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视野关照下的人性显现
——以《琅琊榜》《甄嬛传》为例

2018-03-07

文化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梅长苏琅琊榜后宫

吴 晗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3)

一、人物塑造

“影视剧中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就是始终让人物处于困境之中,塑造人物和揭示人物的最大秘诀就是不断把人物逼入绝境。”[1]只有困境中的人物才能通过克服困难的矛盾冲突完成对自身的塑造。但是,正如美国文艺理论家小斯菲尔德所说:“不管存在于任何特定时代的编剧法则都可以被突破”“影视剧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戏剧性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就是注重情节的因果关系,按照事件发展开头、进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对人物关系和人物行动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意气风发的盖世将才到才冠绝伦的文弱谋士

梅长苏,人称“江左梅郎”,是天下第一帮“江左盟”盟主,原名林殊,是晋阳长公主与大元帅林燮的独子。林殊向梅长苏的转变正是源于那场旷世一战,朝堂政治的诡谲,让忠肝义胆的军人和狡诈多疑的帝王产生了源于权势的冲突,狡兔死,走狗烹,性情大变的林殊只能以梅长苏这个身份活下去。也正是这一冲突转变了主人公的性格,推动了情节发展,完成了塑造梅长苏这个人物的核心。

(二)企盼爱情的闺阁儿女到不择手段的复仇太后

甄嬛貌似柔弱实则有一颗坚强果敢的心,也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前途未知却也不惧风雨。除夕之夜倚梅园的惊鸿一瞥,杏花春影下的再遇,夏日春英下的等待,这是故事的开端与发展。皇帝的宠爱在给她带来地位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数羡慕、仇恨的目光,让她在算计和谋划中失去自我。甄嬛剧中的妆容服饰也随着情节发展脉络表现了人物的黑化过程。

(三)腐朽制度下的悲剧群像

《琅琊榜》《甄嬛传》从前朝到后宫,塑造了一批具有现实意义的悲剧群像。[2]在单一的社会环境中穿插着并行的两条线,前朝与后宫互为主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剧中的每个人物都生活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命运曲折坎坷,让人痛心。剧中人物的命运符合传统观众的审美价值观,主要是宣扬因果报应,正义始终会战胜邪恶的思想。并且两剧不是单纯地刻画十恶不赦的大恶人,而是以多方面描写突出人物是有血有肉之人,相当于文艺作品中的圆型人物。这些人物的结局皆是自有因果,可以说是腐朽的制度塑造了悲剧人物。梅长苏和甄嬛是前朝功臣和后宫女子悲剧群像的缩影,展示了封建皇权压迫下人物的悲剧命运。

二、情感表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自《华严经》。《琅琊榜》中梅长苏经历了无数坎坷,为了心中的正义,将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而《甄嬛传》则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为了地位、权势、爱情、利益,出卖陷害,最后为了生存相互倾轧,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一)平反冤案,振兴山河的赤子之心

《琅琊榜》展现的复仇、友情,以及赤子之心,都源于儒家思想。剧中的因果、缘定三生也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鲜明表现。成长的代价是学会妥协与伪装,但他讨厌算计,用自己鄙夷不屑的心机,为同袍昭雪,为万民造福。无论是少帅林殊,还是谋士梅长苏,他都一如往昔地讲义气,在意俗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他的确不果敢干脆,可也正是这份“优柔寡断”,才成就了独特的自己。

(二)爱情梦碎,只为生存的冰冷心境

中国古代的女子,天生就是弱者,皇后、华妃、眉庄、甄嬛,无不是败给了一个情字。甄嬛与皇上的爱情看似美好,但基于一个影子上的爱情实则虚幻飘渺,一句“菀菀类卿”不是她之福,实则是她之祸,几年情义终究错付。但甄嬛又是幸运的,遇到了允礼,却也求而不得,只能寄托于对权势的追逐。

(三)命运捉弄,不忘初心

少年林殊既然没有让人失望,那么成长的梅长苏也不曾彻底忘却最初的自己。他为步步为营用尽心机,但他从没有意害过任何一个无辜的人。其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看重,以及家国大义,从来没有改变。林殊虽经历了生离死别,感受到了人生痛苦,可是他依旧坚信正义始终会战胜邪恶,光明始终在前方。

沈眉庄,甄嬛的好友,也是剧中极为出彩的人物形象之一。她拥有大家闺秀所应具备的一切美好品质,极重情义,不见高踩低,也不巴结逢迎,只问初心,无愧于己。对好友,始终真诚;对爱情,也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像极了自身的气节。[3]

三、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两部剧作都将以儒家治世思想为中心的封建统治时期作为时代背景,而人是社会的产物,典型环境促进了典型人物的产生,典型人物又对典型环境有反作用。因此,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影响人物性格特征形成的核心因素,封建制度下的人物三观源于典型环境,同时又对典型环境具有独特的影响。同理,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正是源于时代环境加诸在人物身上的时代特色。

(一)“传统”忠义观下的男儿义气

古往今来,忠恕、仁义、孝悌、情义,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琅琊榜》更是将传统的忠义观表现得淋漓尽致。梅长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秉持君子之道。剧中更是多次出现方正对称的背景,传递持心守正,端然自处,矢志不移,方为君子之道的理念。换个角度来看,是否正是这种“传统”的忠义观葬送了人的本性呢?我们不应否认梅长苏坚持正义的必然性,但他在这种封建观念的压迫下失去了肉体和最真的自我,放弃了单纯善良的天性。由此看来,根植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观念是具有两面性的。

(二)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哀

1.封建专权下的灭亡

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正是皇帝这种唯我独尊、一人定天下的制度,让无数女人趋之若鹜。[5]在皇权面前,亲情、友情、爱情不值一提。在专制制度的统治下,后宫的女子不再期待爱情,只单纯地想要活下去,女性的本性逐渐消亡。[6]甄嬛最后杀死皇帝,也只是希望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再受人摆布。

2.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

后宫就是战场,历朝历代都有妃嫔等级制度,《甄嬛传》讲述的是雍正年间的事,其后宫的等级是:官女子—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7]为了在后宫拥有地位,阴谋诡计成了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后宫这个四角天地会吃人,它把原本单纯的女孩变成丑恶阴险的女人,同时“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使后宫的嫔妃们沦为皇帝的奴隶,没有自我,为争宠,为权利无所不能。[8]可以说,是封建等级制度促使她们成长,但也使她们走向了毁灭。

(三)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人性反抗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有独立的思想,面对困境懂得反抗。《琅琊榜》《甄嬛传》中的人物都经历了妥协—反抗—毁灭的发展过程。林殊是一个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迫于压迫,他最终放弃了那个正直的自己,用令人鄙夷的手段为亲人兄弟昭雪,这就是林殊的反抗,无奈之举,必然之行。

清朝对女人的约束非常严苛,对后宫的女人更甚。沈眉庄一生严守礼教,最后办了一件“糊涂事”,却安心离去。柔弱的女人用自己的生命去反抗这吃人的制度,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琅琊榜》《甄嬛传》反映了男性与女性的情感与命运,展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残害。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压迫男人,文化上摧残女人,男人的家国天下和女人的爱情家庭都葬送在腐朽的制度中。朝代的兴衰、岁月的更迭是一种历史必然,饱含着历史加注给人们的悲哀。

[1]周涌.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3):73-76.

[2]吕昕彤.惊鸿一瞥,浮生若梦——浅谈《甄嬛传》的人物形象塑造[J].戏剧之家,2015,(16):132.

[3]刘晨曦.《甄嬛传》的戏剧式结构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4,(8):10.

[4]周旋.论《琅琊榜》中的忠义与情义[J].鸭绿江月版,2016,(1):28.

[5]栾熙彦.论《甄嬛传》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性[J].文艺生活,2014,(4):119-120.

[6]谢雨爽.从《甄嬛传》看封建制度下女性的“灭亡”[J].青春岁月,2013,(9):78.

[7]王英梅.浅议电视剧甄嬛传的戏剧特色[J].电影文学,2014,(2):128-129.

[8]陈赢.电视剧《甄嬛传》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梅长苏琅琊榜后宫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剧吐槽之《琅琊榜》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追剧《琅琊榜》看职场生存法则
叮!投喂时间已到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