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鹿鼎记》的历史意识

2018-03-07周洁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鹿鼎记吴三桂韦小宝

周洁琼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

1 小说中历史意识的详细体现

《鹿鼎记》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该小说于1969年-1972年间创作,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在小说的第一回里已经开明宗义。由父亲与孩子两人的对话里点明了《鹿鼎记》这部书名的由来,即逐鹿中原,问鼎谁手的意思。从几位老友,黄宗羲、顾炎武与吕留良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清朝文字狱之—的庄廷《明史》案。清朝的文字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另一种反映。满清统治者怕这些书籍蛊惑人心对于他们的统治不利,所以大兴文字狱。清朝《明史》文字狱确有其事,而且吕留良、黄宗羲、顾炎武,也确有其人。小说中,从三位文化名仕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显然已经对于《明史》一案有详细了解。官方的正史告诉了我们这一事件的发生,而作者结合史料发挥使小说内容详尽可信。一方面将读者放在真实历史的空间里面,一方面又增加了我们对于历史小说的阅读兴趣。小说的背景放在明亡未久,清统治不是十分稳定的时期。社会各界人士对满清统治存在不解和反抗之心。康熙是书中真正的主人公,虽然韦小宝一再出场,但是个人认为韦小宝是康熙的另一个形象延伸。小说以韦小宝混迹官场和民族统一大业为两条主要线索。这里也很明显的看出作者的历史观和想要表达统一的历史思想。

第二回中那军官道:茅十八,你越狱杀人,那是扬州地方官的事,本来用不着我们理会。不过听说你在妓院里大叫大囔,说道天地会作乱造反的叛贼都是英雄好汉,这话可是有的?……鳌少保派我们从到南方来,为的就是捉拿天地会反贼。这一段话表明了当时有很多反清的民间团体。统治阶级的鹰犬遍布大街小巷,越狱杀人在统治阶级心目中是小事一桩,可是只要喊出“反清复明”,即便茅十八是普通的罪犯,也被冠了政治犯的身份。根本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抓人。统治阶级没有从自身找问题,而是认为动摇他们统治根基的是刁民和这些反动团体。同时,一个才刚刚越狱的罪犯在妓院里胡叫的几声话,即被鹰犬听见,可见鹰犬遍布大街小巷。这是清朝冗兵冗政的一个有力证据,和正史上乾隆后期买官卖官猖獗的事实,是一个有力的前后呼应。同时说明了清朝社会阶级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深。

第四回中康熙以小玄子身份出场,后来康熙和小宝之后成了好朋友。康熙作为一个皇帝,表面上是万人之上,实际上受辅政大臣的制约。尤其是鳌拜公然在朝堂上指鹿为马,文武百官无人问敢于反抗他,或稍有反抗之心被鳌拜发现后也没有好下场。康熙年纪尚轻但他有想夺回朝政大权的决心。他认识了去偷吃点心的小宝,小宝以太监小桂子的身份出现。康熙不能皇宫里面自由的行动甚至来习武都要悄然进行。康熙盼望能和小宝一样自由的生活,所以时代赋予了小宝作为康熙形象延伸的一个代表。身为同龄人,康熙肩负了国事,不能和正常百姓家里的孩子一样嬉戏生活。而小宝,活脱脱一个混世魔王,在任何困难面前都用他特有的处事原则去化解了。康熙一方面是君王,一方面也是有着正常欲望的人。以至于小说最后小宝领着七位夫人等一干人马去了云南,也是康熙对于民间真正生活的一种向往。这里为小说的结局做了铺垫。所以说,康熙才是《鹿鼎记》中真正的中心人物。

再到后来的平定三番中,都少不了韦小宝的功绩。吴三桂这个历史人物,先是引清兵入关,后发动三番叛乱而反清。他相当于是两个朝代的叛徒。在《鹿鼎记》第三十回中韦小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机智的对话中体现了韦小宝圆滑的处事方法。康熙明明对吴三桂的生活起居很了解,但还是派韦小宝赴云南送亲。说明他亲政以后更注重对于大臣们的监控和统治。普通人家妹妹结婚了,哥哥是可以送亲的。在皇家这却不能,这也是康熙想做而不能做的。康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只能用自己形象的延伸去云南送亲。

通过通婚来达到政治目的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康熙这次命建宁公主远嫁云南,表面上看是向吴三桂示弱,实际上就是让韦小宝打探云南的真实情况,为后面的灭三番做好准备工作。如果派一个很正统的人去云南送亲,此人必定容易露出破绽。只有韦小宝这样的混混子,才能使吴三桂安心。以为康熙朝内无人才,只能派出韦小宝这样的混混来应付他。这样做使吴三桂等人更加是无忌惮,很快便露出了反叛的马脚。使康熙平定三番有了充分的时间来准备。一方面显示出康熙做事谨慎细心的风格,也说明他知人善用。他知道韦小宝的优点在哪里,所以用混世魔王的长处去对应吴三桂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作者还通过韦小宝这个混世魔王与现实世界中人物斗智斗勇的对话或活动来反映出清康熙时代的政治大事件,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政治环境中慢慢展开。一方面帮助读者构建了大的历史框架,一方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这才是真正可读的民间史书。

后来,韦小宝在收集的《四十二章经》中凑齐了江湖人士一直想得到的藏宝图。小宝稀里胡涂的顺着藏宝图去了俄国并且参加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划定了中俄边界。康熙总是派小宝去干这些重要的事情,小宝也每次稀里胡涂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作家每次都把故事情节放在错综复杂历史事件中,然后由韦小宝等一系列人物重新演绎这历史故事,给人以愉悦感和对历史问题的重新思考。

2 总结

根据上面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在书中出现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实质上小说题目就是文章最主要的内容。《鹿鼎记》,就是围绕国家政权展开的。其中包括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还有反清复明的斗争。有压迫就有反抗,作者通过小人物的喜剧化的描写来反映了当时整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小说中出现了许多小人物和社会团体,主要是为了书中的历史事件而服务。其实这些小人物和社会团体就是清朝社会的一个缩影。她们有着自己的人物特征和政治观点以及道德标准。

那个时代最大的现实就是专制统治。因为有专制所有才有反抗。也能看出明末清初满族人为了巩固他们自己的江山对于人民实施的高压统治。对于这个历史问题,作者通过他的小说来表达了他的思想。虽然汉族人不满足于满族的统治,但是民族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比如说清朝后期一些八旗子弟竟然不会说或者写满文了。和汉族人通婚也加速了满汉的进一步融合。韦小宝的身世就是一个迷,他到底是哪个民族的人,他自己说不清楚,韦春花也说不清楚。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说不清楚自己民族身份且受到康熙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小混混来表达他自己的大一统思想。谁来当皇帝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造福百姓,只要能对百姓有利,社会各界人士也是会明白且及予以支持的。《鹿鼎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罗列了多少历史人物事件,而在于通过阅读《鹿鼎记》对于清朝的政治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金庸把《鹿鼎记》写成了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活教科书。当然我们不推崇韦小宝式的做人法则,却也从书中学到了一些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东西。

综上所述,《鹿鼎记》是金庸创作的一部超越武侠小说范畴的具有历史意识的新武侠小说,是当代小说中的清明上河图。

[1]金庸;金庸作品集文库本(32-36):鹿鼎记[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

[2]冷夏;金庸传[M];香港:明报出版社,1997.

[3]胡小伟;金庸小说的历史意识[J];嘉兴学院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鹿鼎记吴三桂韦小宝
多尔衮巧降吴三桂
想不到
《鹿鼎记》里的南浔
送礼是件纠结事
游走在“率真”与“无耻”之间——葛二蛋与韦小宝人物比较
清初吴三桂控制下的云南社会
吃货康熙定三藩
尴尬军训:“大姨妈”驾到
熟了,我的身体
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文化范本/论《鹿鼎记》