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写,彰显语文之美

2018-03-07李金文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树木叶黄叶

李金文

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

師:从题目看,课文写的内容是……

生齐:木叶。

师:文章选自《唐诗综论》,“说”的是木叶,而且“说”得专业,预习课文时是不是觉得不好理解?(生点头)

师:那就让我们化繁为简,一步步走进文本。哪位同学先说说文中“木叶”的字面意思?

生:树叶。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树叶,为什么在文中称木叶了?它们是同一个事物吗?

生:好像不是,又好像是。(生笑)

师:感觉不一样,却是同一个事物,只不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你是不是这么想的?(生点头)

师: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说具体一些吗?

生:树叶常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木叶则出现于诗人的笔下。

师:在鉴赏诗歌时,我们会给“木叶”这类词一个专业称谓,称它为……

生(齐):意象。

师:“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藉中了。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我”而外,天地间的万物,甚至是人,都会成为诗人眼中的“物”。物原本是客观存在的,不带有任何情感,可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蒙上了一层主观色彩,正如古人讲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下面,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一句诗,结合本文的论述,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屈原《九歌》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我在想屈原立于洞庭湖畔,怅望着秋叶飘零于清冷的碧波间,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啊!

师:这种孤独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能说具体一些吗?

生:深秋、清冷的湖水、飘零的黄叶。

师:你感受出了深秋的寒、湖水的清冷,以及透着黄色的叶子,并且用飘零修饰叶子。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觉得那些叶子已经干枯了,在风中正发出飒飒的声响。

师:哦,你已经听到木叶的声响了。

生:屈原独立寒秋,让我不禁想到了文中我喜欢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觉得屈原也有相似的感受,满天飞舞的木叶仿佛一块块巨石般压在了诗人的心头,使他艰于呼吸视听!

师:你用“艰于呼吸视听”形容诗人的感受,不仅让我们感触到了一种自然氛围,而且还让我们触摸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内心感受。

生:我能嗅到洞庭湖畔,飘落在地的每一片叶子上,似乎都浸满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忧怨与愤懑!

师:大家的感触非常敏锐。正是因为意象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如同本文所说的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才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想象空间,才有了大家别样的感受。

二、选中教学演练点,感知品味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找一句文中你喜欢的诗句,仔细品味其中的意象,思考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并把你的品味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生:我喜欢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我们常说,树大招风。“高树”,会有更多的枝桠,更加繁茂的叶子,树上的叶子越多,风吹过,诗人的悲情也就愈加沉重,情感便表现得愈发饱满。

师:高树有更多的枝叶,枝叶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的才华。譬如曹植,正是因为他才华过人,才被他哥哥嫉妒,一再想置他于死地。

师:高树之上的片片叶子,就像诗人笔下的华丽辞章,诗人因其荣而生悲啊!

生:我喜欢“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一个“扫”字,让人心头顿冷,树上的叶子被“扫”光了,把枝桠又“扫”得生疼。一方面写出了晚秋月下的天高地阔,一方面又蕴含了诗人的孤寂落寞。(掌声)

师:真乃才女也!你能说说“木”与“树”在诗中出现时,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生:木与落叶紧密相连,木中含有落叶的意味。

师:这也正是作者在文中得出的木的一个艺术特征。

生:我喜欢曹植《美女篇》中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人精心打扮一番后,觉得无聊,于是提上绿箩,走过逶迤的小道,停在了一株桑树前,伸出纤纤素手欲采摘桑葚;柔嫩的枝条也怕伤了美人的玉指,纷纷舒展开来,就连那坠落的叶儿,也翩翩迷恋,轻轻地,轻轻地,在空中盘旋。(掌声)

师:须眉也发力了,欲与巾帼比高低。那碧绿柔嫩的叶儿,还未曾一睹美人的容颜,怎会心甘情愿地落到地面?

生:我喜欢司空曙的“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让我想起了游子的漂泊、离人的叹息。雨中与灯下相对,灯下的读书人在仕途之中,不也苦雨逼身。白头人,不就像雨中的黄叶树吗?渐至生命的尽头,空悲切,一事无成。(掌声)

师:原来这“黄叶树”也如同“木叶下”啊,吟不尽的是落魂仕人的忧愤,道不完的是科举不第的悲痛!

三、选中教学拓展点,读写并进

师:赏析了这么多的诗句,能看出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不知同学们想没想过一个问题,诗是怎么写成的,看能否找出一点规律。(生无语)

师:结合这篇文章看,“说木叶”,实际上是谈论诗歌中的意象。写诗之前,我们应选定一个或多个物象,然后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就有了意象,再把所选意象连缀点化为读者眼前的一幅图景。简言之,诗歌的创作可分三步,从选取物象到寓情之中再到连缀点化,即从物象到意象再至意境。下面,请同学们选取一个或多个典型的物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写一首小诗。体裁不限,基本押韵即可。

生(投影展示):

胡杨赞

层层叠叠

叠叠层层

延伸到天尽头的

不只是流沙

还有你躯杆上的年轮

这是我写的一首赞颂胡杨的现代小诗,我想通过“流沙”“胡杨”“时空”来表现身处戈壁的胡杨林的感受。

师:能具体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我也说不清。

师:可从题目看,你的感受应该很明确啊?

生:我是要赞颂胡杨,可写着写着就掉进一个由时间与空间交错而成的巨大漩涡中去了。

师:出不来了?(生笑)是因为你凝眸于背

景,陷入沉思,而忽视了真正的主体应该是胡杨,其余都是它的陪衬,是为了更好地凸现它的某种品质或精神。

生:我明白了,应该在最后面点题,这样前面的铺垫也能显示出威力了。

师点头:大家想想,这画龙点晴的一笔该如何写呢?

生:书写着你的坚贞!

生:烙满了你的坚强!

生:铭刻着你的不屈!

师:最后,老师也想“点”上一笔,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师投影)

胡杨赞

层层叠叠

叠叠层层

延伸到天尽头的

不只是流沙

还有你躯杆上的年轮

染红的那一片岁月啊

(本文系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首批立项重点课题“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下的当堂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S[2015]GHBZ051)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职教中心(735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树木叶黄叶
茄子黄叶“因”不同 防治方法大不同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高树标 《仙台》 190cmX290cm 纸本水墨
高树标 暮色苍茫看劲松纸本水墨 140cmX280cm
黄叶片片步深秋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默默黄叶迎初秋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崔黄叶”趣话
《秋色寄高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