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双构,“青蓝”共舞

2018-03-07陆艳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青蓝童真孩童

陆艳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与同年级的张冬梅老师签订了“师徒合约”,师傅为“蓝”,徒弟为“青”,并创立了“一课双构”的教学模式。什么是“一课双构”呢?就是同一篇课文由两名教师在同一个班级分别授课,但是这两次授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教学重点完全不同。然后在同一班级各自教授一遍。师傅教时,徒弟听课;徒弟教时,师傅评课。

在“双构”教学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月迹》这篇课文。

一、“青”课堂实录:抓“童真”,以说为主

多媒体展示“婴儿吃脚”的图片。

师:在这张图片上,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爱,童真。

师:对,今天我们就要来找找这份“童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中找出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作简单賞析。

生1:“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这句话采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妹将月亮据为己有的天真心理。

师:很棒,找得很准确。

生2:“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找到月亮时的兴奋,表现出弟弟的天真。

师:很完整,还有吗?

生3:“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的印章吗?”这句用了反问,充满了孩子的天真和幼稚。

师:这句里有什么修辞吗?

生4:有比喻,把月亮比作印章。

师:这个修辞有什么作用?有没有同学理解?

生5:更能表现出孩子们对月亮的喜欢,也表现出了他们的童真。

师:我们找到了很多表示童真的句子,感受到了孩子世界里的天真无邪。孩子的世界是那么地快乐,无忧无虑。通过寻找,同学们是否也想起了自己天真的童年呢?大家拿起笔来,写一段“童年往事”吧。

(学生写作。)

这堂课的设计,我抓住了“童真”二字,层层深入。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富于童趣,有一股浓厚的孩童生活气息。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都是围绕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在寻找童真的过程中,学生体味了贾平凹优美的语言。学生寻找童真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月亮的过程。当所有的童真都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学生也就找到了月亮在这篇课文的象征意义了。

二、“蓝”课堂实录:分析奶奶,以写为主

师:(指着课题中的“月”)这是个什么字?

生:(笑)月啊。

师:先别急着笑,老师想问你们,是不是只有孩子才喜欢月亮?

生:(又笑)当然不是!

师:那贾平凹怎么在文章里写的都是孩子啊?

生1:老师你说错了,也有大人!有奶奶!

师:哦,你真仔细!看到了别人忽略的问题。很多同学看完《月迹》就说这篇课文介绍了一群孩子找月亮的故事,却忘了还有一个老奶奶。请大家找出写奶奶的句子,并作简单分析。

生1:开头写“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师:奶奶这话有什么用处?

生2:提示我们去看月亮。

师:对,还有写奶奶的句子吗?

生3: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师:奶奶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啊?

生4:引起了下文我们的寻月活动。

师:对啊,这么说来,其实孩子们的寻月活动是谁号召的啊?

生5:是奶奶!

师:奶奶又一次让我们去找月亮,而且告诉我们月亮是每个人的。那么还有哪些东西是大家都能拥有的?

生(七嘴八舌):空气!音乐!阳光……

师:啊,同学们说得真多,这些物体放在一起,可以给他们起一个大的名字——美好。原来奶奶并不仅仅带我们找月亮,实际上她在让我们找什么啊?

生:美好的事物。

师:对啦,就是美好的事物。奶奶为了鼓励孩子们寻找美,发现美,她循循善诱,用找月亮的方法,让孩子们懂得生活中到处是美,只要善于观察和捕捉。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学生写作。)

这堂课张老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张老师抓住了奶奶这个角色,使学生了解到《月迹》一文中奶奶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并从这个人物的分析过程中得出教育的真谛。在最后的十分钟,张老师安排的写作训练也完全承接本堂课的教学。兼顾到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一年来,在一次次“双构”中我们师徒通过分享各自的教学灵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做到了“分享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阳中学(226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蓝童真孩童
爱上游戏,回归童真
Do Softly Pray
“青蓝工程”助推力行青年教师稳步成长
孩童之道
“想东想西”展童真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荀卿之教,青蓝绚兮
铜系青蓝釉:开创陶瓷工艺美学新时代(一)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