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案教学中语文味的营造

2018-03-07师志刚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词句学案美的

师志刚

在减负增效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案教学如何回归语文本真?如何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如何用学案的方式学出浓浓的语文味?我们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设计有语文味的学案

(一)学习目标尽显语文味

课文归根结底是我们用来教给学生听、说、读、写方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后,应该想方设法寻找出课文中可以作为训练的点,并把这些训练点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有的老师在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天气知识的认识上,这就把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其实,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形象,富有韵律美,极具画面感,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执教老师应将学习重点放在对语言的感悟上,借助文本的语言材料,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感知美趣;引导他们去理解,化抽象为具象,并适时归纳这些语言的作用;让学生自由朗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朗读中体会出语文味;试着背诵、抄写积累这些语句;把收集到的有关天气的谚语进行交流,那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已尽在其中了。

具体到一篇课文来说,以下内容应是语文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或精彩的段落,指导学生积累优美词句,指导学生学会概括文意,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揣摩课文表达方法。

(二)学习过程围绕语文味

【预习导学】指导学生读出语文味

预习导学部分是学案的第一个环节,对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对后面语文知识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通过自学自读感知课文。学案的第一要务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初步交流,为后面内化语言材料、涵养丰富内涵做铺垫。阅读有默读、朗读、速读、跳读、听录音读、配音配乐配画面朗读等多种方式,我们应根据学习的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才能有层次地训练。这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因此学案上的学法指导必须明确。

如《记承天寺夜游》的读课文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1)初读课文,一字一顿地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摘出你所收获的新字、生词。

(2)再读课文,在读通句子、注意停顿的基础上,读得越快越好。

(3)三读课文,试着读出一点古文的韵味。

(4)读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一导学流程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去感知词语的色彩,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书读得有声有色,心醉文中,文在口中,越读越有味,这才是真正的语文阅读。

【合作研讨】

1.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说出语文味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跟着学案深入研讨课文的过程。本環节设计的问题均有一定的难度,一般需要学生群策群力、合作探究方能有所收获。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想说、敢说、会说、说好。课堂气氛轻松快乐,学生进入预设情境了,自然就想说、敢说了,会说、说好就是说出“语文味”。我们对学生课堂上的语言的要求不外乎十二个字:正确、响亮、流利、完整、达意、创意。

2.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品出语文味

语文需要“品”,要品出其中的苦涩甘甜,要品出其中的热情豪迈,要品出其中的平坦坎坷。品出滋,品出味,语文只有在“品”中才能见“真味”。学案教学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每课总有一个赏析句子的环节。那如何品?笔者认为,首先要品字词,课标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就是要我们从字词中品出语文味了;其次是品语句,所谓关键词句,就是指课文中能反映主题、概括主要内容、暗示课文的思路、标示句段之间的关系、对课文表情达意至关重要的词句。我想,古人说的“品词析句”就是这个意思了。

例如杨绛作品《老王》的学案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什么叫“镶嵌”?这里为什么用“镶嵌”?你读出了什么?作者为何这样写?具有这种魅力的词语还有哪些?请找出一处试做分析。

这样的品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内核,领略到文本中独特的情感与思想,并且由点到面,迁移到其他有生命力的词句上,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读书习惯。

二、营造有语文味的课堂

语文味就是教师精心的导入。有人说:“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实践证明,恰当的有诱导艺术的导语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违背。

语文味就是教师巧妙的课件。多媒体的特点是图声结合,图画美音乐美并存,这样可以给予学生美的享受。但必须注意,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选择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合适的媒体,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一一呈现,这样一定能使多媒体课件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语文味,就是老师精彩、精致的课堂语言。美的语言,会把课堂演绎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它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文本身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会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氛围,营造一个怡人的读书的场;可以为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引起学生的共鸣,深深打动他们,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语文课就应该旗帜鲜明地追求“语文味”。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读者与作者、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融通,情与情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学案教学模式就为文本(代表作者)、老师、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彼此浸润在书声琅琅、墨韵醇厚、唇芳齿香的美好境界中,享受着语文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品味着语文味的余香阵阵。用好学案,会让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依旧浓郁、依旧芳醇。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词句学案美的
乡愁导学案
好美的雾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