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细节,引导学生感知文学形象

2018-03-07庄晓佩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周瑜内心文学

庄晓佩

和其他艺术形象不同,文学形象看不见、听不见,属于心象的范畴,这是一种需要学生用内心去感知的间接形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的细节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文本的文学形象。由于感知文学形象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故此,教师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感知和探究。

一、揣摩语言,认识具体物象

文学形象和雕塑、绘画、音乐等皆有不同,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语言文字作为媒介,尝试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具体物象。若能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阅读文本时所感受到的文学形象,便能让学生对其有初步感知。

《雨巷》运用了大量的具体物象,如“油纸伞、雨、小巷”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感知这些文学形象,尝试用语言进行描摹,思考作者为何要如此描绘具体物象。如有学生尝试描述:“一个带着淡淡哀愁的姑娘向着作者走来,这让作者感受到了对方的叹息,感受到了对方的芬芳。但是那个姑娘却在雨中渐渐远去,并没有和‘我产生任何交集。”通过尝试用语言进行描摹,学生对作者感伤的语调有了一定的感悟。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丁香和姑娘的文学形象体现了内心的哀愁之感。虽然姑娘哀愁,但是却没有出现痛苦的表情,表现出其具有节制性,同时也给了作者一点内心的希望。由此学生意识到,“姑娘”这个具体的文学形象实际上体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作者虽然感受到了哀愁,但是却依然对于光明和美有着向往之情,并未丧失追求希望的勇气。由此学生对《雨巷》中的文学形象有了初步的认知。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让学生运用审美知觉感受文学形象。在文本中,作者必然通过叙事、描写等方法来塑造形象,有时也会通过叙述事件来塑造形象,若能让学生一一感知,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有一定的提高。

二、知人论世,探究创作初衷

知人论世本是孟子提出的观点,指的是在阅读时要对作者本人的思想、经历有所把握。在感受文学形象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入手,联系文本中的某些细节,思考作者为何要如此创作文学形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作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文学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者当时的境遇,进而对词的文学形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了解到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年间,当时宋朝终于决定要对金用兵,同时将闲居在家的辛弃疾找了回来。然而,当时的主将却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反而还罗织了罪名,将其逼走。眼看复国无望,辛弃疾内心情感极其复杂,在来到京口北固亭后,内心被压抑的情感迸发了出来,因此才有了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分析文本中的文学形象,学生会发现作者运用了虽然年老,但是依然怀着报国梦想的“廉颇”形象。作者用反问句问出“尚能饭否”,不仅体现了廉颇的英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情。学生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很好地体会到了作者忧国忧民、想要表达内心的创作意图。

若能在联系作者创作初衷的基础上分析细节,感受文本的文学形象,就能让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加细腻深入,令学生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三、判斷审美,升华人物形象

审美判断指的是审美主体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对物象进行判断和审美评价,不同的人审美判断的能力自然也有差异。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了不少英雄人物的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这些文学形象进行感悟,提高其审美判断能力。学生发现,作者在这首词中描写了周瑜的形象,而且对周瑜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在作者的笔下,周瑜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儒将,具有过人的才智。此时学生对于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随后要让学生升华自己的认知,尝试用情景交融的方法体会文本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感。

学生会发现,“周瑜”实际上是作者用来展现自我渴望的文学形象。当时作者处于逆境之中,无法完成千秋功业。于是作者只能遥想周瑜当年的丰功伟绩,用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作者虽然处于逆境之中,但是时时刻刻想要成为像周瑜那样的人,虽然有些许失意,但是伤感过后,作者的内心依然充满了豁达乐观的情感。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对于文本中的文学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审美判断能力有所提升。

学者卢洁在研究文学形象教学时提出,优秀的文学形象都具有“象外之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提升学生对于文学形象的感知,从感受单独的形象逐渐过渡到体会情景交融的形象,这样能令学生升华审美判断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感知能令学生初步体会文学形象所体现的表象;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能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为何创作这样的形象;用判断审美的方法能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2262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瑜内心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