借代、互文、设问等的修辞应用,景物描写的生动,人物感情刻画的细腻,无不在语言的宣泄中得到更好的诠释。朴实的,华丽的,黄土高坡的豪放,小桥流水的婉约,登高放歌的磅礴,曲径落英的无奈,倚窗独望的憔悴,只有达到一定的积累量,美词美句美文才会应运而生。用心去学习、体会、酝酿、再生,涅槃后就会有更多的精彩。

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的开阔在于积累

诗文几千年来都是在革旧出新中发展,确切地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文章的灵魂。我们不妨把《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做一比较,《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是作者亲历的体验,《岳阳楼记》没有实地的游览,在创作中就出现了差异,前两篇对景和事的描写就细致,而后者更侧重粗线条的勾勒,大处着笔,宏观着眼,用“前人之述备矣”自然带过细节描写的短板,别具一格,扬长避短,让人根本体会不到这是一篇凭知识积累而创作的新作。用创新的理念追求创新的方法,是我们写作的必然趋势,也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文载道,文涵情,万紫千红春花艳,独翘寒崖笑冰坚,原本没有的路是人们用心的墨汁、手的金笔,在文的一方潔土,绘出别样的流彩胜途。

学无止境,写作的方式也无止境,只有踏实积累,用心去善待写作的各种元素,才会在笔下生出精彩的文章,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养成的习惯,也是我们和学生共同写好文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积累的方法上,必须遵循直接体验和间接移植的原则,因为孩子们生活的空间有限,只是对狭小的区域有粗浅的了解,作为指导者应该给予科学的指导:(1)材料的代表和价值性的取舍;(2)对材料的收集归纳要有指向性和合理分类;(3)材料的自身化融合和提取;(4)对积累归纳转化的材料的无痕表达。所以,结合孩子们自身的不同写作底蕴、生活环境等因素,突出普遍原则下的个体差异,在积累中沉淀材料,在积累中充实思维,在积累中创新写作。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岳阳楼记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拥有一种“超能力”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岳阳楼记》接受史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分析
创作随笔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